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淡化的海水 強化的産業!92.5%“流”向工業 解城市發展之“渴” 建構百億級産業鍊

作者:網信津南

内容提要:日前,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一期竣工投用。

淡化的海水 強化的産業!92.5%“流”向工業 解城市發展之“渴” 建構百億級産業鍊

大港發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技術,日産量約6000噸。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淡化的海水 強化的産業!92.5%“流”向工業 解城市發展之“渴” 建構百億級産業鍊

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一期首條生産線。

  我市現有3個運作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30.6萬噸/日。去年,我市海水淡化水産量為3127.2萬噸

  我市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和市政供水,其中,工業用水占比約92.5%

  天津将積極引進和培育海水淡化領域關鍵裝備制造企業,建構百億級海水淡化産業鍊,打造全國海水淡化産業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一期竣工投用。可生産20多類海水淡化相關産品的産業化平台、配有海水直供取水泵站的試驗場……這個“高配”基地現已吸引多家海水淡化領域企業前來接洽入駐。

  近年來,為改善淡水資源不足現狀,我市積極探索向浩瀚的大海要淡水,以解城市發展之“渴”。

  項目加油幹 企業加速跑

  簡單說,海水淡化就是将含鹽量較高的海水通過技術手段變成淡水用于城市生産、生活需要。我市現有3個運作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30.6萬噸/日。其中,北疆發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産能達20萬噸/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産能達10萬噸/日;大港發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采用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技術,日産量約6000噸。去年,我市海水淡化水産量為3127.2萬噸。

  已有項目快馬加鞭往前跑,在建項目如火如荼加油幹。先達公司天津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一期正在按計劃推進,該項目規模達15萬噸/日,共有5條生産線,其中4條于今年年初陸續開始供水;5月底,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的10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試驗場項目預計完成安裝調試,其海水淡化水将用于置換目前天津臨港經濟區的市政自來水。未來,這兩個項目将提升南港、臨港區域供水能力,作為區域工業用水主水源。

  重點項目開足馬力重新整理“進度條”,企業聚勢凝力跑出“加速度”。近年來,我市依托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水淡化所)、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培育了一批從事海水淡化裝備制造、設計咨詢、綜合利用的企業。

  年初,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項目提供了數百支超濾膜,逐漸替代原先的進口産品。走進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條條挂面模樣的中空纖維膜(也稱膜絲)經過數道生産工序變成每小時可處理60升至120升海水的膜元件,數個膜元件按照訂單需求又被組裝成用于海水淨化的膜單元。

  這一根根小小的膜絲“挂面”講究可大了。在電子顯微鏡下,膜絲表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它們是淨化海水的關鍵。根據孔徑大小,這些膜絲被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等不同産品,應用于海水淨化流程中的不同環節。其中,精細度最高的中空纖維反滲透膜最小孔徑僅為頭發絲的一百萬分之一。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範甯告訴記者,該公司海水淡化用膜的年産能達500萬平方米,能滿足200萬噸/日的海水淡化需求。

  向大海要水 為工業“補水”

  我市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和市政供水,其中,工業用水占比約92.5%。

  眼下天氣漸暖,位于濱海新區獨流減河附近的天津海得潤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得潤滋)生産的瓶裝水日出貨量較前幾個月增長了10多倍。作為天津首家采用海水淡化技術的飲用水制造企業,海得潤滋的水源有一部分來自鄰近的大港發電廠。最近一段時間,每天有300多噸海水淡化水從大港發電廠通過輸水泵“流”入海得潤滋,到了夏季用水高峰,這一資料将漲至400多噸。

  每天,海水通過溝道流進大港發電廠,再由抽水泵輸送至海水淡化工廠中的房間,2套多級閃蒸海水淡化裝置将其由“濃”變“淡”。“多級閃蒸就是将海水加熱至110攝氏度左右後,快速蒸發形成蒸汽,再通過冷凝得到淡水。”大港發電廠化學運作部專責工程師王工表示,去年,該廠通過海水淡化制水190萬噸,其中13萬餘噸供給海得潤滋,剩餘海水淡化水用于企業生産和廠區生活需要,替代廠區自來水用量52萬餘噸。

  在距離大港發電廠約80公裡的北疆發電廠,有8套海水淡化裝置及配套的4套海水預處理系統,産出的海水淡化水主要配置給玖龍紙業、市政水廠等使用者。作為全國首批海水淡化産業發展試點機關,北疆發電廠一水多用,把每一滴海水“吃幹榨淨”。

  據了解,北疆發電廠依托漢沽鹽場開展濃海水制鹽和海水提溴、提鎂等産業化應用,形成“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産業鍊。北疆發電廠相關負責人舉例稱:“我們利用發電餘熱進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産生的濃縮海水又被引入鹽場制鹽,鹽場年産量是以提高1倍,讓每滴海水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搭建大平台 加速國産化

  海水要淡化,産業要強化。天津地理位置優越,資源禀賦豐富,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條件和先天優勢。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産業,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和産業化平台建設,挖掘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市在海水淡化領域駛入發展快車道,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闆依舊明顯。比如,原創性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缺乏,尚未突破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反滲透膜制備、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核心裝置部件制造存在缺鍊、斷鍊現象等。

  “一直以來,大陸海水淡化産業面臨核心裝備依賴進口、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程序緩慢等問題。其實早在20年前,海水淡化裝置國産化程序就已開啟,但這條路并不好走。”海水淡化所所長阮國嶺表示,要加速國産化程序,就要鼓勵海水淡化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和技術引進,暢通産學研合作管道,加強科研機構、大學和制造企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提升。

  在此背景下,剛投用不久的自然資源部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一期備受關注。該示範基地占地約25萬平方米,總投資19.6億元,180餘台套裝置已進場,高性能分離膜、水處理藥劑和裝備制造等3條生産線投運。“示範基地兩期全部建成後将具備科研開發、檢測評價、孵化轉化、勘察設計、交流教育訓練、資訊內建等功能,實作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上下遊鍊條貫通,為國産化裝備企業研發、制造、測試、應用、驗證提供公共服務平台。”阮國嶺說。

  海水淡化作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正處于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将積極引進和培育海水淡化領域關鍵裝備制造企業,延伸上下遊産業鍊,建構集研發設計、整機制造、裝備內建、裝置加工、藥劑生産、工程總包于一體的百億級海水淡化産業鍊,打造全國海水淡化産業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