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作者:新東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創團·楓子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帖:

怎樣才能勸說自私的孩子放棄讀博士?

事情是這樣的。

部落客有個26歲的兒子,在濟南大學念的大學和研究所學生。

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丈夫一直都是在工地打零工,沒有終身俸,隻能靠低保度日。

是以,在兒子研究所學生三年級的時候,她便早早幫兒子找好了工作,是家附近一個做晶片的工廠,月薪9500。

可就在她和老公等着兒子掙錢養家時,兒子卻考取了南方科技大學的博士。

因為不了解這一塊,她便去問了鄰居,得知不是985,也不是211,不是重點學校,讀也是給人送錢。

她便聯合家裡的親戚輪番勸男孩放棄讀博,甚至是以打了幾架。

話題浏覽量高達1100w+,網友瘋狂吐槽:無知的父母,最毀孩子。

是啊,以這對父母有限的知識水準,他們不會知道,讀博可以拿津貼、獎金。而南方科技大學又是中國博士生工資較高的大學之一,一年至少有10萬的收入。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以他們的眼界更不可能知道,讀完博士之後的下限很高,起碼工資不會低于工廠的9500元。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看完唏噓不已。

很多時候,教育最大的障礙,并非是孩子自身知識與能力的不足,而是父母認知的貧瘠。

每個孩子生來好比做瓷器的黏土,父母如何塑造,就有怎樣的雛形。

父母高瞻遠矚,胸中有丘壑,孩子才能不斷向上攀爬。

父母的認知裡,早就寫好了孩子一生的結局。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父母的認知,決定孩子的眼界

記者@Chin Chen曾在工廠進行實地采訪。

采訪中有個叫李佳的男孩,他7歲時就被父母帶到了汕頭陳店的一個内衣小鎮。

自此,他的生活和文胸再也沒有分開過。

因為父母、姐姐都在鎮上的文胸廠打工,同學的家裡也大多從事這一行業。

是以,當他嫌棄讀書無聊時,也順理成章地跟着父母留在了内衣廠。

在父母看來,讀書是花錢的事,早點出來打工也是好的。

可幹了一段時間後,李佳又開始厭棄工作乏味。

他很想逃離文胸廠,去外面看看,但他不敢,因為他的世界裡隻有文胸廠。

因為眼界的局限,他隻能重複着父輩們的命運。

小小年紀,就把自己的一生囚禁在了制作内衣流水線上。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老舍曾在書中說:“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裡養不出牡丹來。”

孩子的第一經驗來源,便是父母的認知。

孩子從家裡繼承來的見識和眼界,會成為他永遠走不出的牢籠。

機場安檢員@林一舟曾自述自己最後悔的事。

從小父母經常告訴她,一份穩定的工作比什麼都好。

是以,哪怕她寒窗十幾年,成功考上985大學的金融專業,一畢業就收到很多大公司的offer。

她還是毅然決然地放棄大城市前途無限的工作,跑回了老家。

為的就是去面試縣城一份機場安檢員的工作。

當時,老師、朋友都紛紛勸她想清楚點。

但她依然固執地認為,工作穩定最重要。

如今,眼見之前的同學一個個混得風生水起,唯獨自己每個月領着四五千的工資,還要擔心這小機場會不會被關閉,她懊惱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

父母給孩子從小“喂”什麼,孩子便會有什麼眼界。

父母認知開闊,孩子才能成為翺翔天際的那隻鷹。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父母的認知,塑造孩子的三觀

電影《成長教育》裡,女主珍妮的父母特别功利,奉行金錢至上的觀念。

平日裡,父母經常教導珍妮要向錢看齊,要努力跻身上流社會。

珍妮一度看不起父母的勢利,卻還是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愛慕虛榮。

尤其是在結識了“上流人士”大衛,與他一起出入各種高檔場所,體驗所謂富豪生活後,她就不再上學,一心隻想潇灑娛樂。

也因為無心學習,原本有望考上牛津大學的她,成績一落千丈。

老師勸她以學業為重,她卻直接選擇了辍學。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可就在她準備嫁入豪門時才發現:大衛不僅已婚生子,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的錢也全是贓款。

法國學者波達斯說:“人的觀念、标準,深受家長影響,并根植于腦海。”

父母的認知,就像一把無形的尺子,丈量着孩子對世界判斷的結果。

還記得因模仿老師而火出圈的鐘美美嗎?

當時,各種采訪、代言、簽約、帶貨,如潮水般向他湧來。

媽媽不希望他小小年紀,就被虛幻的光環和金錢裹挾,是以一一拒絕了。

并對他說:“家裡不需要你賺錢。”

“如果簽約,公司會三天兩頭找你,你可能無法正常學習,而你這個年紀,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讀書,”

媽媽很清楚,流量帶來的爆紅是一時的,熱度會褪去,不火才是常态。

唯獨學到的知識,才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财富。

在媽媽的教育下,鐘美美對自己的人生定位很明确:先好好上學,再談演戲。

他說,一個人不管再火,沒有文化,沒有受過教育,還是比較低檔。

是以,當有人願意出1500萬與他簽三年合同,附贈北京朝陽區三室兩廳的房子時,鐘美美果斷拒絕了。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孩子的三觀,要靠父母的認知來塑造;孩子的未來,要靠父母的智慧去引領。

父母深化認知,孩子才能擁有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父母的認知,是孩子成長的天花闆

陝西農民夫婦吳治保和胡治愛,家境貧困,卻把5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其中4個還是清華北大,被譽為“一門四清北大,五子皆才俊”。

這5個孩子中,有2個是女兒,而在農村女孩兒辍學,早早嫁人生子,是普遍現象。

是以很多親戚都勸夫婦倆:

“把家裡三個男孩供上大學就行了,女兒遲早都要嫁人的。”

但夫婦兩堅決不認同。

在他們看來,男孩女孩都一樣,每一個孩子都得接受教育,他們甯願自己吃苦受累,也要供所有孩子讀書。

正是父母的這份堅持,兩個女孩才沒有像那些無學可上的農村女孩,早早嫁人生子,一輩子都留在大山,而是靠着知識改變命運,擁有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武志紅曾說: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

孩子成長的路上,有太多的取舍、進退、利弊,需要父母權衡。

高段位的父母,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頓或利益,就去消耗孩子。

但低層次的父母,往往會因為自己思維的局限,目光的短淺,耽誤孩子一生。

就像那個被藏高中錄取通知書的女孩,如果不是因為父母無知,一心隻想讓她趁早賺錢。

14歲的她,本應該和同學一起在教室讀書,朝着美好的未來努力奔跑,而不是十幾歲,就吃盡社會的苦,更不會17歲未成年就被父母逼着嫁人。

還有6歲就跟着爸爸幫忙的“殺魚弟”小孟,如果不是父親狹隘,他不會小小年紀,就像個大人一樣,整日忙着殺魚掙錢。

如果不是父親急功近利,為了一時的流量,把他當成“活招牌”,不讓他返校上學。

他也不會有學上不了,隻能十幾年,日複一日地殺魚,讓他還沒有見到世界的廣闊,就早早把未來牢牢鎖死在這幾平米的魚攤上。

孩子腳下的路,始于父母。

父母的認知,深刻影響着他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決定着孩子的人生會在哪裡生根發芽。

父母目之所及,便是孩子成長的天花闆,界定了孩子一生所能抵達的上限。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财富、智商,而是……

一棵桂花樹被栽進花盆裡,就隻能靠有限的土壤和養分生長,即便開出一些花,也隻能芬芳一個小花盆。

如果把它栽進缸裡,它的高度與生長勢頭,都會明顯超越花盆裡的模樣。

如果把它栽進寬敞的庭院裡,它能長成一棵又高又大的桂花樹,芬芳整個庭院。

同一棵桂花樹,最後決定它能長多高的,是孕育它的土地。

如果把孩子比作桂花樹,那種植面積就是父母的認知。

父母的認知水準,決定了孩子一生的走向和結局。

父母打開認知,提升格局,孩子才能打開未來世界的窗戶。

父母修煉自己,視野開闊,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托舉和希望。

點個“在看”,與各位父母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