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作者:薩沙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出《關于勸阻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訓示》,不允許城市随便到農村招工。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有很多極左分子,鼓吹以前是個平等的社會!

今天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比較固化,底層群眾沒有上升的空間,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今天的中國,階級固化也很嚴重。

大家可以看看中國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極難看到什麼草根人物,未來隻會更嚴重。

我們看到的草根英雄,很多隻是白手套或者隐藏了真正的背景。

我們看看谷愛淩同學,人家可是貨真價實的體育精英,靠着自己的能力獲得了世界冠軍。

但大家知道,為了獲得這個冠軍,她的家庭花費了巨額的培養費用嗎?

她媽在公開場合說,培養女兒花費了百萬美元,實際花費至少是幾百萬美元。

這種費用絕非普通家庭,甚至普通美國中産階級家庭可以承受的!

大家又知道,為什麼對谷愛淩宣傳的時候,隻說他的母親和外婆,從不提他的外公嗎?

今天的不平等,卻也不是說明以前就是人人平等的。

毛時代的不平等是制度性不平等,尤其城鄉差異巨大。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薩沙曾經看過一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幹部被下放到五七幹校的事情。

有趣的是,這個幹部自認為在幹校做體力活,待遇又差,受了很多苦。沒想到,幹校附近的農民還羨慕他們的生活。

我們看看這一段描述:1968年初春,黑龍江省革委會主要負責人提出,要按照毛澤東“五七”訓示的精神,辦一個“五七”幹校。柳河幹校共有學員504人,主要由原省直機關幹部組成。他們到幹校後,按照“五七”提示中“學軍事”的要求,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夥食按部隊标準每人每月12.5元,吃集體食堂。

建制按工種分為農業、基建、工業、畜牧、後勤5個排。幹校共耕種土地3000餘畝,還發展牧、漁、副各業,并自力更生辦了小型工廠。“五七”戰士們白天投入緊張繁重的田間勞動,或從事基本建設、修路、養雞喂豬等生産,晚間則以班組為機關辦學習班、開講用會,選學毛主席語錄和報刊文章,聯系勞動和思想實際“鬥私批修”,剖析自己……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大家注意一點,“夥食按部隊标準每人每月12.5元,吃集體食堂”。

12.5元每個月,相當于每天大概0.4元,同解放軍戰士标準是一樣的。

當年大米0.14元一斤,豬肉0.72元一斤,雞蛋0.05元一個。按照一個成年人的月米面消費30斤,需4.20元;豬肉3斤,需2.16元;油(包含植物油)鹽醬醋燒,再加2.16元;再加上蔬菜類1.50元,一個月夥食費也不過10元錢。

這個吃飯的水準,在城市中也是相當高的。

有人這麼回憶:幹校的夥食不錯,愣讓人忘了窩窩頭的滋味。吃食堂時,大人夥食費每人每月12元,孩子6元。大米飯白面饅頭夠吃,菜定量,每人一份。後來漸漸地變“修”了,拉家帶口的幹部便自己做飯,副食自己做,主食去食堂打。

當然,也就較差的五七幹校:我們開始時,天天吃窩頭,就水疙瘩鹹菜。

不過,這不是普遍現象。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畢竟下放的都是幹部,基本衣食住行還是可以保障的。

幹部和知識分子下放到五七幹校覺得苦,主要是因為要進行體力勞動。

這些幹部和知識分子年齡都偏大,有的還患有各種疾病。他們多年脫離體力勞動,基本都存在承受不住的情況。

如巴金已經接近70歲,在當年恐怕就是需要靜養的老人,在五七幹校仍然要擡運糞水。

什麼人應該去幹什麼事情,你讓拿手術刀的醫生扛麻袋,讓扛麻袋的民工拿手術刀,本質都是對他們的折磨。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老電影《牧馬人》中,讓識字不多的牧馬人,跑到國小作為貧下中農代表去教書,搞得他差點崩潰。

文革期間搞工農兵學員,将一群隻有國中文化的勞工、農民和戰士送到清華北大讀書。開始是一個教師負責教20個人,根本教不了,隻能轉而教10個人,還是不行。接着變為5個人,3個人,最終幹脆1對1單獨教學,這樣也是非常難教。清華大學一些老師勃然大怒,認為連國中都沒上完,僅有國小文化水準的學生來讀大學課程,簡直就是對老師的折磨。每次說個題目,必須從國中的知識一直教到大學,有這樣的大學嗎?

一個男教師更是發現,他的男學生竟然還有不少基本漢字都不認識,找到上級怒罵:老子不教了,大不了回牛棚去。讓國小生讀大學,滑天下之大稽!

其實,痛苦的不僅僅是大學教師,這些學員也是很難受的,如同上刑。

扯遠了。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周邊的農民待遇,同五七幹校倒黴的幹部們還是不能相比。

五七幹校多設定在比較偏遠的地區,那裡的農民往往非常貧窮。

以柳河五七幹校所在的黑龍江為例,同時代農民生活非常拮據。

當年去黑龍江鄉下插隊的知青回憶:我1968年9月下鄉插隊,到一個叫“小北溝”的生産隊。社員對知青還不錯 ,那年我16歲,和社員一樣出工,男知青每人每天計10個公分。女同學則計7個公分。那年,年終分紅分值一分六厘四!一天掙一角六分錢。一個月出滿工,掙不到五元錢。

換句話說,知青一個男性壯勞力,苦幹一個月還賺不到五七幹校幹部每月夥食費的一半。

這位老先生又回憶:這點錢還是賬面收入,你還得拿這筆收入,再買生産隊分給你的口糧。。。我們小北溝都是山坡地,生産隊打的糧食不夠分,不夠每人每月28斤毛糧,社員還得拿錢,由生産隊派車拿着上級特惠的“返銷糧本”到糧庫買“返銷糧”。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那麼,即便能夠拿到28斤毛糧又是怎麼樣呢?

這是毛糧,也就是沒有加工過的糧食。經過加工,毛糧就會損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最多不過20斤。換句話說,農民每人每天吃不到0.7斤糧食。

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大部分坐辦公室的人,一天也吃不了0.7斤糧食。

農民沒什麼副食可言,除了糧食基本就是一些蔬菜,豆腐都很少吃。

這樣一來肚子裡沒有油水,人的飯量就特别大。别說0.7斤糧食,就算1.4斤糧食也是不夠吃。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有人說,五七幹校每月還有3斤肉的供應,農民們自己養豬為什麼不吃肉?

很簡單,農民養的豬壓根不是自己的。

從50年代開始,農村開始大搞公有制養豬。

簡而言之,無論是生産隊還是農民自己養的豬,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國家的“預購豬”。也就是說,國家向你提前購買了這頭豬,你隻是負責養大罷了。

豬長大以後,就必須賣給國家,賣的價格還是固定的,通常比市場價要低很多。比較常見的收豬價格是每斤0.45元,市場價則是收購價的兩倍。

有人說,我偷偷的将豬殺了吃,或者偷偷賣了,也不吃這種虧啊。

對不起,你可不能殺,更不能賣。豬被認定為國家财産,你私下變賣是犯法行為,是要坐牢的,更不能吃。

即便豬發生意外(被車撞死)或者得疾病突然死了,你也不能擅自處理,需要層層上報到上級。一般要生産隊開證明,公社審批後,這種豬肉才能吃。

這種情況能有多少?不太可能出現。

況且,豬死了以後生産隊甚至公社還會進行調查。如果發現豬的死因可疑,對不起,養豬的農民還要倒黴。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賣豬的時候,很有意思!

農民不是以自己身份,而是以生産隊身份賣豬的。通常會找幾個壯漢,将豬捆綁以後挑着走,送到國家指定的收購站。收購站檢查了豬以後,還需要去掉一部分重量作為豬胃裡面的食物。

收購站也不會付給你現金,而是直接開發票,填寫完成證。農民将這個證帶回去,交給生産隊即可。

關鍵在于,養豬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容易,随便喂喂就長肉。

當年國家隻提供極少量養豬的飼料,主要依靠農民打豬草喂豬,還用麸皮、豆杆、蕃薯秧、菜葉,總之是用各種植物喂豬。

這就需要有人專門去準備飼料,通常是家裡婦女、老人或者孩子完成。

豬每天要吃不少東西,需要的豬草很多,每天都要打不少。一般家裡沒有兩三個空餘勞動力,是養不了豬的。由于吃的差,豬一般要長到一年半到兩年才達到國家收購标準,勉強長到100斤以上。

花費2年時間全家人養一頭豬,就算能夠按照市價賣給你,你也賺不到幾個錢。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當時城鎮居民是配給制度,每年最低程度也能分到點肉。農民則完全沒有配給,除非家裡有了嚴重的病人,需要補身體救命,才能拿着公社證明去買一斤肉。

也不要說豬肉,農民連雞蛋都很少吃。當時有一些農民家養雞,而雞在鄉下往往可以不要什麼用多少飼料喂養,主要依靠吃小蟲生存。然而這些雞蛋,農民也舍不得吃,通常偷偷賣到鄉鎮換一些吃鹽舀油(煤油)的錢。家裡孩子老人生病了,才給吃兩個雞蛋補一補。

一個老先生回憶當年的生活:那時候别說吃豬肉,就是豬油也很少吃,每家都是一個小油罐,炒菜時用筷子挑很小一塊大油,有時就是用布頭簪油在鍋底摸一下,就開始炒菜,很多時候就沒油,隻放鹽,或者是搗幾個花生米、大豆,擠出裡面的油,用于炒菜。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那麼,農民養的豬都去哪裡呢?

實際上,中國的豬也不能說就是很少。國家統計資料是,1965年全國肥豬出欄頭數為1億2167萬頭;年底存欄數也相應地由7552萬頭增長到1億6693萬頭(《中國統計年鑒(1983)》,中國統計出版社,1983年,第178頁。)。

一頭二百斤的商品豬,殺完之後大約有144斤到160斤左右的豬肉可供出售。

當年的豬往往都是100多斤,我們就算殺出100斤豬肉。

那麼,當年中國人口是7億來計算,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也隻有10斤肉罷了,平均每個月1斤肉。這個數量顯然不足,但也不至于讓農民一年到頭吃不到肉啊。

關鍵在于,制度上優先供應幹部和城裡人,那麼農民自然就沒肉吃。

而2023年,全國生豬出欄7億2662萬頭,數量是當年的6倍,而中國人口是當年兩倍,人均豬肉當然就多了。

更别說,中國人每年消費的豬肉還有十分之一是進口來的,那就更多了。

五六十年代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1953年4月17日禁止到農村招工

我們每天都在無恥地說别人的壞話,不要臉地說自己的好話,還不準别人說真話。從上至下我們互相欺騙,互相鼓掌,互相吹捧,互相授勳,一片烏煙瘴氣。而謊言,則成了這個國家的支柱!-------​​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聲明:

本文參考

圖檔來自網絡的百度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