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作者:文學藝術現場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

文/陳金土 梧閩

孔子的故鄉是魯國,孟子的故鄉是鄒國。遠承孔孟之道、集北宋五子大成的南宋理大師朱熹,1189~1190年臨漳任'知州事';對儒宗道統進行創新質替的心學大師丶明朝軍神王陽明曾帶兵到閩南剿匪平亂,并谏建平和縣…這些史實并不足以印證,為什麼漳州是'海濱鄒魯'或者'科第文章,抗衡上國'等美譽,還在于唐朝開章陳元光聖王孫子陳響創辦全球全中國第一家松州書院,朱熹依借民力'駛飛瓦'于白雲岩建立紫陽書院,儒家文風靈魂在醞釀醞釀曆史長河中風起雲湧,朱子谪傳再傳閩南弟子,竟然接力興辦了一家明朝四大重點大學一一觀瀾書院,這兒因為有我等的宗功祖德,而産生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嘿嘿!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在南宋,朱熹知江西南康軍(今廬山市),重修了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自從漢代太史公司馬遷遷年輕時領父命'南登廬山',廬山的山水便疊印着曆代文人騷客的履痕,也有風雅的官吏鑿壁開洞,用了思賢的願景建讀書台。因為白鹿洞本來并沒有真正的天然洞穴。奈何漢代有一位李渤先生來過,自号白鹿先生,他本洛陽人與兄李涉同隐廬山,畜了一隻白鹿自娛。那白鹿久而通人性,溫良善馴,十分靈異,常随李渤左右,還能替主人辦事,隻需向鹿的梅花叉上懸上錢糧布袋,就能上市沽酒。替主人采回紙筆墨硯。那分靈異,讓山民覺得它肯定是不尋常,奉為'神鹿',并把主人恭為'白鹿先生',他居住的山谷,就成了'白鹿洞'。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李渤之後,唐朝白居易也來了,留下了名詩:'曾住廬峰下,書堂對藥台。五年方暫至,一夜又須回。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唐末兵亂,多事之秋,一些淡泊的文人為避戰事,紛紛來白鹿洞讀書講義…唐開元四年,白鹿洞正式辟為書院,國子監李善道為洞主,稱'廬山國學'。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在宋代,白鹿洞居為'天下四大書院',與徂徠、石鼓、嶽麓齊名,則是朱熹興複以後的事。淳熙六年,朱子知南康軍。幾經兵亂,白鹿洞書院已經廢棄了125年。北宋的書院遺址上,荒煙蔓草,屋宇不存。朱子見了痛心不已,然而他發現,這裡'四面山水,清邃環合,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正适合著書講學。

重興書院。擔此大任,朱子極重視這件事,他接二連三張榜…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南宋的月光為朱子掌燈,照見他夜以繼日、濡墨寫字,'榜、牒、狀、劄、學規、書奏'、'凡二十九'篇。再讀這些有月光味的文章,讓人生出很深的感慨:一代理學大師,勤勉如此,實在是個做事極投入的人。然而,世事無情,朱子的高瞻遠舉。就是他後來知漳州,借群眾之力'駛飛瓦'建立白雲岩紫陽書院,也不是被世人了解,這是上報朝延的謀劃、設想如泥牛入海的無奈。當朝權貴非但不支援朱熹修複白鹿洞書院、建立紫陽書院之善功,反而被'朝野喧傳以為怪事',遭到了肆意的嘲笑和諷刺。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莊子有言:'舉世之非而不加沮。'朱子毫不動搖地擔當使命,除了繼續上呈'奏禮'外,發動地方鄉紳、同僚、學生多方舉措、想方設法…白鹿洞的草枯了又綠,一年多過去了。修葺一新的書院,飛檐鬥拱,氣勢宏大,亭台書閩,錯落有緻。淳熙七年(1180)春三月,也就是他知漳興辦白雲岩紫陽書院的十年前,白鹿洞書院重修落成,朱熹百感交集,率領軍、縣官吏,師生共赴書院,以隆重的禮儀昭告四方。俨然的朱子,這回索性舉杯酣飲,賦詩唱和:'重營舊館喜初成,要共群賢聽鹿鳴。'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用現在抖音的口頭禅'萬萬沒想到',後來建立于淳熙十七年(1190)的漳州白雲岩紫陽書院,是朱熹'萬萬沒想到的',他題刻在白雲岩紫陽書院的楹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先後成了上司人的講話用典。隻不過有一件事比較蹊蹺,漳州的紫陽書院并不是南宋全國的四大書院。而朱熹的漳州三溪弟子(陳北溪、高東溪和蔡南溪)之一蔡汝作,号'蔡南溪'卻秉承朱子'力倡儒學,移風易俗'的執着。南宋在榜山平甯社創辦了'觀瀾書院',後又有學生鄭深道(明洪武太子太傅)、林同(廣東布政使)等先賢的修葺遷建,使之發揚光大,終成明朝全國的'四大書院',迩來屬於漳州也是龍海的重大史實,不能不令後人歎為觀止!

《漳州府志》)。漳州白雲岩紫陽書院也正是朱熹任漳州知事一年内創辦的。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中國自唐代開始有書院中國最早的書院是漳州的松洲書院創立于唐中宗景龍二年 (公元708年),是“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子陳響創辦的,他是以被唐玄宗敕溢“文英”榮譽。據《中國教育史》記載,漳州的松洲書院”比唐玄宗時代創立的“麗正書院”要早10年時間唐玄宗時,通過設定了麗正書院,集中了當時全國著名的學者進行書寫、講書活動。同時,書院中設有侍講,專門為呈帝講經解史。到宋代書院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就是“講會”制度,其首創者為朱熹陸九淵和呂祖謙,南宋紹熙二年,他們在江西信州進行了著名的理學與心學“鵝湖之會”,也是中國古代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和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一次重要學術辯論會,後“講會”大盛于明中葉,一直延至清初。曆史上,書院乃包括講學、授徒、藏書、著書、居住、演武、遊息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建築。“自古名山僧占多”,宋儒理學興盛之時,除官府縣學、州學和鄉村私塾、大戶家教外,進居名山的書院、講堂亦是地方名士、儒家先賢、州府官員們熱衷傾情之處。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書院的出現,實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構想者反複思考,精心設計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種清風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體符合中國國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與曆史上大量不切實際的文化空想和唾流于世俗的短期行為都不一樣,實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讓人贊歎不已的創舉。”目前白雲岩的紫陽書院已不是南宋建于白雲禅寺前的紫陽書院,而是清朝乾隆十年間(公元1745年)由禅寺西相的禾子杉全紫陽書院舊址而建的,前看有通風采光門屏等書院風格,後視如宗祠廟宇一般的結構,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清代祠堂書院的并合體“兩不象”。而白雲岩的百草亭、朱子祠、禅寺卻同處于一條線座南向北,亭廟院同藏于山麓“一簇毛”千年原始森林之中,和尚、學者、隐士同享于漳州平原一方香火清茶施舍。釋、道、儒三教同山對立統一于無極而極,太極而兩儀,兩儀而四象,四象而八卦的易理無常之中,這也可能是漳州的文明特産,世界的文化奇觀。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閩南的福建三大古鎮石碼有書院的記錄,應該是南宋蔡汝照、高東溪大儒等發起創辦觀瀾書院,後經明初洪武年間鄭深道太子太傅、林同廣東布政使(相當于省長)等先賢不斷重修或遷建聞名全國。漳州地方史上甚至将其與'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并稱為明代四大書院。畢竟參與重建觀瀾書院的人,是明初記上府老師、我的太子太傅鄭深道先祖、還有廣東布政更等這樣一品朝官或省部級大人物,而且'觀瀾書院又是朝庭議政準許的。相當于國家級重點大學。而今複建于石碼'錦江書院',這也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龍海一中'的雛形前身。是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石碼烏礁鄉坤呈報,由福建總督愛新保羅準許建成的。今天周日無事,聽說石碼彙文書社的創辦者、勵志榜樣林維璇女兒,接手了錦江書院辦學教育訓練業務,未進院門看了滿滿的課程表的、還有林維璇社長的女兒黃怡欣如數家珍的活動展示,不禁欣喜無比...朗朗的讀書聲、默默的寫字勁、似青青睡蓮花一一含苞欲開,讓古城裡充滿盎然生機..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據乾隆版《龍溪縣志》卷一至卷四記載觀瀾書院在十一都,初宋儒蔡汝作于平甯建鄉校,以教學者。歲久傾記,明洪武紀善(府太子太傅鄭深道請于巡按禦史陳仲述重修之,仲為之記。後深道又迂于南坂扁,曰'觀瀾書院。(明)弘治七年緻仕布政林同以南坂雜民居乃遷于文山之麓中,建正祠以祀先聖先賢前為書屋及齋舍。(明)正德四年(漳州)知府羅列請于院司以孔子六十二世孫孔文淳與衣巾以主祀事并撥新洲田坐落瀛江等處,(漳州知府陳宏漠、張鵬(在雲洞岩有崖刻)相續撥本山觀音寺田租入院,以充祭祀(費用)。萬曆十二年诏草天下私創書院,有可議上于朝謂觀瀾書院,兩經奏勘準。令聖裔奉禮并非私創可比。且子孫相承又增置舍屋,已為孔氏世守家廟不便。沒官(後來沒有官方支援),再傳至孔捐禮(這代),天啟(年)間,移建于漳城舊書院,遂廢。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由此可尋,廣東布政使(省長)林同進士,對明朝四大書院一一榜山'觀瀾書院的發展有過貢獻。為什麼将其從南坂遷移至洋西文山,因為文山又名惠文山、象山、觀音山,乃是閩南林、鄭、許、方四大姓的發祥地,林同的遷建文山觀瀾書院努力,有其不忘宗功祖德的孝道。是以,至今紫泥所有林氏同胞,不應隻是仁和林明宗,應當心同此念繼續一起為宏揚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吧!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石碼鎮志》:

“鄭深道洪武丁卯舉人,授梁府①記善”

鄭深道名文玄以字行,洪武間,奉旨視兩浙鹽運司,獄廉得數人,非其罪出之,此還。其人懷金尾舟後為謝,峻卻不授。永樂末,升司經局。校書時,仁廟在邸,屢承詢谕問,稱旨。召人待筵,以學問老成,操履清慎褒美之,授梁府記善,正言谠論,輔益宏多。年七十緻仕歸,乃重新觀瀾書院,以教鄉子弟。著有《存養輯略》、《栖遲集》等書,年八十二卒,贈太子太傅。

請告還家入榜山書院作

太傅鄭深道

得請歸來萬裡餘,歡尋舊院水雲居。

早從洙泗傳心印,晚閱燈窗教子書。

細草幽花香筆硯,清風明月滿庭除。

一腔宇宙皆春意,此樂顧曾未必如。

注:①:梁府、仁廟皆太子府。

鄭深道,石碼大埕人。

大埕:現石碼鎮公園西路,從街心公園到現中醫院一帶。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家廟在大埕(原大埕國小辦公廳,現市委大門前的停車場),每年元宵(正月十五),鄭深道皆要在大埕舉辦燈會。

鄭深道與觀瀾書院的緣源

鄭深道原為榜山林邊觀瀾書院的學生,故詩中才有,“歡尋舊院水雲居”之句。他緻仕歸以後重建觀瀾書院于榜山南苑。故《鎮志》才有,“重新觀瀾書院”之記。他緻仕還鄉以後,重視教育事業,在觀瀾書院任教以教書育人。

後,由林邊人林弼,明朝天順四年辰進士,官,工部主事,曆戶部郎中。在七十緻仕歸隐後,為了學子能安心讀書,嘗請郡縣移觀瀾書院于文山。文山即觀音山,并建有觀瀾書院有功的林弼。即祀蔡汝作、林弼、鄭深道之祠。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蔡汝作,西頭人是興建觀瀾書院的崇師。又稱蔡南溪。

林弼,元至正七年(1348年)進士,林邊人,與父林廣發、字明卿,弟林虞臣,字原功,皆是觀瀾書院的高材生。林弼,任漳州路知事。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名儒身份奉召修《元史》,并二度出使安南國。

有田豐關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貢生鄭深道與巡按禦史陳仲述,發起重建觀瀾書院”的記事。

觀瀾書院,在道光四年重建在林邊村内同樣建有二賢祠。在進士鄭開禧的記述下有:“明太傅鄭深道重修之”的《文祠碑記》,并認為觀瀾可與大梁、麓嶽、鳳池同為國家有材之地。

清光緒八年(1882年),林開春在修五福禅寺時,把仙庵的右殿修改成“文山書院”,并在田厝仔建“太師公廟”(現被改為政協)以紀念太傅鄭深道。

1652年,鄭成功攻占石碼,據鄭老——鄭厚根說,鄭成功還到大埕的鄭氏家廟朝拜,并在大埕建立鑄币廠。民國年間,以鄭氏家廟為辦公廳建立了石碼大埕國小(現三中之地)。大埕國小的學生要到田厝仔的太師公廟進行春秋二祀的行禮。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根據《梧橋社史》、《世澤堂鄭氏族譜》記載,梧橋開基始祖“思美公”是清朝順治年間,适逢禁海遷界,從石碼大埕遷往西洞岩西麓開基建社,梧橋人鄭亞水、作家梧閩是鄭思美的第二十代裔孫,從清初至今梧橋人代際相隔18.7年,那麼由此反推鄭思美的上祖鄭深道是明朝洪武丁卯舉人,按照18.7年一代測算,他應該是鄭思美的第十三至十五代上祖,也是鄭亞水君之三十三至三十五代祖上祖。這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脈關系,追宗溯源并弘揚列宗列祖的世澤功德,這種鄉裡社群的祠堂文化,可以使後代世續不忘宗功祖德,延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老百姓會把根留住的。

現在的漳州曆史遺迹需要重修恢復的很多,但是作為曆史文化的集焦'三大書院'一一唐代的松洲書院已然重建,南宋的紫陽書院亦耳聞目染,明朝的觀瀾書院卻在雲裡霧中…但願有個'海市蜃樓'也是此生美夢成真的初心!

海濱鄒魯 三大書院/陳金土 梧閩

鄭亞水,筆名梧閩,出生于漳州東郊梧橋村,畢業于漳州農機校和廈門大學政治學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先後由漳州市圖書館出版《秋水白雲》《西方國際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雲深處》、海風出版社出版《月泊龍江》等書籍。2001年中國東歐經濟研究會授其《企業文化一一現代企業的靈魂》''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并入選《中國改革發展論文集》(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該論文被清華大學收錄《n<1知網空間》智庫咨文;《中國作家書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國文化出版社)副主編。

作品《<蘭亭序>拾遺》一文于2010年9月入選《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榮獲2010年度中國散文學會“中國當代散文獎”;2021年8月,作品《說好的父親》榮獲“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2022年2月,作品《說好的父親》入編《中國作家書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評為“特等獎”;2022年4月,《過故人莊還有多少龍江頌》榮獲第九屆相約北京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2022年7月,《紫雲岩 無住與不遷》榮獲2022年最美中國當代詩歌散文賽“二等獎”;《禅意 太武凡木》榮獲全國第八屆新年新作征文“一等獎”;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無色”》榮獲第二屆“三亞杯”全國文學大賽 金獎;2023年3月,《走在後港古街》榮獲第十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 一等獎、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作金榜集“特等獎”,并入編《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夢一回太武夫人》榮獲第二屆中國最美散文詩歌大獎賽一等獎;《一字聖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選《高中國文》古詩詞必讀講解教材;《夢裡百花 正盛開》榮獲2024年“春光杯”當代生态文學大賽“一等獎”;2023年被中國散文網聘任為“中國散文網進階作家”;

40萬字散文集《日出紫雲》,正在編纂,拟退休後正式呈貢讀者。

謝謝親的您,一路支援,鼓勵,補台,糾錯,參與……歡迎合作!

全部選自全國文學大賽二等獎以上篇章,并從《北京頭條》+《今日頭條》500篇線上閩南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單篇有5萬讀者以上的[紅榜]或[熱點]文章中,再精選入錄!

十五年磨鑄二劍:《月泊龍江》+《日出紫雲》。

不以赢利為目的,确定不虧後,即送中國小等機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