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作者:文文說事

在中國備受矚目的經濟學家徐思遠,因為對美國自由生活的向往,毅然決然地将一切抛在身後,帶着全家移民美國。我們将探索他在美國的生活經曆,以及最終面對現實的無奈與反思。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夢想不惜一切代價的人。徐思遠,一位曾經在中國享有盛名的經濟學家,也許正是被這種精神所驅使,他公開宣稱要讓自己的兒子成為“101%的美國人”,并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他的這番言論,在六年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讨論。一個人在抛棄了自己的根後,真的能在異國他鄉找到歸屬感和幸福嗎?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徐思遠起始于他對美國文化的極度向往和對中國現狀的不滿。他相信,美國那一套自由、平等、契約精神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徐思遠決定移民美國,他賣掉了在北京的房産和車輛,幾乎用盡了自己所有的積蓄,隻為了一家人能夠在美國重新開始。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到達美國後,徐思遠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文化和環境的适應。盡管他曾是一名受人尊敬的經濟學家,但在美國,他發現自己的專業經驗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面試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徐思遠逐漸意識到,他對美國社會的了解可能過于理想化。

經濟上的壓力迫使徐思遠不得不從事低端勞動工作。從一名教授到清潔工和送外賣的勞工,他的職業生涯經曆了劇烈的轉變。工作中,他遭遇了來自社會的各種偏見和歧視,甚至有時候在送外賣時被顧客侮辱。這讓他深感屈辱,但他試圖通過加倍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但現實是殘酷的。徐思遠的努力并沒有改變他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他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一些激烈的言論,試圖引起公衆的關注,卻反而讓自己的形象更加糟糕。他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被白人打也比被中國人打好”,這樣的言論讓他失去了許多原本可能有的同情。

随着時間的推移,徐思遠的經濟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因為頻繁的工作變動和不穩定的收入陷入困境。他的家庭也因為經濟壓力和文化差異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徐思遠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他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和無助。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生活中的重重磨難并沒有如他預期那樣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劇了他的心理壓力。徐思遠開始反思自己的決定:他是否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根和身份?他真的了解自由的真正含義嗎?這種掙紮和困惑逐漸演變成了心靈的煎熬。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意外的消息給了徐思遠希望的曙光。他的妻子懷孕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個未來的孩子成為了徐思遠重新審視自己人生選擇的契機。他開始意識到,不論在哪裡,隻要有家人的支援和愛,那裡就是家。他也逐漸認識到,自由不僅僅是國界和政治體制的不同,更多的是心靈的獨立和思想的自由。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徐思遠并沒有戛然而止。雖然他經曆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但他并未放棄。他開始嘗試與當地社群建立聯系,參與社群活動,嘗試了解和融入當地的文化。他也開始用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方式。

随着時間的推移,徐思遠逐漸找到了自己在美國的定位。他不再是那個一味追求美國夢、輕視自己根源的人。他開始在公衆場合分享自己的經曆,提醒人們珍視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時也尊重和接受新的文化環境。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這一轉變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充滿痛苦和反思的漫長過程。徐思遠,是一個關于理想與現實、自我認知與社會認可、文化沖突與融合的複雜叙事。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6年前,叫嚣讓兒子當“101%美國人”的中國教授,現在過得如何?

徐思遠提醒我們: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我們可能會迷失,可能會受傷,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挫折中找到前行的力量。他的經曆象征着一種成長,那種在磨難中逐漸認識到自身價值和根本的成長。這是個人的勝利,也是文化了解和人文同情的勝利。“鏡花水月,夢幻泡影”,在追求夢想時,我們不應迷失方向,更應珍視和擁抱自己的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