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虹:新質生産力理論是新的偉大創造

作者:南昌廣播電視台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科學内涵、價值意蘊、實踐方法等次元,從“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首次提出,到“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的重要認識,再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部署,多次就發展新質生産力進行了重要論述,對什麼是新質生産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深刻闡釋、提出具體要求、擘畫發展藍圖,為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突破方向、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的偉大理論創造。

一、新質生産力理論之“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既是我們黨曆經百餘年奮鬥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們黨在新征程上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根本要求。新質生産力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偉大理論創造,深刻回答了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生産力、如何堅持和發展新的生産力問題。

關于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生産力問題。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産力的疊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内生引擎。整個人類社會曆史程序,其實就是社會生産力從低級到進階、從落後到先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面對在資訊革命基礎上孕育興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資料、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鍊及人工智能等工具體系為代表的生産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予以密切關注、作出科學研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時代的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這一質态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标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的生動诠釋。

關于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新的生産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新時代堅持和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加強科技創新特别是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布局産業鍊,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保證産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度強國、品質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産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等等。

二、新質生産力理論之“質”——具有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理論品質及其契合時代發展所需的實踐品質

新質生産力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認為科學技術作為生産力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推動着生産力的躍升。馬克思強調:“勞動生産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工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準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産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産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毛澤東同志指出:“現在生産關系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産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産力無法提高。”鄧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站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的曆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理論自覺、宏大的曆史視野、深遠的戰略考量,回答生産力發展的時代之問,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真理光芒,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并以“新質生産力”重要論述實作這一理論的與時俱進,譜寫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新篇章。

新質生産力理論是契合新時代高品質發展實踐所需的理論。差別于傳統生産力的概念,新質生産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知識密度大,是傳統生産力在資訊化、智能化生産條件下因科技持續突破創新與産業不斷更新發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質态,其實踐次元之“質”主要展現為高效能、高效率、高品質。新質生産力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為主要載體、以新供給與新需求高水準動态平衡為落腳點,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通過産業疊代更新和未來發展形成高效能、高效率、高品質的生産力,增強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持續性,實作高水準的供需動态平衡。

三、新質生産力理論之“生産”——聚焦于解放生産力、調整生産關系的重大戰略部署

新質生産力的提出,帶來的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課題。生産力是生産關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礎。生産關系是适應生産力發展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必須适應生産力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産關系必須與生産力發展要求相适應。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适應的新型生産關系”。發展新質生産力,必然要求處理好解放生産力、調整生産關系這兩個“生産”之間的問題。

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塑造适應新質生産力的生産關系。比如:加強創新政策與經濟政策、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通過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開辟經濟發展新賽道;創新政策實施需要與市場競争機制相結合,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重點将現有要素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重新配置,通過将生産要素從低效率生産主體重新配置到高效率生産主體,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等等。

發展新質生産力還要求進一步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閉門永遠無法造“好車”,形成新質生産力的最優生産要素彙合聚變是在國際範圍内進行的。這就要求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需要堅持開放包容,努力拆除一切阻礙生産力發展的藩籬,讓資金、技術和人才更自由地流動,打好統籌多方資源以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組合拳”,進而推進生産關系的完善和發展。

四、新質生産力理論之“力”——立足于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等着力點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這一重要着力點在方法層面的展現,需要把握好蘊含其中的“橋和船”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促進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一重要論斷中,蘊含着發展新質生産力“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的科學方法論。

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考慮周全、謀定後動。新質生産力既是傳統産業的更新改造,也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和未來産業的前瞻謀劃。發展新質生産力并非忽視或放棄傳統産業,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脫離實際、急功近利,不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科學認識和精準把握“新”與“舊”、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與傳統産業的關系。

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政策,充分激發内生動力。各地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千差萬别,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刀切、齊步走,而是要立足差異化創新能力和産業需求,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加強區域合作,實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産業叢集。

發展新質生産力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實作精準施策。不同地方的發展階段不同,新質生産力發展也會呈現不同的區域特征。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科學選擇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路徑和方式,在“實”上着力、在“新”上發力、在“優”上聚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