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通、環衛、供水、排水等市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産業創新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智能高科技“護航”城市運作

作者:首都之窗
交通、環衛、供水、排水等市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産業創新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智能高科技“護航”城市運作

在北京公交排程指揮中心,排程員通過大屏可以看到每一輛公共汽車的行駛資訊,還可以實時監控道路擁堵狀況。(李博 攝)

交通、環衛、供水、排水……這些都是城市運作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北京市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城市保障水準穩步提升。

通學公交擁有“最強大腦”

4月11日下午,走進北京公交排程指揮中心,主螢幕上,一幅巨大的路網圖展示着中心城區主要道路公共汽車的運作情況,每一輛公共汽車都使用不同顔色的标記點。

“顔色不同,代表公共汽車的滿載率不同,綠色代表滿載率低,紅色代表滿載率高。”公交集團線網中心業務主管王超介紹,通過大屏,排程員可以看到每一輛公共汽車的行駛速度、滿載率和電池餘量,還可以實時監控道路擁堵狀況,便于公交運力的精準排程。

排程指揮中心左側大屏上,是通學線路的“專屬區域”。通過大屏,排程員坐在指揮中心内,就可以實時了解全市所有通學車的運作狀況。“車内秩序是否良好、司機駕駛是否專心,都可以通過視訊系統和定位系統,實時傳回指揮中心,確定每一名學生通學路上的平安。”王超介紹。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通學線路263條,服務學校達101所,日均出車量達434部,車次達到932班次,每日運送學生數量達1.82萬人次。

新學期開學,400輛全新的第二代通學車傳遞北京公交,包括12米、8米及6米三種尺寸,車輛頭部采用全新微笑燈帶設計,同時增強車輛外觀燈帶配光,大幅提升辨識度,能夠适應多種通學路況需求。其中,6米“迷你”通學車型主要針對處在狹窄街巷中的學校,轉彎、掉頭更為便捷。

“現在通學線路受到了廣大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公交集團線網中心業務主管許迪介紹,未來這些通學車在服務通學的基礎上,還将複合利用到正常線路上,通學車在執行完通學任務後,可以選擇就近的線路或場站,投入正常公交線路的營運,讓通學車真正服務于更多市民的出行。

機器人隔空為列車“探傷”

在房山線閻村車輛段,北京地鐵與合作機關聯合研發的“移動式構架焊縫檢測機器人”完成調試與教育訓練,投入使用後,将大幅節省地鐵列車檢修周期,提升生産效率。

“列車運作時與軌道接觸會産生振動,轉向架便容易出現細微的疲勞裂紋,探傷機器人用智能化方式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檢測,實作了隔空‘探傷’。”地鐵公司一級專家黃悅介紹,探傷機器人采用了先進的多通道電渦流傳感、三維視覺圖像識别、智能機器人控制協作等作為技術支撐,在不需要對轉向架構架進行脫漆等預處理的情況下,自動實作構架焊縫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檢測。

“探傷”過程中,通過類似于醫生聽診器作用的渦流探頭産生磁場線圈感覺構架表面裂紋,檢測結果會同步上傳至伺服器,檢修人員可及時進行判斷并作出相應處置。整個過程,實作了自動标定、自動定位、自動掃查、分析判斷等智能化動作,完成了傳統構架“探傷”作業模式的智能化更新。

目前,房山線電動列車轉向架構架“探傷”工作需要将構架拆解後運輸到廠家進行作業,用時長達15天。在探傷機器人“入職”後,完成一列車構架探傷用時壓縮到了6至7天,經濟效益和生産效率将提高50%以上。

氫能源環衛車未來将上崗

今後在城市副中心,不論是在城區還是鄉鎮,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全方位、高标準的專業環衛服務。

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許傳林介紹,2024年2月,為逐漸解決城市副中心城鄉清掃保潔标準不同的問題,北京環衛集團推進通州區751平方公裡環衛清掃保潔一體化項目,将專業環衛服務進一步向鄉鎮、農村延伸,服務範圍覆寫宋莊鎮、台湖鎮、張家灣鎮等9個鄉鎮,建構起“大環衛、全覆寫”城鄉一體化環衛服務體系。除了道路清掃保潔、公廁清潔等服務外,還将綠地保潔、道路護欄的擦拭、小廣告清理等納入到服務範圍之内,提供全覆寫、立體式的綜合服務,真正實作城鄉環衛服務标準統一、品質統一。

同時,北京環衛集團依托自身專業優勢,積極推進專業環衛服務進機關、進社群,從2024年開始服務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燕保銀地家園等機關、社群,投入掃地機器人、洗掃車等裝置,建構了“環衛+物業”綜合服務模式,服務環境治理最後一公裡。

在環衛科技保障上,北京環衛集團持續推動環衛車輛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更新,未來還将推廣使用氫能源環衛車輛。目前環衛集團正與相關市屬國企共同研發18噸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洗掃車,下一步将在亦莊、大興等區域推動氫能環衛車疊加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引領環衛作業新模式。

供水管網率先應用衛星探漏

市自來水集團負責北京中心城區和多個郊區新城的供水業務,擁有50座水廠,日供水總能力630萬立方米,供水管線總長度超過1.6萬公裡。

如此龐大的供水網絡,如何在確定供水準穩安全的同時,減少管網漏損?市自來水集團副總工程師劉闊介紹,目前北京在國内率先應用衛星探漏新技術,從太空為供水管網“拍片、做體檢”,實作大範圍的全面快速漏點檢測,提高了暗漏檢測效率。此外,自來水集團還在重點場所、重點道路及易發生管道漏水的區域,布設漏失監測記錄儀3000餘個,通過持續監測管道漏水噪聲,及時發現破損隐患。2023年全年主動檢出管網暗漏3000餘處,節水2600餘萬立方米。

“其實,漏水量的大小還和水壓相關。如果存在漏點,水壓越大漏水越多。合理降低管網壓力可以減少漏損。”劉闊介紹,目前自來水集團通過開展管網壓力診斷分析,精準識别局部高壓區和低壓區,降低備援壓力,提高壓力均衡度,并自動生成優化排程方案。2023年全年共節水約900萬立方米,節電210萬度。

兩項獨門技術高效處理污水

城市運作當中,如何讓污水處理更加高效?北京排水集團技術部部長白宇分享了兩項自主研發的獨門技術。

其中一項是紅菌技術,學術上也被稱為厭氧氨氧化脫氮技術。污水處理方面的技術近百年來在脫氮方面仍沿用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這項技術要經過“四步法”來實作把水中的氨氮變為氮氣,進而避免發生水體水華等富營養化現象。而紅菌技術,由原來的“四步走”變為了“兩步走”,減少了碳源投加、化學藥劑投加和曝氣,污水處理過程更加先進和節能。

另外一項技術是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絮體污泥微生物自凝聚形成顆粒狀污泥,促使沉降速度提升5倍,功能菌豐度提升2倍以上,至少提升20%的污水處理量,加快了污水處理效率,節約能耗15%左右,節約占地30%以上。依托這項技術,北京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城市污水好氧顆粒污泥工程,每天可處理污水8萬噸。2024年北京還将再建立一個10萬噸的示範工程,該項工程正在建設當中。

“未來的污水廠不再僅僅是過去的污水處理、污染物去除的一個封閉水廠,未來它會變成一個開放美好的環境主體,還将是新型水源廠、新型能源廠以及新型的資源回收廠。”白宇說。(李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