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鼎誠人壽65%股權正尋找買家,複業五年仍處于虧損狀态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4月15日,界面新聞注意到,北京産權交易所網站披露了某人壽保險公司65%股權轉讓項目,招商主體為四家匿名公司。

雖然被轉讓的險企及轉讓方均被隐去關鍵資訊,但從交易所官網上的隻言片語可以推斷出該險企為鼎誠人壽。鼎誠人壽相關人士回複界面新聞稱,對于股權轉讓相關問題暫時沒有可供釋出的消息。

鼎誠人壽自誕生來幾經變化,保費自複業以來連年增長,卻仍在和虧損做鬥争。此前,鼎誠人壽多次傳出增資和股權變化,但均無後續進展。

業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之前一些知名地産公司對鼎誠人壽有過興趣,但是後續因為地産行業變化和監管趨嚴,都無法繼續。“鼎誠人壽本身業務還在發展早期,之前萬峰在任時扶持過一段,長期健康險業務上得很快,但後面應該也沒再繼續。”

多條線索指向鼎誠人壽

股權轉讓資訊顯示,标的企業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打造開放、專業、高效、貼心的生态服務平台;通過有戰鬥力、可持續發展的銷售隊伍,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的品牌保險産品和醫養健康為核心、覆寫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增值服務……這與與鼎誠人壽官網描述的情況相吻合。

同時,标的企業現有多元化銷售管道。規模保費收入連續三年正增長;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穩定在B類,保持行業中等水準。

根據鼎誠人壽償付能力報告,2021年至2023年,鼎誠人壽分别實作保險業務收入15.73億元、21.32億元及28.67億元。2023年二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B。2023年三季度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

界面新聞向鼎誠人壽求證,相關人士表示對于股權轉讓相關問題暫時沒有可供釋出的消息。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動引戰增資,如果後續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及增資事項,公司将嚴格按照監管規定要求和時限進行資訊披露。

對于轉讓方,業内推測,轉讓股權的應為深圳市柏霖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為順正新投資”)、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這四家公司合計持有鼎誠人壽65%股權,與項目資訊情況一緻。

鼎誠人壽的命運較為坎坷,該公司前身為成立于2009年3月的新光海航人壽,由海航集團和新光人壽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5億元。成立之後,新光海航人壽保費增長乏力,分支機構的設立也停滞不前。

因償付能力不達标,原中國保監會對其采取行政監管措施,責令其從2015年11月起暫停增設分支機構、停止開展新業務并盡快增資。2018年10月,海航集團獲批退出新光海航人壽股東之列,香江控股等5家地産系新股東加入,注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2.5億元,償付能力得以改善。

2019年6月,新光海航人壽更名為鼎誠人壽,實作複業經營。

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2年,鼎誠人壽實作保險業務收入分别為0.88億元、1.85億元,15.73億元、21.32億元。2023年鼎誠人壽實作保險業務收入28.67億元,同比增長34.47%。

然而,保費快速增長并沒有給鼎誠人壽帶來利潤。2019年至2022年,鼎誠人壽實作淨利潤分别為-1.1億元,-1.62億元、-2.65億元、-2.55億元。2023年鼎誠人壽淨虧損1.66億元,虧損金額較上一年度收窄。

股權頻頻傳出變動

鼎誠人壽這些年不僅面臨利潤的壓力,股東陣容頻頻傳出變動,但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僅2021年7月,鼎誠人壽便傳來兩次股權變更的消息。7月7日,鼎誠人壽釋出公告稱,新光人壽将其所持有的鼎誠人壽25%股權全部轉讓至紅豆集團,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新光人壽不再持有鼎誠人壽股權,紅豆集團持股25%,并一躍成為第一大股東。

與此同時,鼎誠人壽還打算調整增資方案。根據鼎誠人壽同日釋出的公告,該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同意擴大增加注冊資本金25億元,增資完成後鼎誠人壽注冊資本金将增至37.5億元。本次增資僅柏霖資産參與,其餘出資人為紅豆集團等拟新進的股東。

2021年7月29日,鼎誠人壽釋出公告稱,香江金控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0%股權全部轉讓至永鋼集團,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香江金控不再持有鼎誠人壽股權,永鋼集團持股20%。然而,此次股東股權轉讓及變更注冊資本金事項一直未被通過,增資方于2022年11月3日簽訂了《關于鼎誠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之增資協定》之解除協定,鼎誠人壽于當月退還增資款25億元。

時至今日,鼎誠人壽股東依然是新光人壽、柏霖資産、香江金融、國展投資、樂安居和冠浦地産,注冊資本仍為12.5億元。

鼎誠人壽的故事倒映出中小型險企的經營困境,不少險企的股權出讓皆遇冷。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向界面新聞表示,保險公司股權遇冷離不開對保險公司本身的價值和對于未來業務開展預期的判斷。目前,保險公司在資産端和負債端遇到了困境。投資端,利率中樞下行以及房企股權和債權的表現拖累了險資的收益率;在負債端,各公司新業務價值出現下滑。這都導緻市場不看好保險股權。

《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顯示,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意願降低,外部資本供給減少,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多數中小保險公司難以提供長期穩定的資本回報,導緻現有股東缺乏增資意願,對潛在投資人的吸引力不足;二是保險監管部門從嚴監管公司治理,社會資本更加理性、不再盲目進入保險業,有意願、有實力、滿足資質要求的投資人較少;三是整體經濟環境承壓,部分保險公司現有股東經營面臨較大壓力,增資能力和增資意願下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