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4月11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表示,之前不明白為什麼有的車還要用手機支架,原來是他們的車的導航性能不行,是以很多人要用手機支架導航,但是用華為這個車無需手機支架,無需用手機導航。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這番話引起了很大的争議,從當下的使用者評論來看,多數使用者并不認可餘承東的觀點。

點贊最高的網友評論是:“有一說一,手機支架不隻是為了導航。”“我可以不用,但你得有,我偶爾會用”、“一個為你改變,一個要你改變。”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從消費者需求角度與使用者體驗角度,手機支架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在哪些場景下可以用到手機支架?其實我們細想一下,會有很多場景都需要用到。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首先是使用者習慣問題,手機更友善,能提前設定。比如很多車主表示不是車載不好用,就是習慣了用手機,因為用手機上車前就導航好了要去哪,上車直接走,不用再在車機上操作了。而且有時候實時路況,比如修路、堵車,車載導航更新不及時。

其次是,手機接打電話、回微信消息是涉及到隐私部分,很多人并不喜歡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到,不喜歡在車機上回微信消息,手機相對能更好的保護隐私。

其三,手機付款。在開車的過程中,無論是高速收費站、停車場出入口收費站等,直接在支架上拿手機付款,會友善很多。

其四:想要友善檢視手機上APP的歌單。

其五、拍視訊,現在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分享自己的駕車體驗與自駕遊體驗,要拍攝駕駛過程中車内的動态,手機支架必不可少。比如說,現在很多視訊部落客或者汽車部落客要測試車或者分享自己開車的體驗,并且把這些體驗分享到網際網路短視訊平台,在這種場景與需求下,手機支架是剛需場景之一。

其六,我們還要考慮網約車司機的需求。他們需要按照平台規劃的路線走,還得保持在那個平台頁面,我們看到很多網約車司機甚至有兩個手機支架。

“車機是給車裡所有人用的,手機是自己用的,這就是手機支架的意義。”“在有車機的情況下,導航反而是最不需要手機的功能。”有使用者這樣表示。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比如說,很多人也觀察到餘承東曾經駕駛問界,車内也有手機支架,是以,這番話其實就是打自己臉了。他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賣車,而強行把手機支架與導航需求的唯一性畫等号。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從小米的出發點來看,小米手機支架其實更多是給予使用者「全套解決方案下的一個按需選取項」。這個東西你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由你自己來決定。如果你有需求的話,就可以用,而且體驗不錯。如果你沒有這個需求,大螺絲在那放着也絲毫不突兀,還很有機械感,算是個視覺設計。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是以,從這裡來看,小米對消費者需求考慮相對較細,其實也顯示了餘承東對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的了解有欠缺。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比拼,是一場涉及産品性能、體驗、品質與技術等綜合方面的大比拼,但從産品角度,最終會歸結到使用者體驗能不能打動消費者。畢竟,汽車的比拼場景不僅僅在于智駕,更多的時候是對消費者的需求有深刻的洞察,這一點小米是擅長的,而可能也是餘承東的短闆。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早年間華為和小米行業的對标與口水戰是刀刀見血,毫不留情,後來華為手機站穩高端改變打法隻對标蘋果三星,不再提小米。但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小米汽車這段時間熱度絲毫不減,SU7傳遞都排到20多周往後了,銷量火爆風頭正盛。不亞于問界系列,餘承東感受到了壓力,或是以調整了營銷政策,重新對标小米。

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從使用者體驗角度與使用者思維角度來看,華為其實還需要向小米取經。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其實對華為來說,大家都知道華為是技術流廠商,但技術流廠商最怕的是不了解普通使用者的需求,産品體驗思維的缺失,這意味着産品未來的後勁,也是有隐憂的。

有使用者表示:“我不是說開車玩手機,而是開車的時候不一定會去接藍牙,有支架甚至原廠标配支架肯定更安全,來消息瞟一眼誰來的再決定是否靠邊回消息不行嗎?比從包裡掏出來會更好吧,否則誰會吃飽了發明這玩意?”

這其實反映了很多普通消費者的真實想法與需求。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餘承東的想法其實恰恰代表了很多新能源廠商主動替使用者做決定的習慣性思維,我們很多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在過去的産品的設計上,更傾向于自己給使用者做決定,剝奪部分使用者的偏好,用自嗨的産品設計理念去扭轉使用者的日常使用習慣。

這展現在隐藏式門把手、異型方向盤、推杆式、滑鼠式車窗鍵、電子後視鏡以及把越來越多的友善實用的按鍵搬進車機大螢幕等,這些産品設計被很多業内人士與消費者歸結為新能源汽車特有的反人類設計,這其實就是源于剝奪了使用者的選擇權、缺乏使用者思維而帶來的争議與局限。

做手機支架是因為導航不行,餘承東到底錯哪了?

而小米的玩法其實是使用者思維。你喜歡實體按鍵,我給你提供原廠拓展。你不喜歡實體按鍵,那就不用買那個拓展。你不喜歡用車機,就喜歡手機,那我給你提供原廠手機支架,更好看也更實用。此外小米也取消了隐藏式門把手,而是采用半隐藏式,在外面可以拉開車門,不存在緊急情況下打不開車門的情況,但又不影響外形的隐藏式帶來的簡潔與美觀。這其實都展現了一些使用者需求角度的思考,并且部分場景給出了選擇權。

這是很多汽車廠商所缺失的,小米SU7引發的行業熱度,其實很大程度上源于在小米的使用者思維是超過很多廠商的。

是以,當下消費者的想法來看,餘承東關于手機支架的觀點,本身是在使用者體驗角度以及使用者選擇權角度思考有欠缺,多從普通使用者角度思考産品問題,這或許也是很多傳統汽車廠商急需補的一門課。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