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0後”弓箭制作師,希望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

作者:華聲線上

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田甜 通訊員 吳湘柳

唐代叉型骨哨箭、明代鐵哨箭、清代荷包哨箭……複原出中國古代100種箭,來自湖南邵陽的“80後”傳統弓箭制作師胡磊,有着自己的創作目标,希望能讓弓箭制作這份有着上萬年曆史的手藝被更多人知曉。

“80後”弓箭制作師,希望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

(胡磊制作的箭。)

4月16日,在位于邵陽縣的工作室内,胡磊又開始了忙碌。

因為一篇新聞報道,“三顧茅廬”拜師

清晨,雨聲喚醒萬物,胡磊搭建在屋後的工作室,在雨水的拍擊聲中顯得更加安靜。手持制作工具,他靜靜地打磨着桦木,這是制作箭杆的主要材料。弓箭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想要複原不同時代的箭并不容易,雖然整體造型不會有太大出入,但各個朝代箭矢制作的工藝和細微的差别十分考量制作技藝。

“80後”弓箭制作師,希望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

“在這裡打磨弓箭是我生活裡的‘鹽’,哪天不做就像喝了一碗寡淡的湯。”說起與箭的緣分,今年37歲的胡磊思緒飄回大學時期。大學在北京學習廣告與設計專業的胡磊,原本與弓箭搭不上任何關系。但從小熱愛手工制品的他,大二那年偶然看見了一篇關于傳統弓箭制作技藝傳承難的新聞,報道中介紹了傳統弓箭的精美和即将失傳的困境,讓他特别在意。

“我把報道留下來,上面寫了學習傳統弓箭制作的位址。”2008年,大學畢業的胡磊拿着收藏許久的報紙,循着位址找上門,決心拜師學藝。

“80後”弓箭制作師,希望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

(4月16日,胡磊在工作室内制箭。)

“拜師,一波三折。”胡磊笑着說,第一次找上門,經營着“聚元号”門店的楊福喜大師剛好不在工作室。好不容易輾轉問到了楊福喜的家庭住址,胡磊找上門再次錯過。第三次上門拜師,胡磊帶上自己的作品,開啟了弓箭制作的生涯。

展示弓箭魅力,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

學藝四年,2012年,胡磊帶着傳統弓箭制作這份手藝回到邵陽老家,成為一名獨立的傳統弓箭手藝人。胡磊發現,相比起北方,南方潮濕的天氣會影響弓的韌勁。思慮再三,2013年胡磊從弓箭制作,轉為主攻箭的制作。

“都說傳統手藝閱聽人小,那傳統弓箭制作就是傳統手藝裡最冷門的一種。”起初,胡磊面臨着沒有銷路的問題,為了打破困境,胡磊嘗試着拍攝短視訊進行推行宣傳,打磨制剪技藝的同時,開啟了“複原中國古代100種箭”系列視訊的創作。

“做箭的過程中,資料收集是複原過程中最難的。”胡磊坦言,中國古代傳統箭的制作工藝非常精湛,各種朝代的箭看似相同實則各有千秋,但今天很多關于箭的曆史記載都出現了殘缺,想要完美複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各個時期的箭,他輾轉在各地博物館,通過現存的圖檔和文字記載進行推測和對比。

“鐵器時代箭頭大小不一,到了清代,箭的尺寸則普遍偏大。”細數每個時期箭的差别,胡磊如數家珍。也正是因為這份匠心精神,他的視訊獲得不少人關注,越來越多年輕人通過他,了解了傳統弓箭制作這門手藝。

一次一次參加傳統弓箭活動,胡磊将他的箭帶入大家的視野裡。也是以接到了不少訂單,有些是朋友引薦,有些是慕名而來,每年的收入也能有個十餘萬元。

如今,胡磊的打卡挑戰已完成了80%,他正在挖掘新的拍攝點,讓更多人體會傳統弓箭的魅力。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檔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是以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删除相應内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