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含乳飲料吸引着誰?菊樂食品7年IPO仍未果

作者:華網财經
含乳飲料吸引着誰?菊樂食品7年IPO仍未果

文|楊澤世

含乳飲料公司菊樂食品上市路漫漫。

近期,為IPO已奔波7年的菊樂食品,因IPO申請檔案中記錄的财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上市稽核程序再度變為中止。相同原因造成的中止,從2023年3月至今已發生三次。

相較于菊樂食品的苦求無果,同行均瑤健康與李子園早已成功上市。

随着時間的推移,市場也在發生變化,如現制飲品的快速疊代、乳制品的“内卷”,使含乳飲料在市場競争中處于弱勢。

《中國奶業統計摘要2023》顯示,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銷售收入在2017年到達1164.7億元的高峰之後,迅速回落至千億之下,2022年為984.3億元,與2021年的993.3億元相比下滑。

馬上赢情報站資料指出,2024年一季度線下零售含乳飲料在飲料大類中的市場佔有率下降,銷售額同比減少逾10%,銷量也同比減少。

目前環境之下,菊樂食品、李子園、均瑤健康等含乳飲料企業又将如何破局?

7年IPO之路

“營業收入變動不大”,李子園對2023年收入情況如此總結。

日前,以含乳飲料為主業的李子園披露2023年财報,該公司實作營收14.12億元,同比增長0.6%;淨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7.2%。

該公司所依賴的含乳飲料實作營收13.81億元,僅同比微增1.62%,并沒有支撐李子園重回上市前後的風采。

這邊李子園上市以後股價萎靡、業績平淡,含乳飲料進步緩慢。另一邊的菊樂食品卻向往着牆内的世界,對于上市主打“永不言棄”。

近期,深交所官網顯示,菊樂食品IPO稽核狀态為中止,原因是IPO申請檔案中記錄的财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送出。

今年已經是菊樂食品謀求上市的第7個年頭。2017年,菊樂食品首次遞交招股書,後又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2023年3月遞交。

2019年前後,食品行業出現上市潮,僅是乳制品領域就有衆多區域企業遞交招股書,與菊樂食品同屬于含乳飲料分類的李子園、均瑤健康也在其中。

2020年4月,在菊樂食品第三次遞交招股書之前,被證監會查出問題。證監會對菊樂食品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證監會表示,經查,我會發現菊樂食品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過程中,存在分公司出納挪用公司資金發生額累計達9577.89萬元且首次申報稿未披露該事項、貨币資金披露不實、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返利計提不準确等問題。

菊樂食品在後續的招股書中強調,針對貨币資金披露不實、返利計提不準确事項,已在招股書中如實披露并對返利計提進行了調整。上述監管措施的影響已消除,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不構成實質性障礙。

不過,就在菊樂食品解釋上述問題以及反複送出各種上市資料時,晚于菊樂食品遞交招股書的均瑤健康、李子園相繼成功上市。

雖說起大早晚集還沒趕上,但菊樂食品執着不放棄。僅在2023年期間,菊樂食品遞交了4版招股書,接受兩次稽核問詢。兩輪稽核問詢内容包括行業發展情況、自身地位、研發水準、曆史沿革,是否符合主機闆定位、内部控制缺陷和資金流水核查等。

多年的上市未果,菊樂食品的想法也在逐漸改變,募資投資額從最初的4.86億元,擴大至13.63億元,募資項目由原有的4項增加至7項。增加項目包括上遊養殖項目、資訊化系統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其中,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拟利用募集資金3億元,在募資項目中排名第二。

該公司坦言融資管道單一,發展所需資金主要來源于自身經營所得,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且外部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與龍頭乳企相比整體規模仍相對偏小。為達到快速發展的目标,迫切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援并進一步拓寬融資管道。

新出路在哪裡

菊樂食品的營收也隻是在2021年爆發。

資料顯示,該公司營收由2020年的9.9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4.21億元,2022年增速放緩,至14.72億元,上述三年淨利潤分别為1.32億元、1.68億元、1.82億元。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7.74億元,淨利潤1.16億元。

實際上,該公司2021年依靠内生增長實作營收約11億元,也就是增長1億多元,其餘大部分增長則是通過外部收購所得。

有乳制品企業從業人員向中華網财經表示,其實含乳飲料已經是夕陽産業,并且很多消費者已經認識到牛奶和含乳飲料的差別,這也會對含乳飲料的發展産生影響。

或許是意識到含乳飲料的局限性,菊樂食品于2020年收購惠豐乳品55%股權,後者主要經營酸奶等發酵乳産品。菊樂食品意圖通過本次收購一方面可以快速擴充産品品類,加強在酸奶大品類的産品儲備和市場擴充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擴充在全國市場的布局和開拓能力,有助于快速開拓除西南區域外的其他市場,增加抗風險能力。

菊樂食品收購惠豐乳品之前,含乳飲料營收占比近七成。目前,含乳飲料收入占比下降至50%左右,惠豐乳品使菊樂食品發酵乳的營收占比提升。不過,發酵乳業務收入在2022年下降超6%,惠豐乳品營收、淨利潤在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均同比減少。

近年來,酸奶降溫,風靡一時的高端酸奶都降下身段,頻頻打折。凱度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晖此前表示,“酸奶品類在疫情後表現不好,最貴的兩個奶種賣不動了,一個是常溫酸奶,另一個是低溫酸奶。它們不是剛需産品,容易被其他新興品類所代替,如奶茶、咖啡。”

此外,菊樂食品為擴大多類含乳飲料和乳制品的産能,在募資項目中提出對溫江乳品生産基地改擴建,計劃募資2.78億元。

項目建成達産後,可實作年産巴氏鮮牛奶1.4萬噸、低溫酸奶5700噸、常溫酸奶2300噸、滅菌乳3.3萬噸、調制乳2500噸、含乳飲料6萬噸和複合蛋白飲料2500噸的生産能力,年預計收入9.35億元,淨利潤6396.43萬元。

想象的數字固然美好,但實際仍需檢驗。僅從低溫産品來說,菊樂食品旗下負責低溫系列乳品銷售的子公司四川菊樂乳業有限公司,2021年虧損超900萬元,2023年上半年虧損近500萬元。

探索新方向的不隻有菊樂食品。

李子園在内部對産品進行創新,在财報中用了兩頁的篇幅介紹産品矩陣,從含乳飲料到純牛奶再到蘋果汁。

相比以往,李子園2023年在研發上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同比上升25.36%。但是資料是冰冷的,從李子園各産品線的表現來看,研發投入暫未獲得回報。

該公司含乳飲料營收13.81億元,同比微增1.62%;乳味風味飲料、複合蛋白飲料及其他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6.70%、24.39%、22.21%。

均瑤健康與菊樂食品選擇了同樣的道路,在外部尋覓機會。均瑤健康完成對益生菌企業潤盈生物重整,并計劃以益生菌為突破口。去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益生菌食品收入同比增長超200%。但在,該産品在整體營收中占比較小,尚不成氣候,仍需時間檢驗。

随着乳制品、飲料、現制飲品更新疊代速度加快,含乳飲料日漸式微,以此為主的企業們都急需轉型,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二引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