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作者:鳳凰衛視

探訪台灣人大陸宗祠

“尋根”、“祭祖”,對于中國人來說似乎是刻在骨子裡的大事,但對于西方國家的朋友們卻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中國人看重“從哪裡來”,即使走得再遠,似乎也有一份“根的牽挂”。清明期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百崎回族鄉的郭氏家族家廟中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祖典禮,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彙集于此,其中80%來自台灣。

英國觀察員托比參與了這場祭祖,并與不少回鄉的各地華人深入交流。他想知道,為什麼縱使祖輩離開大陸多年,仍有無數華人不論天候和距離,前來叩拜先祖,找尋自己的來路。本期《近觀中國》節目,帶您探訪台灣人大陸宗祠,細品那些歲月裡的兩岸故事。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叩拜先祖 尋找來路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位于泉州百崎回族鄉的百奇郭氏家族家廟已有600多年的曆史。2021年,這裡剛剛完成了最近一次的修繕。如今,百奇郭氏已傳至第24世,有一半的人口都分居海外。此次祭祖參與者近千人,其中不少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華人,托比采訪了其中幾位。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圖左為郭庭水

來自新加坡的郭庭水告訴托比,新加坡華人間的祭祖文化被保留至今,他們在福建南安、 永春等縣都成立了會館,甚至是家廟。

郭庭水(新加坡華人):“當你在國外留久了,你一定會面對一個問題,我是誰?我到底從哪裡來?我的祖先從哪裡來?”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馬來西亞華人郭秋聞是50年來第一次回鄉祭祖,他特意從馬來西亞帶了沉香。他告訴托比,他的爺爺當年從泉州下南洋,父親從小就告訴他,他們來自泉州。一來到這裡,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郭姓宗親,他說:“那種高興我不知道怎麼表達,很興奮。”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一個分隔兩岸的故事

百崎人自古以漁農耕作及航海向外發展,台灣是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是以,從海外歸來祭祖的人中,有八成都是台灣人,郭廷銘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新冠疫情,他已經有五年多沒有回過大陸了。托比從郭廷銘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百崎有很深的感情,郭廷銘說這裡是他了解已故奶奶和父親的視窗,在這裡有很多他們的牽挂。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托比采訪郭廷銘和她的妻子

1935年,郭廷銘的父親趁着百崎的“出台潮”前往台灣辦廠,成家立業。1948年,奶奶也搬到台灣生活。當年離開家鄉時,每個家庭都會帶上自家的神主牌,背後刻有祖先的名字,不論到哪裡落地生根,後代都會知道自己來自哪裡。

托比跟随郭廷銘先生去探望了一位表哥,他是二姑媽的兒子。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郭廷銘家庭照片

郭廷銘從小就知道自己有兩個姑姑在大陸生活,姑媽曾來台灣探望祖母,但1949年後,兩岸便無法再來往。1950年代,郭廷銘父親在台灣的生意做得紅火,生活富裕,但奶奶一直挂念在大陸的姑姑。

郭廷銘:“不能直接聯絡的期間,我們透過三角關系聯絡。把信和錢從台灣帶到香港,香港再轉泉州。當時都是這樣,不是用寄的,是托可信任的人帶。政治、軍事可以切割,可是親情血脈切不斷。”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郭廷銘的表哥向托比展示了他保留的很多郭家兩岸往來的信件和照片。

每當台北家裡有重要的事情,比如奶奶大壽,就想辦法給大陸的親人帶幾張照片。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奶奶85歲生日留影

後來,郭廷銘的奶奶在台灣去世,再沒有和大陸的親人見面。此後幾十年間,兩邊曾有過短暫的失聯,一直到兩岸恢複來往,兩家人才在大陸相見。

郭廷銘的父親也一直惦念着家鄉。時常在台灣尋找他最愛的“百崎味道”。

郭廷銘:“爸爸一直講他兒時的那個味道,用魚肉和魚粉弄的魚簽。魚簽可以曬幹,想吃的時候就把它油炸或者煮湯。我爸爸最喜歡這個,還會找同鄉定做。在台北、基隆的一些老太太會做這個,然後兜售給閩南來的人。”

1976年,郭廷銘的父親離世,生前囑托家人發起籌款倡議,在台北建立白奇郭氏宗祠,以奉祀祖先、聯絡宗親。如今,郭廷銘是第六屆董事長。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托比:“我讀過不少關于人們分隔于大陸和台灣的故事,但那都是在曆史書上的,是抽象的。這次有幸認識了郭先生和他的家人們,他們的故事不僅屬于他們,也代表了很多有同樣經曆的人。他們曾分離兩岸,但現在重新聯系上,親情依舊。沒有什麼比家人團聚更快樂的了。”

讓孩子知道自己從哪來

百崎回族鄉有一個介紹本地曆史的博物館,托比在這裡遇到了一個來自台灣基隆的家庭,此次他們一家有12人回鄉祭祖探親,幾代人齊聚,郭定輝是領隊大家長。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郭定輝(基隆市白奇郭氏宗親):“帶子孫輩來了解下中國的文化,了解祖先是怎麼來的。現在台灣小孩子很多都不懂了,說自己的祖先是日本的。你不帶他們來參觀一下,台灣下一代更糟糕。是以,我們帶孫子輩來這邊看一看,回去他們就可以給朋友講一下,不然年輕人就會被誤導了。”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郭定輝這一代共13個兄弟姐妹,4個在大陸出生,9個在台灣出生。1944年左右,為躲避日軍侵略,郭定輝的父親将大哥、大姐、二姐陸續帶到台灣,想再回來接二哥時,兩岸已不能往來,從此留下牽挂。包括郭定輝的爺爺奶奶在内,有九位長輩葬在這裡。

祭祖現場,郭定輝的二姐(85歲)一直在忙碌着,祭拜用的金銀元寶、蓮花等都是她親手折的,從台灣帶來的。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托比和劉昆龍

劉昆龍(郭定輝侄子):“她怕時間不夠,很久才能來一趟,是以,全部都是她自己親力親為,能做多少算多少。”

劉昆龍上一次和母親來祭祖是10年前大陸的堂妹結婚時。回到家鄉他完全沒有陌生感,他說,見到堂妹他就明白了什麼叫血脈相連......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郭定輝的家庭也有一段痛徹心扉的兩岸分離故事,當年發生了什麼?托比在這次探訪過程中還有哪些感受和所得?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近觀中國》節目,周日晚22:00,鳳凰衛視中文台首播。

跨越海峽的“尋根路”,英國觀察員跟随台灣人探訪大陸宗祠

制片人:張小玲

編導:劉廣韻

編輯:于二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