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作者:崔以安💟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這位虎将在劉備晚年受到暗中提拔,雖然并不出名,但在軍事方面頭腦并不比姜維差。他先後平定了内亂,擊退了外敵,延續了蜀漢二十年的國運。然而,劉備為何會在臨終前選擇提拔此人?這位虎将又有怎樣的過人之處,能讓劉備如此器重?

劉備晚年面臨的困境

公元219年,劉備在定軍山之戰中慘敗,損兵折将,元氣大傷。更令他悲痛欲絕的是,他的兩位股肱之臣關羽和張飛相繼遇害。關羽死于東吳之手,張飛則被部下範強、張達所殺。劉備傷心不已,加之連年征戰,身體每況愈下。

蜀漢雖然占據益州這塊富庶之地,但與東吳、曹魏相比,無論是兵力還是國力都處于劣勢。劉備深知,如果蜀漢不能盡快崛起,恐怕難以抵禦東吳和曹魏的進攻,最終難逃亡國滅種的命運。

更讓劉備憂心的是,他的部下魏延雖然勇猛善戰,但為人剛愎自用,諸葛亮對其忠心存疑。一旦劉備百年之後,魏延會不會成為蜀漢的隐患?劉備對此十分擔憂。

時間一天天流逝,劉備的身體也日漸衰弱。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必須盡快為蜀漢選擇一位可以托付重任的将領。這個人不僅要武勇過人,更要忠心耿耿,能為蜀漢的未來出謀劃策。

劉備在病榻上仔細回想每一位将領的言行,反複權衡利弊。忽然,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人選——那就是王平!

王平雖然出身不高,但劉備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的非凡才能。他出身寒微,但勤奮好學,兵法謀略無所不通。更難能可貴的是,王平為人謙遜低調,從不居功自傲。

劉備暗中觀察王平多時,見他處事果斷,臨危不亂,軍事才能出衆。尤其是在馬谡敗走街亭之後,王平臨危受命,指揮蜀軍成功撤退,保全了有生力量。此番表現,更是讓劉備對其刮目相看。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于是,劉備決定暗中提拔王平,委以重任。他先是将王平提拔為牙門将和裨将軍,讓他協助諸葛亮料理軍國大事。接着,又讓王平統領一支精銳部隊,以備不時之需。

劉備的決定是英明的。王平不負所托,在軍事上屢建奇功,先後平定了魏延與楊儀的内亂,擊退了曹魏的進攻,為蜀漢赢得了喘息之機。

躺在病榻上的劉備聽到這些捷報,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王平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尋找的那個人,是能夠托付蜀漢未來的棟梁之才。有了王平,劉備就算離世,也可以瞑目了。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備把王平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說:"王将軍,朕不行了。朕死後,蜀漢的未來就全靠你們了。你要輔佐太子劉禅,協助丞相諸葛亮,帶領蜀漢走向強盛。朕相信,有你在,蜀漢就有希望!"

王平含淚跪拜,對劉備說:"主公放心,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辜負主公的托付!"

劉備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慢慢閉上了眼睛。他知道,有王平這樣忠誠而又才華橫溢的将領,蜀漢的未來就有希望了。

王平的初露鋒芒

王平,字文壽,南陽郡枝江縣人。他出身寒微,但從小勤奮好學,尤其喜愛兵法謀略。王平少年時曾拜諸葛亮為師,跟随其學習兵法,受益匪淺。後來,王平投奔劉備,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能,很快受到劉備的賞識。

劉備雖然對王平頗為欣賞,但初時并未委以重任。直到公元219年,蜀漢大将馬谡在街亭之戰中慘敗,情況萬分危急。劉備當機立斷,命王平率軍支援,協助諸葛亮、趙雲等将領撤退。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王平臨危受命,沉着應對。他一方面派遣精兵斷後,阻擋曹軍追擊;另一方面,又親自指揮主力部隊快速撤離,并合理安排糧草補給,保證了撤退路上軍心不亂。經過幾天幾夜的艱苦跋涉,王平終于率軍與諸葛亮會合,成功撤回漢中。

這次撤退,保全了蜀漢的有生力量,為日後的反攻創造了條件。諸葛亮對王平的表現大加贊賞,認為他不愧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才。劉備聞訊後也十分高興,當即提拔王平為牙門将,掌管禁衛軍,并賜以"裨将軍"的頭銜。

自此以後,王平得到了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先是随諸葛亮出征祁山,大敗曹魏名将曹真,迫使其退守街亭。接着,王平又随趙雲征讨益州叛将孟達,攻克雒城,斬殺孟達,平定了益州的動亂。

在這些戰役中,王平屢建奇功,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他能審時度勢,靈活決策,善于因地制宜,出奇制勝。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野戰奇襲,王平都能運籌帷幄,取得勝利。

除了軍事才能,王平還有一個難能可貴的優點,那就是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他雖然戰功赫赫,但從不自滿,總是把功勞歸于全軍将士。這一點,更是赢得了士兵們的愛戴和尊重。

有一次,劉備和諸葛亮議事,談到了王平。劉備對諸葛亮說:"卿看王平此人如何?朕覺得他不僅軍事才能出衆,為人也頗有大将之風,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諸葛亮點頭稱是,說道:"主公所言極是。王平雖然年輕,但謀略過人,又能團結士兵,實乃國之棟梁。若能善加培養,必成大器。"

劉備聽罷,心中甚喜。他暗自思忖:有諸葛亮這樣的謀臣輔佐,有王平這樣的良将統兵,蜀漢的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于是,劉備決定進一步提拔王平,委以更重要的職責。他先是讓王平統領一支精銳部隊,專門負責漢中防務。接着,又任命王平為中軍師,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王平不負所托,在這些崗位上都表現出色。他治軍嚴明,賞罰分明,将士們對他既敬且愛。同時,王平又能出謀劃策,為蜀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就這樣,在劉備的栽培和信任下,王平逐漸成長為蜀漢的中流砥柱。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将領,更是一位深謀遠慮的軍事家。劉備對他寄予厚望,相信他能夠成為蜀漢的棟梁之才,為蜀漢的未來出一份力。

王平的軍事才能

随着王平地位的不斷提升,他在軍事上的才能也得到了更多展現的機會。他先是平定了蜀漢内部的一場叛亂,接着又率軍擊退了曹魏的進攻,為蜀漢赢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魏延和楊儀本是蜀漢的重要将領,兩人卻因為争權奪利,沖突日益加深。公元228年,魏延率軍在漢中駐紮,楊儀則率軍駐守南鄭。兩人各自占據一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劉備得知此事後,十分憂慮。他知道,如果任由魏延和楊儀的沖突更新,很可能會引發内亂,屆時蜀漢将腹背受敵,難以應對東吳和曹魏的進攻。

于是,劉備決定派王平出面調停。王平接到指令後,立即帶兵趕往漢中。他先是找到魏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其放下成見,以大局為重。接着,王平又來到南鄭,與楊儀促膝長談,指出兩人内鬥的危害,力勸楊儀以國家利益為先。

經過王平的苦口婆心,魏延和楊儀終于冰釋前嫌,握手言和。王平又協調兩人劃分軍事管轄區域,避免再起争端。這場風波就這樣在王平的斡旋下平息了。

劉備聞訊大喜,對王平的外交才能贊不絕口。他認為,像王平這樣能言善辯,又能審時度勢的将領,實屬難得。有了王平的輔佐,蜀漢内部才能保持團結一緻,抵禦外敵。

平定内亂後不久,王平又建立了一支精銳部隊——無當飛軍。這支部隊由王平親自訓練,軍紀嚴明,作戰勇猛,很快成為了蜀漢的王牌之師。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無當飛軍的面世,正值蜀漢與曹魏的對峙進入白熱化階段。公元229年,曹魏名将張郃率軍進攻漢中,勢如破竹。關鍵時刻,王平率無當飛軍出擊,與張郃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這場戰鬥,堪稱三國時期的經典之戰。雙方你來我往,鬥智鬥勇,戰況異常慘烈。張郃本以為能夠一舉拿下漢中,卻沒想到會遭到王平的頑強抵抗。

王平指揮若定,沉着應戰。他一方面派遣奇兵襲擾張郃的後方,擾亂其軍心;另一方面,又率主力部隊與張郃正面交鋒,逐漸消耗其有生力量。經過數日激戰,張郃終于率殘部倉皇撤退,王平則率軍追擊,斬獲頗豐。

這場大捷,是王平軍事才能的集中展現。他不僅戰術高明,善于因敵制宜,更能團結将士,激勵士氣。無當飛軍在王平的率領下,猶如一支銳不可當的利劍,所向披靡。

除了統兵作戰,王平在軍事理論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博覽兵書,融會貫通,對兵法謀略有獨到的見解。諸葛亮曾評價王平:"此子天資聰穎,悟性極高,若能潛心軍事,必成大器。"

王平還曾與另一位蜀漢名将姜維切磋兵法,兩人各抒己見,妙語連珠,堪稱一段佳話。姜維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時,對王平贊賞有加:"王将軍不愧為當世兵家,鄙人受教良多。"

除了軍事才能,王平在諸葛亮的北伐中也有出色的表現。他先是随諸葛亮出征祁山,大破曹真,迫使其退守街亭。接着,王平又随諸葛亮征伐隴西,攻克多個據點,擴大了蜀漢的疆域。

在這些戰役中,王平不僅勇猛善戰,而且能出謀劃策,為諸葛亮排憂解難。諸葛亮對他贊賞有加,曾言:"王平乃國之棟梁,若無王平,吾恐蜀漢難以為繼也。"

就這樣,王平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赢得了劉備和諸葛亮的高度信任。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将領,更是蜀漢的中流砥柱。在内可以平定叛亂,在外可以抵禦強敵,王平可謂是蜀漢的定海神針。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王平的忠心為蜀漢延續國運

公元243年,蜀漢迎來了一場空前的危機。曹魏大将曹爽率十萬大軍進攻漢中,妄圖一舉拿下這個蜀漢的重鎮。守衛漢中的蜀漢将領,大多主張放棄外圍關隘,退守漢、樂二城。他們認為,以漢中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抵擋曹爽的大軍。

然而,王平卻持不同意見。他主張,要據守關隘,阻擊曹軍。王平指出,關隘雖小,卻是進出漢中的咽喉要道。如果放棄關隘,曹軍就能直搗漢、樂二城,到時蜀漢将腹背受敵,難以招架。

王平的意見,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支援。劉備當即命王平統領全部守軍,誓死保衛漢中。王平受命後,立即着手部署防禦。他一方面加強關隘,修築工事;另一方面,又在關隘外布下重兵,伺機出擊。

曹爽率軍來到關隘外,看到蜀軍防禦森嚴,不禁有些猶豫。他本以為蜀軍會避其鋒芒,沒想到會采取如此強硬的态度。曹爽一時拿不定主意,進退兩難。

王平見狀,當機立斷,下令發動突襲。蜀軍猛然出擊,打得曹軍措手不及。曹爽倉皇應戰,卻始終無法抵擋蜀軍的淩厲攻勢。經過一天的激戰,曹軍終于潰不成軍,狼狽撤退。

這場大捷,是王平軍事才能的又一次展現。他不僅審時度勢,做出了正确的決策,而且能夠抓住戰機,出奇制勝。曹爽雖然兵力占優,卻敗在了王平的智謀之下。

曹爽敗走後,王平并沒有就此止步。他率軍追擊曹軍,一路攻城掠地,擴大戰果。曹魏軍心大亂,接連失守多個城池。眼看大勢已去,曹爽不得不放棄進攻,退回長安。

這場戰役,徹底挫敗了曹魏進攻蜀漢的企圖。據史料記載,曹爽因為這次失利,受到了曹魏朝廷的嚴厲處罰,從此一蹶不振。而蜀漢則因為王平的功勞,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諸葛亮對王平的表現大加贊賞,稱其為"國之棟梁"。他在奏報劉備時說:"王平忠勇兼備,足智多謀,此次保衛漢中,功不可沒。若無王平,恐蜀漢難以為繼啊。"

劉備臨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關羽報了仇,還為諸葛亮出了氣

劉備聽後,連連點頭。他感慨道:"王平不愧是朕提拔的良将,果然不負所望。有王平輔佐,蜀漢就有希望了。"

此後的十多年間,在王平的堅守下,東吳和曹魏再也沒能攻入蜀漢的領土。蜀漢的國運,得以延續了二十餘年。這不僅為先前被東吳殘害的關羽報了仇,也為被叛徒所害的張飛出了一口惡氣。

更重要的是,王平的忠勇,也讓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有了實作的基礎。諸葛亮曾對王平說:"卿守漢中,吾方能放心北伐。若無卿之助,恐北伐難以為繼也。"

王平謙遜地回答:"這都是主公和丞相的謀劃,臣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能為蜀漢出一份力,是臣的榮幸。"

諸葛亮聽後,拍着王平的肩膀說:"卿太謙虛了。蜀漢能有今日,卿功不可沒啊。"

結尾

就這樣,在劉備的提拔和信任下,在諸葛亮的賞識和扶持下,王平逐漸成長為蜀漢的中流砥柱。他不僅是一名軍事才能出衆的良将,更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正如後世史家所評價的那樣:"王平忠勇兼備,足智多謀,可謂蜀漢之棟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