天天看點

因保護野駱駝獲國際大獎,他說當務之急有兩件事

作者:中國科學報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趙廣立 實習生 邊歌

大漠深處,沙丘如同凝固的金色波浪綿延到天際,不遠處一群野駱駝在悠然漫步,它們的耳朵不時轉動,警惕着在暗處窺伺的沙漠狼群。

10多年前,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少創在羅布泊深處參加“玉兔号”月球車外場試驗時,被這神秘又攝人心魄的景象深深吸引。那時的劉少創未曾想到,他的命運會與這片荒漠交織,他的名字将與野駱駝保護事業緊密相連。他更不曾想到,會在年屆退休時,因“運用創新技術拯救瀕臨滅絕的野駱駝”項目摘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成為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近日,劉少創接受了《中國科學報》專訪,講述了他和野駱駝的故事。

因保護野駱駝獲國際大獎,他說當務之急有兩件事

劉少創(左)和隊員觀察野駱駝蹄印。

與野駱駝“一見鐘情”

野駱駝,學名野生雙峰駝,是生活在亞洲腹地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現僅分布于中國西北部和蒙古西南部20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它們與家駱駝不同,兩者間基因差異達2%~3%,是以被視為不同的物種。

生長在沙漠深處的野駱駝,不僅是浩瀚大漠中的行者,更是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勇者。然而,這群頑強的生物卻因生境破壞、狼群侵擾、非法穿越及非法采礦等正面臨滅絕的風險。劉少創告訴《中國科學報》,如今野駱駝的數量不足1000峰,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為什麼想要保護野駱駝?劉少創說,這緣于他見野駱駝的第一面。

2011年的10月,劉少創在甘肅省安南壩保護區第一次看到了野駱駝。“當得知那些龐然大物都是野駱駝而不是人為圈養的駱駝時我很激動,原來野駱駝是真的,不是傳說。”他說。

“我當時犯了和很多人一樣的錯誤,以為家養駱駝跑到野外去就成了野駱駝。”他笑道,“是以我算是從零開始學起。”他被這一物種深深吸引,在了解到它們瀕臨滅絕後,決定盡己所能伸出援手。

不接觸不知道,原來野駱駝保護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的栖息地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不僅活動範圍大,而且生性警覺,常出沒于無人區的荒漠戈壁。關于它們的準确數量、遷徙路線、生活習性,人們所知甚少。當時追蹤野駱駝完全依賴人類觀察,線索隻有蹄印、卧迹和糞便。

偏偏劉少創是一位熱衷于探險的科學家。早在20多年前,他就參加過極地科考,曾經兩次到達北極點。後來,他因科學研究課題涉及确定大江大河的源頭和長度,更是走遍世界各地。是以,保護野駱駝面臨的重重困難,反倒激發了他的“鬥志”。

追蹤野駱駝的日子

因保護野駱駝獲國際大獎,他說當務之急有兩件事

野駱駝。受訪者供圖

劉少創具有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背景。彼時,他和團隊負責“祝融号”火星車、“玉兔”月球車的導航定位及制圖系統的研制,于是想到把導航定位技術用于野駱駝追蹤。

當時既沒成立項目也沒經費,但他說幹就幹。2012年5月,在當地動物管理局的協助下,劉少創給野駱駝安裝了中國境内第一個跟蹤器。

“野駱駝一定不喜歡戴上跟蹤器,但這不會對它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劉少創說,跟蹤器小于1千克,搭載的電池壽命為3年,之後跟蹤器會自動脫落。

這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學觀察方法,但用于野駱駝這個行蹤不定的物種身上還是第一次。劉少創介紹,裝備跟蹤器可以更好地采集資料,通過資料了解野駱駝的習性和生活規律。同時,跟蹤器所采集的資料還可結合其他遙感資訊,用于研究野駱駝的栖息環境品質,例如植被覆寫、水源分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截至目前,劉少創和團隊已為大漠深處不同群的26峰野駱駝安裝了跟蹤器,并利用跟蹤資料建立了覆寫中國和蒙古野駱駝分布區的生境适宜度模型。

追蹤野駱駝的日子,有苦也有甜。但劉少創最不想面對的是野駱駝“減員”。

“我跟蹤的第一峰野駱駝被狼咬死了。”對此,劉少創感到十分遺憾,“我發現跟蹤資料不更新了,過去一看才發現它被狼給咬死了。”

“這是我們能看到的,可能還有很多沒看到的。”劉少創告訴《中國科學報》,在他看來,保護野駱駝,當務之急有兩件事要做,一是限制人類活動(非法穿越和非法采礦等)的影響,二是控制狼的數量。

而要做好這兩件事,最基礎的準備仍是做好追蹤工作。通過跟蹤資料,人們才能逐漸了解它們的遷徙路線、生活環境和面臨的潛在威脅。隻有掌握了這些資訊,才能制訂更詳盡的計劃,比如在哪裡營建水源保護地、如何改進保護措施等。

“下大力氣保護它們是值得的”

經過持續的觀察和監測,劉少創等人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變化。

他們注意到,野駱駝的活動範圍确實很大,有的群體每天能走幾十甚至上百公裡,但随着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加劇,野駱駝的活動區域正在縮小,中蒙境内的野駱駝分别有向海拔較高的阿爾金山地區和較寒冷高緯度地區移動的迹象。

“這意味着它們可能會面臨更多危險。”劉少創說,如今野駱駝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這群“精靈”有可能會在30至50年内滅絕。

針對野駱駝的保護,大陸已在新疆和甘肅兩地建立了新疆羅布泊和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建立為野駱駝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減少了人類活動對其生存環境的幹擾。

在此基礎上,劉少建立議擴大新疆、甘肅等地的野駱駝保護區面積,在此基礎上建立範圍廣、保護力度強的野駱駝國家公園。

同時,劉少創注意到,中蒙邊界架設了許多鐵絲網,這導緻中蒙之間野駱駝自由遷徙的通道被切斷了。他呼籲,成立一個跨中蒙兩國的自然保護區,給野駱駝種群及其他野生動物創造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劉少創眼裡,深入大漠算不上什麼,但保護野駱駝終歸是件“燒錢”的事,不僅跟蹤器、資料的傳輸通信分析等需要投入,尋找野駱駝所需的車輛、向導、麻醉師、麻醉藥等都得花錢。這方面的科研經費和項目跟不上他們追蹤的腳步,時間一長免不了要自籌經費。

所幸,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獲得者将獲得20萬瑞士法郎(約合164萬元人民币)的科研資金支援。有了這筆錢,劉少創内心寬慰不少,“這些錢足夠做40個衛星追蹤器了”。

盡管經費時常捉襟見肘,但在他看來下大力氣保護野駱駝是值得的。

首先,野駱駝是荒漠地帶的旗艦物種,是以保護野駱駝就是保護整個生态系統。其次,野駱駝身上有許多神秘之處,例如它們生活在曾經的原子彈試驗場,卻不會得癌症;盡管更喜歡淡水,但受環境所限飲用高濃度鹽水卻鮮少受心血管、高血壓疾病等的困擾。已有相關研究發現,它們獨特的生理機制或許能為人類治療惡性良性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提供借鑒。同時,野駱駝如何在體内脫去鹹水中的鹽分,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們現在對野駱駝的研究還很少,我相信,經過深入研究,一定會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發現。”劉少創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