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作者:川觀新聞

視訊加載中...

格吉曲章 川觀新聞·甘孜觀察 洛絨尼瑪 攝影報道

4月13日,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蝦拉沱鎮的村民們手捧哈達,背着放了各種食品的背篼,駕駛着裝扮過的拖拉機,紛紛來到田間地頭,共同舉行開耕儀式。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身着盛裝的婦女們播撒青稞種子。

清晨,38歲的彭措擁登頭戴白色氈帽,身穿紅色氆氇,腳蹬棕色靴子,牽着精心打扮的犏公牛隆重出場。“對我們農民來說,春耕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儀式感一定要拉滿。”彭措擁登說。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當地沿襲傳統耕作方式,使用“二牛擡杠”開啟春耕“第一犁”。

據了解,“開耕節”是藏族的傳統節日,當地每年都會舉辦自己的“開耕節”,發出對新的一年收獲的第一聲祈福與期盼。“開耕節”與另一個傳統節日“望果節”前後呼應,成為爐霍農事活動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當地村民駕駛農機在田間作業。

“祝願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早上10點,伴随着長者高昂的吉祥頌詞聲中,彭措擁登和其他兩名男子吆喝着将犏公牛趕入田中,使用“二牛擡杠”犁耕法,在農田上劃出新年的第一犁。锃亮的鐵犁在農田上翻出一條條小溝,跟随的藏族姑娘揮手抛灑,一粒粒青稞種子落在泥土中。

所謂“二牛擡杠”,是一種傳統耕作技術,迄今有幾千年的曆史。但是,随着農用機械的登場,這種耕作方式漸漸退出曆史舞台。“雖然我們鎮現在已經實作農業機械化,但是為了傳承高原農耕文化,第一犁還是由‘二牛擡杠’來完成。”蝦拉沱鎮黨委書記羅布江村說。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開耕機、旋耕機等大型農機協同工作。

随着高标準農田建設和農業機械的普及,爐霍縣越來越多的農區田地逐漸實作了機械化。十多年前,彭措擁登購買了手扶式拖拉機。“我們家有30多畝農田,原來‘二牛擡杠’需要10天的時間,有了手扶式拖拉機的耕種,我隻需要5天時間就完工了,現在更厲害了,大型‘鐵牛’一上場1天就結束。”彭措擁登指着田邊停放着的數台大型耕種機和旋耕機說。

彭措擁登口中的“鐵牛”,是爐霍魯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大型農業機械。原來,近幾年,爐霍魯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在爐霍流轉了4000畝土地,通過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産經營,全面擴大青稞種植規模。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現場分發青稞種子,準備播種。

“我們現在播種、施肥、收割,都是全程大型機械化。”該公司負責人顧遠庭告訴記者,前年,魯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蝦拉沱村種植的青稞,平均畝産578斤,産量打破甘孜州記錄。然後,去年擴大戰果,在爐霍縣承包了一萬畝土地,還引進了大型農業機械,實作全程機械化生産,并且為周邊田地免費提供耕種服務。

而距蝦拉沱鎮15公裡外的仁達鄉仁達村,又探索出了新的集約化經營模式。“村民們将土地托管給村集體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這期間,合作社将提供耕種管收的全程服務,不需要村民任何擔心。”爐霍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副局長廖永勝介紹,托管模式隻需在秋糧收獲後結算費用,享受成果,村民們無憂無慮就當上“甩手掌櫃”。

精美大圖|萬象“耕”新!甘孜春光裡迎來“開耕節”

傳統耕種方式——“二牛擡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開耕活動中,甘孜藏麒特色農産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爐霍縣仁達鄉仁達村村委會簽訂了青稞收購協定,解決了青稞銷路問題。“不僅種植不需要操心,今天過後,銷售也不需要擔心了。”仁達村黨支部書記呷絨洛吾激動地說。

同樣簽訂協定的還有其他兩家公司和兩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協定的簽訂不僅能為青稞的銷路“托底”,還能提升産品價值,帶動農民增收。“平時賣青稞隻能賣到每斤2.5元左右,如今,藏麒公司直接以每斤青稞3元的價格收購。”呷絨洛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