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炜:在社會創新中推動網際網路行業更高品質發展

作者:南方周末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是大陸網際網路行業的社會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倡導行業自律,推進網際網路行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引導行業企業健康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随着網際網路行業從快速增長到規範發展的轉變,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對行業社會責任的推動也從自律、倡議進入到制定标準、指導實踐的新階段。

在行業發展三十年之際,我們訪談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秘書長戴炜,就行業社會責任發展現狀和趨勢、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創新等話題進行交流。戴炜認為,三十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深化,社會責任實踐也走向深入。開展社會創新是網際網路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注重共創、疊代思維、擴充性強是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創新的鮮明方法論。

行業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南方周末:如何評價網際網路行業發展三十年來的社會責任整體表現?

戴炜:三十年來,網際網路行業經曆了快速增長到規範發展的顯著變化,網際網路企業的合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應該說追求實作可持續的發展是行業目前的普遍共識了。具體到行業社會責任,我認為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與其他行業相比,全社會對網際網路行業的社會責任的關注度更高。這當然是由于網際網路與公衆日常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網際網路對生産生活的影響非常廣泛。

第二,網際網路企業對社會責任管理推進工作有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比如建立專門的工作機制,有計劃地披露企業社會責任資訊,實施社會責任項目等。

第三,網際網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社會責任實踐也逐漸深入。一方面,由于社交媒體的發達,一些企業出現的不當營銷行為、不當言論、不合時宜的制度規定等在網絡迅速發酵,引發網民廣泛讨論。這樣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業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都密切關聯,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慈善捐贈、扶貧濟困上。

另一方面,大陸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有後發優勢,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特别是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出現了具有全球影響的企業。這些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更加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内部機制建設不斷完善,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在積極應對老齡化、參與應急救災、便民服務等方面都有不錯的實踐案例。

南方周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在推動行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

戴炜:自2001年成立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就重視對行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和推動。

2002年釋出國内首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自律公約》。當時“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和公共讨論遠不像今天這樣普及。協會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通過讓網際網路企業簽署自律公約,促進企業規範發展。2015年和2018年,協會又先後釋出了《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宣言》《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倡議書》,引導企業健康發展,積極履責。

2014年,協會搭建起行業社會責任交流溝通的平台,組織召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論壇,邀請社會各界探讨網際網路行業的社會責任熱點問題和實踐路徑,促進企業提升對社會責任的關注和了解,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

近年來,協會着手推動行業社會責任标準化建設,引導企業系統化、規範化推進社會責任工作。截至目前,協會釋出了《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網絡遊戲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等社會責任專項團體标準。同時也陸續釋出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資訊無障礙設計規範等多個社會責任相關議題的團體标準。2024年,協會啟動了“團标引領”計劃,首批團标即聚焦社會責任領域,計劃開展有關網際網路企業個人資訊保護、ESG資訊披露評價、碳資訊披露、公益行為實施等方面的标準研究。

另外,協會自2013年開始,每年都會釋出網際網路企業綜合實力指數,反映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影響力進行綜合評價。從2023年開始,綜合實力指數中增加了社會責任次元的評價,我們希望引導網際網路企業認識到,企業的綜合實力不隻是營收和資産規模,也包括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

除了這些,協會也有針對性地開展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和能力教育訓練,幫助企業發現實際問題,提供改進建議。

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創新有鮮明方法論

南方周末:近幾年,關于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創新的讨論越來越多,如何了解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創新的内涵和特點?

戴炜:“社會創新”是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企業無疑是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組成。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是網際網路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

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的顯著優勢就是網際網路技術的虛拟和連接配接特性。作為一種資訊技術,網際網路最大程度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對開展創新的種種限制,有力促進了各類要素的流動、交換。我們看到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領域,正是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使得相關服務的可及性、普惠性大幅提升。

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有一些共性的方法,比如:注重共創,特别是平台型企業,注重使用者的參與,彙聚平台使用者的智慧,尋找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疊代思維,把産品創新政策應用到社會創新領域,在社會創新實踐中注重方案的不斷優化,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解決方案的可擴充性,從經濟角度看,網際網路應用的邊際成本比較低,一旦研發出來一個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案,就可以非常快速、廣泛地進行擴充,“網際網路+”“人工智能+”就是這種可擴充性的展現。

南方周末: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給網際網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帶來了哪些挑戰?

戴炜:人工智能被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帶來的治理挑戰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比如資料安全、使用者隐私、決策倫理等。

網際網路企業更直接地參與到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當中。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目前比較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不能抱持着“技術中立”的認知來發展人工智能,任何技術都不應損害社會的公平公正和道德秩序。

其次,可以嘗試建立有關人工智能倫理風險的内控機制,從組織、制度、工作流程等,把倫理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要求融入進去。在這一方面,一些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已經開始了探索。

另外,就是提高人工智能産品營運的透明度,不管是産品算法還是背後的決策機制等,盡可能讓公衆知曉,增強公衆對人工智能的信任感和接受度。

企業社會創新面臨時代機遇

南方周末: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面臨哪些機遇?

戴炜:現在及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任務是“高品質”,高品質發展要求實作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發展。是以,從發展模式到産業、企業,都需要走一條對環境負責、對人負責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的時代背景,也是機遇。

在此背景下,諸如鄉村振興、生态治理等國家議題都是網際網路企業可以開展社會創新的領域。助力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準,助力增強社群防災減災能力,助力特定群體的發展成長等,這些社會民生領域為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南方周末:對網際網路行業開展社會創新,更好創造社會價值有什麼建議?

戴炜:首先還是要持續強化社會責任和社會創新的意識。社會責任相關理論在不斷更新,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企業開展社會創新的意識也需要與時俱進。其中有一些核心理念是不變的,比如:在現代社會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已經密不可分,大多數商業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是以商業運作一定要考量社會目标和社會價值;不負責任的企業或許會一時僥幸,但一定不會走得長遠,“社會許可”對企業的限制作用在人人可以發聲的媒體時代會更加凸顯,也就是說企業的不合規、不擔責行為會受到公衆的極大關注。

其次,應該将社會責任切實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中,為落實社會責任理念建立起相應的保障機制。隻有這樣,企業開展社會創新才有可能避免偶發性、随意性,而是盡可能與自身的優勢相結合。

然後,加強内部協作與外部合作。樸素的道理是“衆人拾柴火焰高”,開展社會創新更是這樣,集思廣益,彙集多方力量,共同尋求社會問題的更優解,讓解決方案盡可能惠及更廣泛的群體。

最後,在網際網路企業内部建設中,建議設定專門統籌社會責任或社會創新的部門。當然這并不是說有單獨社會責任部門的企業就一定在社會責任方面有更好的表現,而是要強調社會責任工作有其專業性,尤其是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對社會責任認識的全面性和實踐的系統性都還需要提升,搭建專門的推進部門能夠有效助力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工作的成效。

• 2024年,在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3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将在7月舉辦“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CSR論壇”,邀請各界共同回顧網際網路企業開展社會創新的方法和成果,探讨網際網路企業更好創造社會價值的有效路徑。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研究員 侯明輝

責編 孫孝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