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作者:崔以安💟

公元422年,南朝宋武帝劉裕病重,臨終前将皇位托付給四位顧命大臣。然而,就在少帝劉義符登基的第二年,四位大臣卻聯手将其廢黜并殺害。同時,劉裕最疼愛的次子廬陵王劉義真也未能幸免于難。四位身負重托的大臣,為何要铤而走險,做出如此驚世駭俗之舉?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權力角逐?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段波谲雲詭的南朝宋史,揭開這段曆史懸案的面紗。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劉裕托孤與四位顧命大臣

公元422年3月,南朝宋武帝劉裕身患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在彌留之際,這位開國皇帝将皇位托付給了四位心腹大臣: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将軍謝晦和護軍将軍檀道濟。

劉裕一生戎馬倥偬,南征北戰,開創了南朝宋的基業。他雖出身寒微,但胸懷大志,善于用人,麾下将才濟濟,文臣武将皆為一時之選。劉裕在位時,曾兩次北伐,收複洛陽等失地,令南朝宋國力達到頂峰。

在四位顧命大臣中,徐羨之和傅亮是文臣,謝晦和檀道濟是武将。徐羨之原本是劉裕心腹劉穆之的副手,劉穆之去世後,他便接替了劉穆之的位置,成為劉裕身邊的紅人。徐羨之為人寬厚,處事果斷,頗有宰相之風,深得劉裕信任。

傅亮則在劉裕即位時立下汗馬功勞。當年,劉裕讨伐桓玄後,有意篡位,卻又難以啟齒。在一次宴會上,劉裕故意說要還政于司馬氏皇室,退隐山林。群臣皆稱頌劉裕忠君愛國,唯有傅亮察覺到了劉裕的真實想法。當晚,傅亮叩宮求見,主動請纓,前往建康遊說司馬氏退位。傅亮不負所托,司馬氏皇室最終将皇位禅讓給了劉裕。自此,傅亮成為劉裕心目中的股肱之臣。

謝晦是劉裕的心腹謀士,他明斷果決,足智多謀,是劉裕北伐的主要策劃者之一。然而,謝晦為人耿直,常常直言進谏,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劉穆之就曾多次向劉裕進讒言,稱謝晦目無君上,妄議朝政。劉裕雖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但謝晦的仕途也是以受阻。直到劉穆之去世,謝晦才得以在朝中嶄露頭角。

檀道濟則是劉裕的嫡系武将,他勇猛善戰,屢立戰功,是劉裕北伐的主力。劉裕曾言:"檀道濟雖武勇,但無遠謀,易于駕馭。"可見,劉裕對檀道濟也是十分信任的。

在托孤時,劉裕對太子劉義符和次子劉義真寄予厚望。劉裕44歲才得子,劉義符和劉義真都是他的心頭肉。然而,謝晦曾直言,劉義符貪玩,劉義真輕浮,皆不堪大任。劉裕雖不悅,卻也無可奈何。臨終前,他叮囑太子提防謝晦,又吩咐四位大臣輔佐太子,維護劉宋江山。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然而,天不遂人願,劉裕駕崩僅一年,四位顧命大臣便聯手廢黜了少帝劉義符,并将其殺害。劉裕的托孤之言,竟成為壓在四位大臣頭上的一座大山,最終釀成了一出驚天血案。

少帝劉義符的為人及執政

劉義符是劉裕的長子,自幼聰穎,深得劉裕寵愛。然而,劉義符自小生活優渥,養成了驕縱貪玩的性格。他喜歡結交一些狐朋狗友,整日在宮中胡鬧。

劉義符即位後,朝政幾乎荒廢。他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宮中設立酒肆,劉義符親自扮演店小二招攬生意;又在禦花園内搭建市場,與宮女太監們玩起過家家的遊戲。

劉義符還喜歡在宮中養鹦鹉、鹿等珍禽異獸,大興土木建造豪華行宮,揮霍無度。他還經常微服出宮,結交京城中的地痞流氓,喝酒賭博,甚至不惜親自下場與人鬥毆。

朝中大臣對少帝如此荒唐的行為深感不滿,屢次進谏,劉義符置若罔聞。徐羨之、傅亮等輔政大臣想要觐見少帝,商讨國事,少帝卻常常推脫不見。即便有時召見群臣,也是興緻闌珊,不理政事。

劉義符即位不久,北魏軍大舉南下,攻陷洛陽、虎牢等地,河南全境淪陷。這對于劉宋朝廷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洛陽是西晉舊都,劉裕曾經費盡心力将其收複,如今卻在少帝統治下失守,令衆将士軍心動搖。

然而,面對如此危急的局勢,少帝劉義符依然我行我素,不思進取。他非但沒有親自統領六軍,力挽狂瀾;反而日日與小人厮混,荒廢軍國大事。

劉義符還經常虐待宮女、太監,動辄打罵,甚至将人打死。他還縱容身邊的狐朋狗友在外作惡,京城治安日益混亂,盜賊橫行。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徐羨之等輔政大臣眼見少帝如此昏庸無道,國勢日衰,卻又無可奈何。他們本想輔佐少帝,匡扶大業,然而少帝卻全然不理政事,朝中也難以統一步調,協同作戰。

面對北魏的步步進逼,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深感大勢已去,若再讓少帝繼續當政,恐怕大梁江山難保。他們不得不考慮廢黜少帝,另立明主的計劃。

然而,廢黜少帝并非易事。少帝雖然昏庸,但畢竟是先帝親子,又有宗室豪強為其撐腰。貿然廢帝,恐怕會遭到朝野的反對。況且,廢帝之後,新君人選也是一大難題。

徐羨之等人一度陷入兩難的境地。謝晦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初他就認為劉義符不堪大任,然而先帝心意已決,他們也不好多言。如今少帝果然無能,但要廢黜他,卻又難以找到合适的繼任者。

經過一番考慮,徐羨之等人一緻認為,當以先帝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為繼任人選。劉義隆雖然是庶出,但為人謙恭有禮,不失王者之風。他雖然不喜武事,但卻有治國之才,若能輔佐得當,定能挽狂瀾于既倒。

就這樣,廢帝之議在幾位輔政大臣中漸漸成型。他們商議廢帝之事,已經是勢在必行。唯一令他們擔心的,就是當時統領禁軍的檀道濟。

檀道濟雖然出身行伍,但為人忠厚,頗得軍心。若沒有他的支援,廢帝恐怕難以成功。徐羨之等人多次探問檀道濟的口風,然而檀道濟卻始終不願表态。

就在徐羨之等人一籌莫展之際,少帝劉義符卻又做出了令人憤慨的荒唐事。他竟然命人在宮中搭建龍舟,日夜在龍舟上飲酒作樂,置國事于不顧。

消息傳到徐羨之等人耳中,無不惱怒不已。他們當即決定,廢帝之事,就在今夜!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四位顧命大臣的沖突與抉擇

少帝劉義符即位後的荒唐作為,令輔政大臣們深感憂慮。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常在私下議論朝政,對少帝的所作所為頗多微詞。唯有檀道濟态度暧昧,始終不願表态。

徐羨之曾當面勸谏少帝,希望他能夠收斂,專心朝政。然而,少帝對徐羨之的話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徐羨之無奈,隻得與傅亮、謝晦商議對策。

傅亮開門見山地說:"少帝如此荒唐,實在難以托付社稷。先帝在天之靈,必不會坐視劉宋江山毀于一旦。我們身為輔政大臣,理應有所作為。"

謝晦點頭附和:"不錯。少帝雖為先帝親子,但其所為實在有負先帝所托。我看不如廢之,另立賢君,以安天下。"

徐羨之沉吟片刻,說道:"廢君之事,關系重大。我們雖為先帝托孤,但畢竟隻是輔政之臣,若貿然行事,恐怕難以服衆。"

謝晦反駁道:"事已至此,再不行動,隻怕為時已晚。北魏虎視眈眈,河南已失,大梁危在旦夕。少帝荒唐,國之将亡,豈能坐視不理?"

徐羨之和傅亮對視一眼,心中雖然贊同謝晦之言,卻也深知廢君之難。三人你來我往,争執不下。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的檀道濟開口了:"諸位所言甚是。然而,廢君之事,非同小可。若要動手,必須有萬全之策,方能成事。"

徐羨之問道:"檀将軍有何高見?"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檀道濟緩緩說道:"要廢少帝,首先需得軍中将領的支援。我身領禁軍,可為諸位保駕護航。其次,廢後新君人選,也需從長計議。"

傅亮說:"先帝諸子中,惟有宜都王劉義隆賢明有德,可堪大任。"

謝晦卻有所保留:"劉義隆雖才華出衆,但為人多疑,難以駕馭。不如擇廬陵王劉義真,雖年少,但恪守本分,易于掌控。"

徐羨之搖頭道:"劉義真雖為先帝所寵,但畢竟年幼,難當大任。況且,他與少帝情同手足,若立之為君,恐難服衆。"

幾位大臣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檀道濟見狀,便道:"諸位不必争執。此事容我三思,擇日再議。"

徐羨之等人雖心有不甘,但礙于檀道濟的軍權,也隻得作罷。

次日,檀道濟單獨召見徐羨之,開門見山地說:"徐公,廢少帝之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我軍中尚有不少将領對少帝忠心耿耿,若貿然行事,恐引起内亂。"

徐羨之歎了口氣,說:"我明白将軍的顧慮。但少帝荒唐,國勢日衰,再不行動,恐為時已晚啊。"

檀道濟沉吟片刻,說:"這樣吧,我先在軍中布置,待時機成熟,再議廢帝之事。徐公且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徐羨之無奈,隻得應允。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又過了幾日,少帝劉義符的一個荒唐之舉,徹底激怒了徐羨之等人。原來,少帝竟命人在宮中搭建龍舟,日夜在龍舟上飲酒作樂,置國事于不顧。

消息傳到徐羨之等人耳中,無不惱怒不已。謝晦當即拍案而起,說:"少帝如此荒唐,還能容他在位?"

傅亮也義憤填膺:"不錯!再這樣下去,國将不國矣!"

徐羨之沉聲道:"諸位且息怒。此事容我與檀将軍商議,擇日發動,廢黜少帝!"

就這樣,在少帝劉義符荒唐的刺激下,四位顧命大臣終于達成了廢帝的共識。他們暗中約定,擇日發動政變,先将少帝廢黜,再迎立宜都王劉義隆為帝。

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政變前夕,少帝劉義符竟又做出了更加荒唐的舉動。他竟命人在宮中搭建市場,與宮女太監們玩起過家家的遊戲,徹底将朝政棄之不顧。

消息傳來,徐羨之再也按捺不住,當即召集傅亮、謝晦、檀道濟,商議發動政變之事。

四人一拍即合,當夜便帶兵入宮,将熟睡中的少帝劉義符擒拿。劉義符還來不及反抗,便被士兵們押解出宮,幽禁于吳郡。

次日,四位顧命大臣釋出诏書,宣布廢黜少帝劉義符,擁立宜都王劉義隆為帝。朝野震動,舉國上下,無不為之側目。

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在四位顧命大臣的策劃下,悄然落幕。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政變,竟成為壓在他們頭上的一座大山,最終釀成了一出驚天血案。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政變與血腥清洗

廢帝之議在四位顧命大臣中已成定局。次日清晨,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率兵入宮,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少帝劉義符尚在龍舟上酣睡,醒來時身邊侍衛已被殺,自己也被士兵擒拿。

劉義符被押解出宮時,朝中百官已在宮門外列隊"送别"。少帝先被幽禁于吳郡,不久便被徐羨之派人殺害。據說,劉義符臨死前還拼死掙紮,試圖逃跑,卻被追兵用門闩擊倒,慘遭殺害。年僅二十出頭的少帝,就這樣像一條喪家之犬般死去。

更令人震驚的是,劉裕最寵愛的次子廬陵王劉義真,也未能幸免于難。他甚至比少帝死得更早。顯然,這是四位顧命大臣精心策劃的一場血腥政變。

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廢黜皇帝在古代向來被視為大逆不道,更何況是殺害皇帝。四位大臣此舉,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不僅毀掉自己的前程,更有可能殃及家族。

然而,四位大臣似乎并不在意這些。政變後,他們迅速扶立宜都王劉義隆為帝,改元景平。劉義隆是劉裕第三子,雖為庶出,但才華出衆,頗有政治手腕。

劉義隆繼位後,對四位顧命大臣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他一方面大加贊賞,稱他們為"社稷之臣",另一方面又暗中削減他們的權力。徐羨之、傅亮多次請求退休,劉義隆假意挽留,實則借機架空了他們。

謝晦看出了劉義隆的心思,暗中謀劃反擊。他請纓出任荊州刺史,負責上遊軍事,以此牽制劉義隆。徐羨之、傅亮也把希望寄托在謝晦身上,以為這樣就能保住性命。

然而,劉義隆豈是等閑之輩。他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成功拉攏了檀道濟。檀道濟本就是武将出身,對權謀之術并不精通。劉義隆許以高官厚祿,很快就把他收買。

劉裕托孤,四位顧命大臣為何選擇殺死繼承人?

景平二年,劉義隆發動政變,下诏誅殺徐羨之、傅亮、謝晦,罪名是"謀反"。徐羨之聞訊後走投無路,隻得自缢身亡。傅亮被捕後遇害。謝晦則率軍自荊州殺回,欲奪取皇位。

謝晦的叛亂讓劉義隆頗為惱火。他派遣檀道濟率大軍前往平叛。謝晦得知檀道濟倒戈,部下軍心渙散,很快潰不成軍。謝晦被俘後,遭到殘酷殺害。

至此,四位顧命大臣全部被誅殺殆盡。劉義隆則牢牢掌控了大權,再無後顧之憂。

數年後,劉義隆身體欠佳,看到檀道濟的兒子們都已高官在位,憂心他會重蹈司馬懿的覆轍。于是,劉義隆又以"謀反"的罪名,将檀道濟滿門抄斬。

臨刑前,檀道濟悔恨交加,大罵劉義隆忘恩負義,卻不想當初背叛同僚、助纣為虐的,正是自己。

至此,這場腥風血雨的宮廷政變落下帷幕。四位顧命大臣全部喪命,劉宋文帝劉義隆則穩坐江山。這一結局,恐怕是劉裕生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四位大臣原本可以輔佐少帝,匡扶大業,卻因一時之念,鑄下大錯。他們雖然一時掌控朝政,卻無法跳出權力鬥争的怪圈,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結尾

而劉義隆雖然得到了皇位,卻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殺害兄長,誅滅功臣,在位期間戰戰兢兢,生怕遭到報複。這樣的皇帝,又怎能真正安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