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作者:小辣椒

他是一位在位僅13年的皇帝,卻将大清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的勤政、鐵腕和果斷,遠超康乾二帝,卻常常被人們忽視。他解決了父親康熙留下的諸多弊端,為兒子乾隆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然而,曆史和民間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他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君主?他的功過是非又該如何評說?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一、早年經曆:剛毅皇子

公元1678年,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愛新覺羅·胤禛呱呱墜地。按照滿族的習俗,皇子剛出生便要送到宮外,由乳母和保姆撫養。胤禛的生母烏雅氏身體一直不太好,無法親自照料,便将他托付給了康熙帝的側福晉佟佳氏。佟佳氏非常疼愛這個孩子,視如己出。

胤禛從小聰穎過人,五歲時便進入上書房讀書。他勤奮好學,漢學、滿學都很精通,尤其擅長寫詩。老師張英、顧八代經常誇贊他的才華,與他亦師亦友。顧八代為人剛正不阿,這一點深深影響了胤禛,日後他執政時那種嫉惡如仇的性格,與顧八代的教誨有很大關系。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胤禛12歲那年,最疼愛他的養母佟佳氏病逝了。生母烏雅氏此時心思全在幼子身上,漸漸疏于關心胤禛。少年的胤禛感到十分孤獨,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專注于學業,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與兄弟間的關系。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康熙帝膝下子女衆多,皇子間難免會有競争。胤禛與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志趣相投,很快便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三人常在一起切磋詩文,談論時政,胤禛淵博的學識讓兩位弟弟十分佩服。

康熙三十六年,太子胤礽被廢,康熙帝對衆子的态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開始對胤禛和三子胤祉刮目相看,先後封他們為親王。胤禛獲封為雍親王,在朝中的地位日漸提高。同年,四川巡撫年羹堯成為胤禛的屬臣,胤禛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十三弟胤祥也對這位雍親王十分敬重,成為他最親密的戰友。

在康熙帝晚年,胤禛獲得了更多參與朝政的機會。他處事嚴謹,遇事果斷,對于朝中的腐敗之風毫不留情。他以鐵腕手段整頓吏治,康熙帝對此十分贊賞。經過多年的觀察,康熙帝意識到,與其他幾位皇子相比,無論是才能還是品行,胤禛都是最出類拔萃的。他是最适合繼承大統的人選。

康熙晚年,胤禛的同母弟胤禵被封為"大将軍王",威望與日俱增,對皇位虎視眈眈。胤禛審時度勢,采取了一系列應對之策。他将年羹堯的家眷接到京城,以此徹底拉攏年羹堯,同時也起到了牽制胤禵的作用。

康熙六十年,胤禛代康熙帝前往南郊祭天,并将自己最寵愛的孫子弘曆接到身邊,向世人昭示:雍親王已是皇位的繼承人。次年,彌留之際的康熙帝召集八位皇子和九門提督隆科多,當衆宣布了胤禛繼位的旨意。

1722年,康熙帝駕崩,胤禛正式登基,是為雍正帝。從一個失去母愛的孤獨皇子,到一位鐵腕治國的帝王,胤禛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路。他的剛毅性格,自此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二、政治起步:嶄露頭角

雍正帝在康熙晚年時就已嶄露頭角。康熙帝晚年,朝政日漸松弛,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作為皇四子的雍正,開始頻繁參與朝政。他處事嚴謹,遇事果斷,對于朝中的腐敗之風深惡痛絕。

康熙五十一年,江南織造曹寅案發,此案涉及A錢受賄、營私舞弊等多項罪名。作為皇子,雍正本可置身事外,但他卻主動請纓,要求康熙帝嚴懲曹寅。在他的建議下,曹寅及其黨羽被繩之以法,為整肅吏治開了一個好頭。

康熙五十三年,北韓使臣來華,按照慣例,朝廷要賞賜他們禮物。但當時國庫空虛,群臣多主張從簡。雍正卻力排衆議,認為體恤民生固然重要,但國家尊嚴和體面更不可丢。最終,在他的堅持下,北韓使臣還是受到了隆重的款待。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雍正總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以嚴厲的手段處理棘手的問題。他的鐵腕作風,漸漸引起康熙帝的注意和贊許。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康熙晚年,宮廷内的黨争日益激烈。太子胤礽被廢後,衆皇子間的明争暗鬥更加頻繁。而雍正在其中卻表現得可圈可點。他不參與任何派系,專心于朝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赢得康熙帝的信任。

康熙五十八年,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落開始騷擾清朝邊境。朝廷派大軍前往平叛,雍正主動請纓,要求随軍出征。他在軍中表現出色,不僅指揮若定,而且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這一仗,讓雍正在朝野上下赢得了極高的聲望。

康熙六十年,雍正受命代康熙帝祭天,并将孫子弘曆接到身邊,顯示出他已是皇位的有力競争者。同年,他的親信年羹堯也被擢升為戶部侍郎,成為朝中的重臣。雍正的政治勢力進一步擴大。

在這個過程中,雍正還不斷籠絡其他皇子。他與八弟胤禩、九弟胤禟保持着良好關系,同時也對十三弟胤祥十分器重。胤祥是一個難得的治國人才,雍正對他委以重任,兩人攜手共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雙璧"。

然而,雍正的崛起也引起了其他皇子的忌憚。他的同母弟胤禵野心勃勃,多次在康熙帝面前對雍正進行非議。雍正對此采取了緩兵之計,一方面将年羹堯的家眷接到京城,牢牢将其拉攏到自己陣營;另一方面則暗中削弱胤禵的勢力,使其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

在康熙帝彌留之際,雍正終于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康熙帝在臨終前召集衆皇子,當衆宣布雍正繼位。這一刻,雍正多年的政治布局終于收到了回報。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從參與朝政到獲得皇位,雍正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政治之路。他的才幹、魄力和謀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一代雄主,就此在曆史舞台上嶄露頭角,開啟了大清王朝的新篇章。

三、鐵腕治國:雷厲風行

雍正帝繼位後,立刻展現出了他鐵腕治國的風格。他深知,康熙晚年積弊甚多,若不及時整頓,恐怕大清江山就要岌岌可危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西北的準噶爾部落。在康熙晚年,準噶爾屢次騷擾清朝邊境,甚至一度攻入西甯,朝廷對此束手無策。雍正繼位後,立刻派出重臣年羹堯率領大軍,進擊準噶爾。在雍正的督戰下,年羹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創準噶爾,迫使其退出河套地區。西北邊患暫息,雍正帝的威望大振。

但雍正并沒有就此止步。他知道,年羹堯雖然軍功赫赫,但也是以而心高氣傲,屢有僭越之舉。起初,雍正還對他網開一面,但年羹堯的野心卻越來越大,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頂撞雍正。雍正終于下定決心,将年羹堯革職查辦。年羹堯被押解到京城,最終以"謀反"罪名,被賜死于獄中。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除了鏟除外患,雍正對自己的兄弟也是絲毫不留情面。他的大哥胤禔、二哥胤礽素來對他不滿,屢次在朝堂上對他進行非議。雍正繼位後,立刻将二人圈禁,最終活活憋死在宮中。三哥胤祉雖沒有公然反對雍正,但雍正仍将其貶黜,逐出權力核心。八弟胤禩雖然與雍正交好,但雍正仍提防他的勢力,先給他一個很高的虛銜,再逐漸架空,使其無力與己抗衡。九弟胤禟在雍正繼位第一天就公然頂撞,被雍正以謀反罪名發配到甯古塔。至于同母弟胤禵,更是被雍正圈禁起來,永絕後患。

雍正對兄弟們的雷霆手段,徹底震懾住了朝野上下。他們知道,這位新皇帝絕非等閑之輩,稍有忤逆,必将付出血的代價。

在肅清内患的同時,雍正也沒有忘記治國理政。他設立了軍機處,作為最高決策機構,逐漸架空内閣。同時,他還推行"密折"制度,鼓勵官員直接向皇帝上奏,打破了尚書、督撫的資訊壟斷。這些舉措,極大地加強了皇權,為日後的改革掃清了障礙。

雍正在吏治上的整頓更是雷厲風行。他先是提高官員的選拔标準,力求選賢任能。同時,他還大力整頓貪腐,對公款挪用、受賄行賄等行為嚴懲不貸。在地方,他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政策,将稅收收歸中央,減輕了百姓負擔。對于地方官的貪墨行為,雍正更是嚴懲不貸,動辄拿淩遲、枭首等極刑來處置。在雍正的鐵腕治理下,吏治很快便有了起色。

為了加強文化專制,雍正還大力推行"官話",要求全國官員都必須學習京片子官話。同時,他在文字獄上更進一步,動辄以"大不敬"罪拿人,一時間文人學士人人自危。

當然,雍正的鐵腕政策也引起了不少非議。不少臣民對他的嚴苛感到不滿,甚至公然抵制。但雍正并不在意,他深信自己的理念必将給國家帶來長治久安。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在這個過程中,雍正最大的助手,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胤祥對雍正忠心耿耿,出色地完成了财政、軍事、外交等多項重任。然而,天妒英才,胤祥在雍正晚年時染病身亡,雍正悲痛欲絕,幾乎一蹶不振。

失去胤祥後,朝政的重擔就全都落在了雍正一人身上。他日理萬機,夙興夜寐,據說每天隻休息四個小時。在位十三年,雍正留下的奏折就多達四萬餘件,字數高達一千七百萬。他以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大清的中興。

四、功過評說:千古一帝

雍正帝駕崩後,他的功過是非立刻成為朝野議論的焦點。有人認為他是一代明君,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時至今日,曆史學界對雍正的評價仍然存在很大争議。

客觀地說,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是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面對内憂外患,雍正沒有被吓倒,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決心,對國家進行了全面整頓。他鏟除阿濟格黨羽,平定準噶爾叛亂,剿滅反清勢力,讓清王朝重新煥發了生機。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在内政上,雍正更是勤勉到了極點。據史料記載,他每天隻休息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用在處理政務上。在位期間,他留下的奏折多達四萬餘件,字數高達一千七百萬。即便是身患重病,他也堅持批閱奏折,直到去世前夕。這種勤政愛民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雍正在财政上的改革,更是讓國庫出現了久違的盈餘。他通過"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一系列政策,将财政收支收歸中央,杜絕了地方官員的貪墨渎職。同時,他還大興水利,鼓勵屯田,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乾隆初年,戶部歲入白銀高達七千餘萬兩,創下了清朝的最高紀錄。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于雍正時期的改革。

當然,雍正的"鐵腕"政策也引起了不少非議。他在文字獄和吏治整頓上,往往不擇手段,動辄使用酷刑,讓不少人心生怨恨。同時,他對待異己也缺乏寬容,動辄以"謀反"罪名加以鎮壓,讓人不寒而栗。這些做法,無疑給他的聲譽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客觀地說,雍正之是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時勢。清初以來,吏治腐敗,國力衰微,再不采取強硬手段整頓,恐怕大清就真的不保了。雍正或許手段有些過激,但他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他要用"短痛"換來"長治久安",為子孫萬代開太平。

事實上,雍正的改革也确實讓清王朝煥發了第二春。他為乾隆時期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乾隆帝能夠"承平盛治",與雍正的勵精圖治密不可分。

與康熙、乾隆相比,雍正在位的時間并不長,但他的貢獻絲毫不遜于二者。有史學家評價說,康熙開創基業,雍正奠定根基,乾隆守成享利。在某種意義上,雍正才是真正的"中興之主"。

他是中國最完美的皇帝,在位13年,人格遠超康乾,卻被人們忽視

當然,雍正也有他的不足之處。他性情多疑,不善言辭,缺乏父親康熙的雍容大度和兒子乾隆的玉樹臨風。這導緻他在位時雖然政績斐然,但卻始終不得人心。直到去世,還有許多流言蜚語糾纏在他的身上。

但瑕不掩瑜,雍正的功績終究是要大于過失的。在大清王朝的曆史上,他無疑是一位值得載入史冊的帝王。或許,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對這位"鐵腕君主"有一個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