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作者:崔以安💟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这位虎将在刘备晚年受到暗中提拔,虽然并不出名,但在军事方面头脑并不比姜维差。他先后平定了内乱,击退了外敌,延续了蜀汉二十年的国运。然而,刘备为何会在临终前选择提拔此人?这位虎将又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能让刘备如此器重?

刘备晚年面临的困境

公元219年,刘备在定军山之战中惨败,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更令他悲痛欲绝的是,他的两位股肱之臣关羽和张飞相继遇害。关羽死于东吴之手,张飞则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伤心不已,加之连年征战,身体每况愈下。

蜀汉虽然占据益州这块富庶之地,但与东吴、曹魏相比,无论是兵力还是国力都处于劣势。刘备深知,如果蜀汉不能尽快崛起,恐怕难以抵御东吴和曹魏的进攻,最终难逃亡国灭种的命运。

更让刘备忧心的是,他的部下魏延虽然勇猛善战,但为人刚愎自用,诸葛亮对其忠心存疑。一旦刘备百年之后,魏延会不会成为蜀汉的隐患?刘备对此十分担忧。

时间一天天流逝,刘备的身体也日渐衰弱。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必须尽快为蜀汉选择一位可以托付重任的将领。这个人不仅要武勇过人,更要忠心耿耿,能为蜀汉的未来出谋划策。

刘备在病榻上仔细回想每一位将领的言行,反复权衡利弊。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选——那就是王平!

王平虽然出身不高,但刘备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非凡才能。他出身寒微,但勤奋好学,兵法谋略无所不通。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平为人谦逊低调,从不居功自傲。

刘备暗中观察王平多时,见他处事果断,临危不乱,军事才能出众。尤其是在马谡败走街亭之后,王平临危受命,指挥蜀军成功撤退,保全了有生力量。此番表现,更是让刘备对其刮目相看。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于是,刘备决定暗中提拔王平,委以重任。他先是将王平提拔为牙门将和裨将军,让他协助诸葛亮料理军国大事。接着,又让王平统领一支精锐部队,以备不时之需。

刘备的决定是英明的。王平不负所托,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先后平定了魏延与杨仪的内乱,击退了曹魏的进攻,为蜀汉赢得了喘息之机。

躺在病榻上的刘备听到这些捷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王平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那个人,是能够托付蜀汉未来的栋梁之才。有了王平,刘备就算离世,也可以瞑目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备把王平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王将军,朕不行了。朕死后,蜀汉的未来就全靠你们了。你要辅佐太子刘禅,协助丞相诸葛亮,带领蜀汉走向强盛。朕相信,有你在,蜀汉就有希望!"

王平含泪跪拜,对刘备说:"主公放心,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主公的托付!"

刘备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慢慢闭上了眼睛。他知道,有王平这样忠诚而又才华横溢的将领,蜀汉的未来就有希望了。

王平的初露锋芒

王平,字文寿,南阳郡枝江县人。他出身寒微,但从小勤奋好学,尤其喜爱兵法谋略。王平少年时曾拜诸葛亮为师,跟随其学习兵法,受益匪浅。后来,王平投奔刘备,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很快受到刘备的赏识。

刘备虽然对王平颇为欣赏,但初时并未委以重任。直到公元219年,蜀汉大将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情况万分危急。刘备当机立断,命王平率军支援,协助诸葛亮、赵云等将领撤退。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王平临危受命,沉着应对。他一方面派遣精兵断后,阻挡曹军追击;另一方面,又亲自指挥主力部队快速撤离,并合理安排粮草补给,保证了撤退路上军心不乱。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跋涉,王平终于率军与诸葛亮会合,成功撤回汉中。

这次撤退,保全了蜀汉的有生力量,为日后的反攻创造了条件。诸葛亮对王平的表现大加赞赏,认为他不愧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才。刘备闻讯后也十分高兴,当即提拔王平为牙门将,掌管禁卫军,并赐以"裨将军"的头衔。

自此以后,王平得到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先是随诸葛亮出征祁山,大败曹魏名将曹真,迫使其退守街亭。接着,王平又随赵云征讨益州叛将孟达,攻克雒城,斩杀孟达,平定了益州的动乱。

在这些战役中,王平屡建奇功,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能审时度势,灵活决策,善于因地制宜,出奇制胜。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野战奇袭,王平都能运筹帷幄,取得胜利。

除了军事才能,王平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优点,那就是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他虽然战功赫赫,但从不自满,总是把功劳归于全军将士。这一点,更是赢得了士兵们的爱戴和尊重。

有一次,刘备和诸葛亮议事,谈到了王平。刘备对诸葛亮说:"卿看王平此人如何?朕觉得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为人也颇有大将之风,是可以托付重任之人。"

诸葛亮点头称是,说道:"主公所言极是。王平虽然年轻,但谋略过人,又能团结士兵,实乃国之栋梁。若能善加培养,必成大器。"

刘备听罢,心中甚喜。他暗自思忖: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辅佐,有王平这样的良将统兵,蜀汉的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于是,刘备决定进一步提拔王平,委以更重要的职责。他先是让王平统领一支精锐部队,专门负责汉中防务。接着,又任命王平为中军师,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王平不负所托,在这些岗位上都表现出色。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将士们对他既敬且爱。同时,王平又能出谋划策,为蜀汉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就这样,在刘备的栽培和信任下,王平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中流砥柱。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刘备对他寄予厚望,相信他能够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为蜀汉的未来出一份力。

王平的军事才能

随着王平地位的不断提升,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得到了更多展现的机会。他先是平定了蜀汉内部的一场叛乱,接着又率军击退了曹魏的进攻,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魏延和杨仪本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两人却因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加深。公元228年,魏延率军在汉中驻扎,杨仪则率军驻守南郑。两人各自占据一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刘备得知此事后,十分忧虑。他知道,如果任由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升级,很可能会引发内乱,届时蜀汉将腹背受敌,难以应对东吴和曹魏的进攻。

于是,刘备决定派王平出面调停。王平接到命令后,立即带兵赶往汉中。他先是找到魏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放下成见,以大局为重。接着,王平又来到南郑,与杨仪促膝长谈,指出两人内斗的危害,力劝杨仪以国家利益为先。

经过王平的苦口婆心,魏延和杨仪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王平又协调两人划分军事管辖区域,避免再起争端。这场风波就这样在王平的斡旋下平息了。

刘备闻讯大喜,对王平的外交才能赞不绝口。他认为,像王平这样能言善辩,又能审时度势的将领,实属难得。有了王平的辅佐,蜀汉内部才能保持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平定内乱后不久,王平又建立了一支精锐部队——无当飞军。这支部队由王平亲自训练,军纪严明,作战勇猛,很快成为了蜀汉的王牌之师。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无当飞军的面世,正值蜀汉与曹魏的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公元229年,曹魏名将张郃率军进攻汉中,势如破竹。关键时刻,王平率无当飞军出击,与张郃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堪称三国时期的经典之战。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战况异常惨烈。张郃本以为能够一举拿下汉中,却没想到会遭到王平的顽强抵抗。

王平指挥若定,沉着应战。他一方面派遣奇兵袭扰张郃的后方,扰乱其军心;另一方面,又率主力部队与张郃正面交锋,逐步消耗其有生力量。经过数日激战,张郃终于率残部仓皇撤退,王平则率军追击,斩获颇丰。

这场大捷,是王平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他不仅战术高明,善于因敌制宜,更能团结将士,激励士气。无当飞军在王平的率领下,犹如一支锐不可当的利剑,所向披靡。

除了统兵作战,王平在军事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博览兵书,融会贯通,对兵法谋略有独到的见解。诸葛亮曾评价王平:"此子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若能潜心军事,必成大器。"

王平还曾与另一位蜀汉名将姜维切磋兵法,两人各抒己见,妙语连珠,堪称一段佳话。姜维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对王平赞赏有加:"王将军不愧为当世兵家,鄙人受教良多。"

除了军事才能,王平在诸葛亮的北伐中也有出色的表现。他先是随诸葛亮出征祁山,大破曹真,迫使其退守街亭。接着,王平又随诸葛亮征伐陇西,攻克多个据点,扩大了蜀汉的疆域。

在这些战役中,王平不仅勇猛善战,而且能出谋划策,为诸葛亮排忧解难。诸葛亮对他赞赏有加,曾言:"王平乃国之栋梁,若无王平,吾恐蜀汉难以为继也。"

就这样,王平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高度信任。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将领,更是蜀汉的中流砥柱。在内可以平定叛乱,在外可以抵御强敌,王平可谓是蜀汉的定海神针。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王平的忠心为蜀汉延续国运

公元243年,蜀汉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曹魏大将曹爽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妄图一举拿下这个蜀汉的重镇。守卫汉中的蜀汉将领,大多主张放弃外围关隘,退守汉、乐二城。他们认为,以汉中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曹爽的大军。

然而,王平却持不同意见。他主张,要据守关隘,阻击曹军。王平指出,关隘虽小,却是进出汉中的咽喉要道。如果放弃关隘,曹军就能直捣汉、乐二城,到时蜀汉将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王平的意见,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支持。刘备当即命王平统领全部守军,誓死保卫汉中。王平受命后,立即着手部署防御。他一方面加固关隘,修筑工事;另一方面,又在关隘外布下重兵,伺机出击。

曹爽率军来到关隘外,看到蜀军防御森严,不禁有些犹豫。他本以为蜀军会避其锋芒,没想到会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曹爽一时拿不定主意,进退两难。

王平见状,当机立断,下令发动突袭。蜀军猛然出击,打得曹军措手不及。曹爽仓皇应战,却始终无法抵挡蜀军的凌厉攻势。经过一天的激战,曹军终于溃不成军,狼狈撤退。

这场大捷,是王平军事才能的又一次展现。他不仅审时度势,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而且能够抓住战机,出奇制胜。曹爽虽然兵力占优,却败在了王平的智谋之下。

曹爽败走后,王平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率军追击曹军,一路攻城掠地,扩大战果。曹魏军心大乱,接连失守多个城池。眼看大势已去,曹爽不得不放弃进攻,退回长安。

这场战役,彻底挫败了曹魏进攻蜀汉的企图。据史料记载,曹爽因为这次失利,受到了曹魏朝廷的严厉处罚,从此一蹶不振。而蜀汉则因为王平的功劳,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诸葛亮对王平的表现大加赞赏,称其为"国之栋梁"。他在奏报刘备时说:"王平忠勇兼备,足智多谋,此次保卫汉中,功不可没。若无王平,恐蜀汉难以为继啊。"

刘备临死前提拔哪一名虎将,不但替关羽报了仇,还为诸葛亮出了气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他感慨道:"王平不愧是朕提拔的良将,果然不负所望。有王平辅佐,蜀汉就有希望了。"

此后的十多年间,在王平的坚守下,东吴和曹魏再也没能攻入蜀汉的领土。蜀汉的国运,得以延续了二十余年。这不仅为先前被东吴残害的关羽报了仇,也为被叛徒所害的张飞出了一口恶气。

更重要的是,王平的忠勇,也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有了实现的基础。诸葛亮曾对王平说:"卿守汉中,吾方能放心北伐。若无卿之助,恐北伐难以为继也。"

王平谦逊地回答:"这都是主公和丞相的谋划,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能为蜀汉出一份力,是臣的荣幸。"

诸葛亮听后,拍着王平的肩膀说:"卿太谦虚了。蜀汉能有今日,卿功不可没啊。"

结尾

就这样,在刘备的提拔和信任下,在诸葛亮的赏识和扶持下,王平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中流砥柱。他不仅是一名军事才能出众的良将,更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正如后世史家所评价的那样:"王平忠勇兼备,足智多谋,可谓蜀汉之栋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