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六一”,除了兒童節,你還知道哪些?

關于“六一”,除了兒童節,你還知道哪些?

水寒說國文

2024-06-01 11:01釋出于北京知識官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國文教師 教育領域創作者

關于“六一”,除了兒童節,你還知道哪些?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寫寫關于“六一”的那些人、事、物。

還是先從六一兒童節說起,其全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其來曆是怎樣的呢?這個節日與二戰期間的一次大屠殺有關。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中的房屋建築也全部被德國法西斯毀掉。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争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确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大陸兒童節,早期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建議設立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兒童節,将6月1日作為大陸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在中國最早的一個六一兒童節,應該是從1950年開始的。當年參加兒童節活動的小朋友,到今天大多也至少有八十歲以上年紀了。

雖然冠以“國際”的稱号,但和“三八國際婦女勞動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節日一樣,“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全世界也隻有一部分國家将兒童節定在了“六一”這一天,不同國家各有各的兒童節,時間也不大一樣。

說完了“六一兒童節”的“六一”,再說說其他常見的“六一”。

最著名的莫過于“六一居士”了,這是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晚年的一個自号。這個自号要比大家更為熟悉的“醉翁”晚一些。為什麼叫“六一居士”呢?當然不是“兒童節居士”,關于這個自号的來曆,歐陽修曾專門做過一篇《六一居士傳》。其中這樣講到: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原來這是歐陽修對一段人生曆程的提煉,對獨特情懷的表達。讀書、賞碑、彈琴、弈棋、飲酒,一老翁沉浸其中,是為“六一”。文化人就是不一樣,把這些日常活動總結得如此生動有趣,超凡脫俗。當然,要想更為細微地體察歐陽修的心路曆程,光聽我的轉述是不夠的,還要親自去讀一讀《六一居士傳》才好。

除了歐陽修這個文化名人自号“六一居士”,在魯迅的小說《社戲》中,也有一個人物和“六一”有關,那就是“六一公公”。

不過,顯然“六一公公”這個名字,不會是從歐陽修的“六一居士”那裡得來。因為據《社戲》的描述,“他們(平橋村人)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六一公公在問迅哥“豆可中吃呢?”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他竟非常感激起來,将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是大市鎮裡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是以,除了“置酒一壺”有可能外,什麼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這些都和這個六一公公完全不沾邊,他一輩子都沒想過可以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

那六一公公的名字怎麼來的呢?魯迅沒有在小說中說明,是以我們隻能盲猜一下。

先用排除法。毫無疑問,“六一公公”之“六一”也與兒童節沒關系,魯迅的小說《社戲》創作于1922年,還要再過差不多三十年才有“六一兒童節”這個節日呢。

白居易有詩《贈劉十九》《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的“十九”“二十八”等,是同宗同輩兄弟姊妹之間的排行。“六一公公”排行第六十一也不大可能,那個小小的平橋村不大可能有這麼大的家族。

那有沒有可能是“六一公公”出生時是六斤一兩呢?也不大可能。魯迅的小說《風波》中有個九斤老太,口頭語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生下來九斤值得炫耀一下,但六斤有什麼可炫耀的呢?即使是叫“六斤”,也不可能叫“六一”,有零有整在用出生重量起名這裡習俗是很奇怪的,不可思議的事。

順便說一下,我小時候,村裡有個鐵匠叫“八斤”,那時候不太懂為什麼叫“八斤”,很長時間都覺得想不明白一件事,為什麼明明是個鐵匠,但卻和那個著名的文學家“巴金”一個名字呢?難道他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神通嗎?等慢慢長大了才知道,原來在那個年代,孩子出生時就很大隻,說明懷孕的時候營養好,家裡富裕,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那既然以上都不可能,“六一公公”的名字怎麼來的呢?我猜大約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來曆是一樣的。朱元璋最初名為“朱重八”。之是以名“重八”(也就是八八),是因為他出生時,父母年齡合計數是八十八。

清末學者俞樾在其筆記《春在堂随筆》中有過記載:徐誠庵(清代中學者)無意中見到一本《蔡氏家譜》,書已相當古舊,上面有前輩某人寫的一行小字“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原來這種以“父母年齒合計”為名的方式,是元代的一個制度規定流傳下來的習俗。由此推測,大機率“六一公公”的得名來曆是他出生時父母的合計年齡是六十一歲。

以上說的是節日和人的“六一”,下面再說說“物”的六一”。

道家煉丹用的一種用來封爐的泥,名為“六一泥”。晉代的葛洪《抱樸子·金丹》:“用雄黃水、礬石水、戎鹽、鹵鹽、礬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數十斤,以為六一泥(封之)。”那這個“六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個說法出自遠古時代觀測天象的河圖、洛書。插一句,甯波的天一閣名字就取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挺複雜挺神秘的一個事兒,不是專門研究不用整得太明白,說得直白一點兒,反正就是要集天地之靈氣,然後才能充分發揮神鬼莫測的作用。

還有一種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的藥物,也名為“六一泥”,又名為“蚯蚓糞、地龍糞”,說白了就是蚯蚓的便便。據說這種藥物能治療很多種疾病,諸如熱瘧、小便不通、腮腫、蜈蚣咬傷、嚴重刀傷等等,至于是不是真管用,咱也沒試過,不敢妄言。這個“六一”名字由何而來,就更不知道了。歡迎知曉的朋友留言指教。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最後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兒童節快樂。不隻是小朋友可以過兒童節,大朋友也可以過。隻要心态保持年輕,哪怕六十一歲也可以過六一兒童節,網紅名句說得好:“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檢視原圖 34K

  • 關于“六一”,除了兒童節,你還知道哪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