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作者:PSM藥盾公益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贈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的《贈别二首》中提到了“豆蔻”,“豆蔻梢頭二月初”以花喻人,形容女子嬌小秀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如今大家常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杜牧提到的豆蔻是哪個品種呢?

現在我們使用的豆蔻品種有: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和紅豆蔻四種。四種豆蔻類藥材産地均為中國東南部及東南亞一帶,其中白豆蔻與肉豆蔻多為進口。而古時本草記載的紅豆蔻基本為現今之高良姜的果實,因這兩種植物同科同屬,且功效相似,不易區分,至今各地還有将高良姜子當做紅豆蔻入藥的習慣。

結合杜牧作詩時的地理位置、朝代、季節,再結合四種豆蔻的花期和流入中國的時間,我們不難推斷出杜牧詩中的豆蔻指的是中藥——草豆蔻。

草豆蔻

具有健脾燥濕、溫中行氣之功,尤以“溫燥”見長,用于寒濕阻滞脾胃或脾胃虛弱所緻的胸脘滿悶、腹脹冷痛、暖氣嘔逆、腹瀉腹痛、不思飲食等症。以豆蔻入藥的中藥制劑多達18種,主要出現在治療胃脘疼痛、寒性腹瀉、氣滞中焦等胃部疾病的制劑中,如人參再造丸、健胃片、潔白丸等。

草豆蔻相關的單方或成方制劑可應用在消化科,惡氣,瘴瘧,婦科等領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草豆蔻還具有保護胃黏膜、抗惡性良性腫瘤、抗氧化、抑菌消炎、抗膿毒症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中成藥

含草豆蔻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人參再造丸

成分:

人參、酒蕲蛇、廣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參、細辛、醋香附、地龍、熟地黃、三七、乳香(醋制)、青皮、豆蔻、防風、制何首烏、川芎、片姜黃、黃芪、甘草、黃連、茯苓、赤芍、大黃、桑寄生、葛根、麻黃、骨碎補(炒)、全蠍、豹骨(制)、炒僵蠶、附子(制)、琥珀、醋龜甲、粉萆薢、白術(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沒藥(醋制)、當歸、草豆蔻、威靈仙、烏藥、羌活、橘紅、六神曲(麸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牛黃、天竺黃、膽南星、水牛角濃縮粉。

功效:

為氣血雙補劑,具有益氣養血,祛風化痰,活血通絡功效。

主治:

用于氣虛血瘀、風痰阻絡所緻的中風,症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注意事項

1、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2、運動員慎用。

3、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膠球殼。

4、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古詩中的中藥之草——豆蔻

健胃片

成分:

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麥芽、焦槟榔、醋雞内金、蒼術(制)、草豆蔻、陳皮、生姜、柴胡、白芍、川楝子、醋延胡索、甘草浸膏。

功效:

舒肝和胃,消食導滞,理氣止痛。

主治:

肝胃不和,飲食停滞所緻的胃痛,痞滿,症見胃脘脹痛,嘈雜食少,嗳氣口臭,大便不調。

注意事項

1. 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 忌情緒激動或生悶氣。

3. 不适用于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幹、舌紅少津、大便幹。

4.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5. 本品不宜久服,服藥三天後無效,應立即停藥并到醫院就診。

6. 小兒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 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 請将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 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審稿專家:廣東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主任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藥師 劉斯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