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作者:喵喵說事

宋朝科舉考試向來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在1057年這一年裡,發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引發了朝堂上下的讨論。書香世家的曾家,竟然一門六進士,這可真是絕無僅有!那麼,曾鞏一家六口同登龍門的故事到底怎麼回事兒呢?今天咱們就說來聽聽。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堅守本心

這事兒可把當朝文風視野打開了一個新的缺口。原來的主考官們一味追捧華麗辭藻,卻忽視了文章的内涵。就在這種有失偏頗的評判标準之下,曾鞏這位少年天才,遭遇了一次次的落榜打擊。但憑借自身的堅持,他最終還是被當權人歐陽修發掘出來。這個過程不難看出,真才實學往往隻是暫時被忽視,隻要不忘初衷,一定能被發掘。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朝廷奇事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城裡流傳着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曾家一門六進士!這個消息一經傳開,立刻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無數文人雅士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這件事的主角是曾鞏一家六口。曾鞏自幼就被家人視為神童,他天資聰穎、學識淵博,寫出的文章思路清晰、見解獨到,讓很多人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将是科舉大路上的狀元翹楚。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但是曾鞏前前後後連續六次參加科考,卻一次次折戟沉沙。雖然當時朝野文壇的權威歐陽修看過他的作品後,對他的文采很是欣賞,但是卻始終無法通過主考官們的評判标。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面對這種情況,曾鞏也曾一度迷失過,嘗試去模仿主流的文風寫作,結果卻寫得越來越差,連自己原本擅長的樸實文風也寫不出來了。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堅持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于是曾鞏重新振作起來,堅持自己原本的文風,一味勤奮鑽研。到了39歲那年,轉機終于來臨了。這一年的主考官正是當年贊賞過他的歐陽修。作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歐陽修很看重作品的内涵。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嶄露頭角

憑借自身文風的堅持,曾鞏這一次終于在考試中名列前茅,獲得了進士的殊榮。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的幾個弟弟和妹夫,也都随後通過了這次考試,一門六人同時獲得進士頭銜。當這個消息傳開後,很多文人墨客都紛紛慕名前來拜訪曾家,他們認為這是曾家祖上積德所緻,也是曆代勤學苦讀的成果。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很多人對曾鞏及其家人無不表示由衷的欽佩,把他們當成了學習的楷模。不過也有人持懷疑态度,認為曾家出現一門六進士,不過是一個巧合罷了。他們認為,考中進士固然需要勤奮努力,但更多的還是看運氣。這和曾家的精英教育傳統沒有太大關系,隻是一個偶然的小機率事件而已。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不驕不傲

曾家此後也并沒有因為一門六進士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奮發向上。這種永不自滿的精神,更為人人所稱道。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曾鞏自己更是如此,雖然早年遭遇挫折,但并未氣餒。當他最終獲得應有的肯定時,也并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繼續默默耕。直到去世時,他的學識已經淵博到了化境無疆的地步,寫出的文章更是給當時學術界帶來了極大影響。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從曾家一門六進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窺見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家族如果能重視教育、注重修身養性,那必将是一株株常青樹。隻有這樣社會上才會源源不斷湧現出人才,國家也才能是以強盛昌盛。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後世也出現過不少類似的情況。清朝末年的狀元陸士維及其兄弟,也曾一起考中進士。高宗時期,李氏家族更是有4兄弟5子侄考中同年禮科。由此可見,世家大族确實能為培養人才做出卓越的貢獻。

六口人進京趕考,揭榜時皆中進士,引滿朝文武嘩然

結語

在今天,教育仍然是強國之本隻有這樣,國家和民族才能持續強盛,造就無數棟梁之才。衆人勤勉拳拳,豈不正與曾家一門六進士的典範如出一轍?我們要銘記一點,教育是每個家庭乃至國家都應該重視的大事。隻有這樣,國家和民族才能持續強盛,造就無數棟梁之才。

内容、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