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尼姑“思春”,寫了一首雲雨詞,讀後讓人臉紅心跳

作者:國學大觀園

人之常情,皆有欲望,猶如春風拂過枝頭,哪個青春少女的心中不懷抱着對愛情的憧憬與期待呢?對于那些身披袈裟、身在尼姑庵中的女尼們來說,要她們無視塵世的繁華,忍受那份漫長而孤寂的清修,無疑是極大的挑戰。

古時的男子,往往有兩大嗜好,一則拉良家婦女下水,二則勸風塵女子從良。這背後,其實都隐藏着他們獵豔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尼姑庵中的女尼們那些風月韻事,自然成為了曆代文人墨客津津樂道的對象。

南宋尼姑“思春”,寫了一首雲雨詞,讀後讓人臉紅心跳

中國古代十大喜劇之一的《玉簪記》,便為我們演繹了一段關于女尼姑的風流韻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名為陳妙常,出身于官宦之家,因自幼體弱多病,被父母送入臨江青石鎮女貞庵中削發為尼。庵中長大的她,不僅出落得美麗照人,而且好學不倦,能詩善詞,兼工音律,令衆多風流才子為之傾倒。

曾有一位著名詞人張孝祥,借住于女貞庵中,見到陳妙常的風采後心生愛慕,便寫下了一詞以表心意。然而,陳妙常卻嚴辭拒絕了他。張孝祥誤以為陳妙常已六根清淨,不染世俗,是自己的唐突惹她不喜。但實際上,陳妙常的心中并非沒有春天的悸動,隻是張孝祥未能觸動她的心弦。

南宋尼姑“思春”,寫了一首雲雨詞,讀後讓人臉紅心跳

後來,張孝祥的好友潘必正聽說了此事,他調侃之餘也借故住進了女貞庵中,想要一睹陳妙常的風采。兩人在庵中有了更多的交集,但彼此都保持着矜持與規矩。在潘必正眼中,陳妙常也是一位潛心向學、凡心已斷的女子。然而,當他不經意間看到陳妙常夾在經卷中的一首豔詞《西江月》時,他才明白,原來女尼的心中也會“欲火難禁”“凡心轉盛”。這首詞成為了陳妙常情感世界的秘密通道,也讓潘必正對她有了更深的了解。

西江月

陳妙常

松舍清燈閃閃,雲堂鐘鼓沉沉,黃昏獨自展孤衾,未睡先愁不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欲火難禁,強将津液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甚。

夜色中,庵堂與人的交相輝映,如同一幅細緻入微的畫卷,描繪出一個女子内心的掙紮與沖突。她身處“松院青燈閃閃,芸窗鐘鼓沉沉”的環境中,日日夜夜與青燈古佛相伴,卻仿佛心有所系,難以完全沉浸在這清寂的修行之中。

她的生活現狀宛如一位被束縛的鳥兒,雖然身在庵堂,心卻飛翔在紅塵之外。每當黃昏降臨,她獨自面對“孤衾”,那份孤獨與自憐之情油然而生。夜色漫長,空帏孤衾,她的思緒如波濤般翻湧,難以平靜。

南宋尼姑“思春”,寫了一首雲雨詞,讀後讓人臉紅心跳

這不僅僅是對生活的厭倦,更是對自由的渴望。她雖然身在庵堂,但内心卻充滿了對紅塵的眷戀與不舍。這種沖突與掙紮,讓她在寂靜的夜晚更加難以入眠。她獨自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與無奈,期盼着有一天能夠掙脫束縛,追尋真正的自我。

這位妙齡女子,心靈如同飄搖的船隻,人生充滿了憂愁與不安,是以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詩經《關雎》中有句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詩句描繪了君子對淑女的深情追求,卻未能如願,是以心中充滿了憂傷與焦慮,難以入眠。此情此景,恰如這位小尼姑的煩惱。

南宋尼姑“思春”,寫了一首雲雨詞,讀後讓人臉紅心跳

接下來的詩句,猶如她内心的獨白,揭示了她的愁苦之源:“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欲火難禁,強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盛。”她身為佛門中人,本應心如止水,然而此刻她的内心卻如烈火燃燒,難以遏制。她試圖用佛門的修行來壓制這份凡心,卻發現這欲望如同野草,越是壓制,越是茂盛。

她的坦誠與掙紮,仿佛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她在思春,春心蕩漾,欲火焚身。這種情感的糾葛與掙紮,讓潘必正看到了她内心的真實。他明白了陳妙常的心意,于是再次向她發起了戀愛攻勢,最終成功俘獲了她的心。兩人在尼姑庵中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後來,在張孝祥的幫助下,小尼姑還俗與潘必成結為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陳妙常空門偷情的故事,後來被人們廣為傳頌,更因昆曲和平劇的《玉簪記》以及平劇的《思凡》而家喻戶曉。這個故事成為了愛情與欲望的象征,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