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作者:喵喵说事

宋朝科举考试向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1057年这一年里,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引发了朝堂上下的讨论。书香世家的曾家,竟然一门六进士,这可真是绝无仅有!那么,曾巩一家六口同登龙门的故事到底怎么回事儿呢?今天咱们就说来听听。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坚守本心

这事儿可把当朝文风视野打开了一个新的缺口。原来的主考官们一味追捧华丽辞藻,却忽视了文章的内涵。就在这种有失偏颇的评判标准之下,曾巩这位少年天才,遭遇了一次次的落榜打击。但凭借自身的坚持,他最终还是被当权人欧阳修发掘出来。这个过程不难看出,真才实学往往只是暂时被忽视,只要不忘初衷,一定能被发掘。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朝廷奇事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城里流传着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曾家一门六进士!这个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无数文人雅士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这件事的主角是曾巩一家六口。曾巩自幼就被家人视为神童,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写出的文章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让很多人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将是科举大路上的状元翘楚。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但是曾巩前前后后连续六次参加科考,却一次次折戟沉沙。虽然当时朝野文坛的权威欧阳修看过他的作品后,对他的文采很是欣赏,但是却始终无法通过主考官们的评判标。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面对这种情况,曾巩也曾一度迷失过,尝试去模仿主流的文风写作,结果却写得越来越差,连自己原本擅长的朴实文风也写不出来了。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坚持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于是曾巩重新振作起来,坚持自己原本的文风,一味勤奋钻研。到了39岁那年,转机终于来临了。这一年的主考官正是当年赞赏过他的欧阳修。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很看重作品的内涵。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崭露头角

凭借自身文风的坚持,曾巩这一次终于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了进士的殊荣。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几个弟弟和妹夫,也都随后通过了这次考试,一门六人同时获得进士头衔。当这个消息传开后,很多文人墨客都纷纷慕名前来拜访曾家,他们认为这是曾家祖上积德所致,也是历代勤学苦读的成果。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很多人对曾巩及其家人无不表示由衷的钦佩,把他们当成了学习的楷模。不过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曾家出现一门六进士,不过是一个巧合罢了。他们认为,考中进士固然需要勤奋努力,但更多的还是看运气。这和曾家的精英教育传统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一个偶然的小概率事件而已。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不骄不傲

曾家此后也并没有因为一门六进士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奋发向上。这种永不自满的精神,更为人人所称道。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曾巩自己更是如此,虽然早年遭遇挫折,但并未气馁。当他最终获得应有的肯定时,也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默默耕。直到去世时,他的学识已经渊博到了化境无疆的地步,写出的文章更是给当时学术界带来了极大影响。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从曾家一门六进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家族如果能重视教育、注重修身养性,那必将是一株株常青树。只有这样社会上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出人才,国家也才能因此强盛昌盛。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后世也出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清朝末年的状元陆士维及其兄弟,也曾一起考中进士。高宗时期,李氏家族更是有4兄弟5子侄考中同年礼科。由此可见,世家大族确实能为培养人才做出卓越的贡献。

六口人进京赶考,揭榜时皆中进士,引满朝文武哗然

结语

在今天,教育仍然是强国之本只有这样,国家和民族才能持续强盛,造就无数栋梁之才。众人勤勉拳拳,岂不正与曾家一门六进士的典范如出一辙?我们要铭记一点,教育是每个家庭乃至国家都应该重视的大事。只有这样,国家和民族才能持续强盛,造就无数栋梁之才。

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