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最近一段時間,從美國的老牌汽車企業福特、通用到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等衆多國外汽車制造商紛紛表示,未來将會暫停或放緩電動汽車的研發或者投入。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公開表示,原定于2025年實作的“電動車銷量占比達50%”目标将推遲至2030年完成。英國路透社報道稱,奔馳推遲了電動化車型銷售占比的目标,将繼續改進其燃油車型。美國财經媒體彭博社稱,奔馳将放棄2030年全面實作電動化的計劃。

德國汽車三巨頭之一的大衆更是幹脆,其位于沃爾夫斯堡的工廠直接停産了小型電動車ID3的生産,理由就是當地市場對這款車型并不買賬。

美國福特表示,将年産6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标,從2023年底推遲到2024年底。

美國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已經把今年電動汽車的生産目标下調。

産業鍊和基建未達預期緻歐美緩推電動車

從2023年奔馳集團的銷售資料可以看到,總銷量超過249萬輛。但同時,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占比不到11%。這樣的成績,和奔馳之前制訂的電動車計劃可以說是相差甚遠。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2021年,奔馳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全面電動戰略,宣稱9年要投入超過400億歐元,目标是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但是距離2025年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眼下,奔馳90%的銷售來源依舊是燃油車型。

不僅僅是奔馳,在發展電動車的道路上,不少跨國車企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歐美國家電動車的制造成本過高,本土生産電動車的價格要比中國企業的産品貴不少。另一方面,充電沒有加油便捷。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建議的電動汽車和充電站的配置比例是10:1,也就是平均每10輛電動汽車應該配有一個充電樁。然而,根據該協會此前釋出的資料,即使2023年德國充電樁數量同比增長了約40%左右,可電動汽車與充電樁的比例隻是從22:1小幅下降至了21:1。

根據記者掌握的資料,目前歐洲電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500萬輛,但充電樁數量卻嚴重不足,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歐盟境内隻有不到62萬個公共充電樁,想要像加油一樣,在公共場所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在歐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從2022年6月,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從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車這項立法提議算起,也就是兩年的時間,歐盟就宣布推遲這一禁售燃油車的政策。

專家告訴記者,根據眼下歐洲市場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來看,并沒有達到之前的預期目标。這是歐美國家放緩電動汽車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猛發展,也讓歐美國家對發展自己新能源汽車的構想沒了自信。

跨國車企加大中國市場新能源車型研發投放

歐美車企如此表态,很多人就此認為,“這些歐美車企正在集體退出電動車領域”,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說法是一種“誤讀”,歐美車企并沒放棄綠色轉型的目标。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就在不久前,康林松來到了中國,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總台記者在論壇上采訪到了他。

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近幾年,我們在不斷提高純電車型的占比,但也為那些希望擁有高科技的燃油車産品的消費者提供選擇。作為一個車企,我們希望可以在未來為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的多種動力驅動車型。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面對記者的問題,這位起了中國名字的德國車企老總,在回答的時候說,奔馳公司正在為下一代車型的中國本土化積極準備,特别是電動車型。

相對于老總的謹慎而言,在北京,梅賽德斯—奔馳負責中國市場研發和采購的歐立甫則更加的肯定,他說,未來奔馳不會放棄汽車電動化轉型的程序。尤其在中國市場上,今年還将推出超過15款新産品,包括純電和插電混合動力新能源車型。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階執行副總裁 歐立甫:我們推進電動化轉型的決心不變,我們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本土研釋出局,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創新中心之一,包括新能源汽車領域。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歐立甫告訴記者,在研發的投入上,奔馳公司不僅在中國建立了電驅、高壓電池、充電等多個先進的試驗室,同時在充電領域,和寶馬成立合資公司,聚焦超級充電網絡的建設。此外,

大衆集團計劃在2024年加速純電動産品的推出。

寶馬集團将推進産品向智能電動化的轉型。

美國通用汽車計劃推出多款電動車型。

本田将加快電動化轉型,并在中國市場推出多款新電動車型。

看好中國市場 跨國車企堅定轉型電動化

由于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沒有達到預期,跨國車企在歐美市場推廣新能源汽車阻力重重,遭遇到戰略“迷茫期”。而中國在電動汽車生産和消費方面的亮眼表現,卻讓這些車企,十分堅定地在中國走深化電動化轉型之路。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對于跨國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無疑是一個讓人無法割舍的大蛋糕。2023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汽車出口更是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不僅如此,新能源汽車的表現更加亮眼,産銷雙雙突破900萬輛,市場滲透率超過30%。深圳的比亞迪公司更是憑借着新能源汽車,曆史上第一次擠進世界十大車企之中。這一切,顯然跨國車企都看在眼裡。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在德國,汽車工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産業。多年來,大衆、寶馬、奔馳等德系品牌一直深耕中國市場,而随着電動汽車的飛速發展,德國電動汽車在華銷量增長也十分可觀,2023年同比增加近50%。

德國汽車專家托馬斯 凱福在接受總台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是重要的電動汽車生産國和消費國,是以德國車企一直高度重視中國市場。

德國汽車專家托馬斯 凱福:企業的首要目标肯定是盈利,中國市場貢獻了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二, 是以中國市場對于德國車企來說不可或缺。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此外,在歐美地區,有着這些跨國車企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傳統燃油汽車生産工廠,一整套完成的燃油汽車産業鍊,一大批工藝精湛的汽車技師,還有龐大的市場和消費者。而這,顯然也是跨國車企一時間無法割舍的。這才有歐美企業在歐美市場與中國市場截然不同的表态。

堅持轉型 中國發展新能源車前景廣闊

專家分析,歐美車企政策調整,對于中國車企而言,在短期内,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庫存壓力。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付于武:我們去年中國汽車出海取得了國際化重大的明顯的進步,我們将近500萬輛,而且我們中國的車企紛紛在海外建廠,中國汽車的出海,國際化,我看這是必然趨勢,我們必須要做好我們出海國際化這一篇大文章。跨國車企做了一些戰略也好,戰術也罷,一些調整,但我們中國汽車産業要堅持電動和智能的轉型,不要動搖,要有戰略定力。

“中國市場不可或缺” 歐美國家放緩本土電動車的背後是選擇中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陳士華:新能源汽車産業是集新能源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等諸多新科技為一體的未來産業,是塑造新質生産力的代表。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依靠科技創新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目前,新能源汽車處于成長期,仍需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産力來不斷推動發展,這對于行業來說,是難得的曆史機遇。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朱江 羅宏進 張叢婧 阮佳聞)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