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作者:文学艺术现场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

文/陈金土 梧闽

孔子的故乡是鲁国,孟子的故乡是邹国。远承孔孟之道、集北宋五子大成的南宋理大师朱熹,1189~1190年临漳任'知州事';对儒宗道统进行创新质替的心学大师丶明朝军神王阳明曾带兵到闽南剿匪平乱,并谏建平和县…这些史实并不足以印证,为什么漳州是'海滨邹鲁'或者'科第文章,抗衡上国'等美誉,还在于唐朝开章陈元光圣王孙子陈响创办全球全中国第一家松州书院,朱熹依借民力'驶飞瓦'于白云岩创建紫阳书院,儒家文风灵魂在酝釀醞釀历史长河中风起云涌,朱子谪传再传闽南弟子,竟然接力兴办了一家明朝四大重点大学一一观澜书院,这儿因为有我等的宗功祖德,而产生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嘿嘿!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在南宋,朱熹知江西南康军(今庐山市),重修了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自从汉代太史公司马迁迁年轻时领父命'南登庐山',庐山的山水便叠印着历代文人骚客的履痕,也有风雅的官吏凿壁开洞,用了思贤的愿景建读书台。因为白鹿洞本來并沒有真正的天然洞穴。奈何汉代有一位李渤先生来过,自号白鹿先生,他本洛阳人与兄李涉同隐庐山,畜了一只白鹿自娱。那白鹿久而通人性,温良善驯,十分灵异,常随李渤左右,还能替主人办事,只需向鹿的梅花叉上悬上钱粮布袋,就能上市沽酒。替主人采回纸笔墨砚。那分灵异,让山民觉得它肯定是不寻常,奉为'神鹿',并把主人恭为'白鹿先生',他居住的山谷,就成了'白鹿洞'。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李渤之后,唐朝白居易也来了,留下了名诗:'曾住庐峰下,书堂对药台。五年方暂至,一夜又须回。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唐末兵乱,多事之秋,一些淡泊的文人为避战事,纷紛来白鹿洞读书讲义…唐开元四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院,国子监李善道为洞主,称'庐山国学'。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在宋代,白鹿洞居为'天下四大书院',与徂徠、石鼓、岳麓齐名,则是朱熹兴复以后的事。淳熙六年,朱子知南康军。几经兵乱,白鹿洞书院已經废弃了125年。北宋的书院遗址上,荒烟蔓草,屋宇不存。朱子见了痛心不已,然而他发现,这里'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正适合著书讲学。

重兴书院。担此大任,朱子极重视这件事,他接二连三张榜…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南宋的月光为朱子掌灯,照见他夜以继日、濡墨写字,'榜、牒、状、札、学规、书奏'、'凡二十九'篇。再读这些有月光味的文章,让人生出很深的感慨:一代理学大师,勤勉如此,实在是个做事极投入的人。然而,世事无情,朱子的高瞻远举。就是他后来知漳州,借民众之力'驶飞瓦'创建白云岩紫阳书院,也不是被世人理解,这是上报朝延的谋划、设想如泥牛入海的无奈。当朝权贵非但不支持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创建紫阳书院之善功,反而被'朝野喧传以为怪事',遭到了肆意的嘲笑和讽刺。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庄子有言:'举世之非而不加沮。'朱子毫不动摇地担当使命,除了继續上呈'奏礼'外,发动地方乡绅、同僚、学生多方举措、想方设法…白鹿洞的草枯了又绿,一年多过去了。修葺一新的书院,飞檐斗拱,气势宏大,亭台书闽,错落有致。淳熙七年(1180)春三月,也就是他知漳兴办白云岩紫阳书院的十年前,白鹿洞书院重修落成,朱熹百感交集,率领军、县官吏,师生共赴书院,以隆重的礼仪昭告四方。俨然的朱子,这回索性举杯酣饮,赋詩唱和:'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用现在抖音的口头禅'万万沒想到',后来新建于淳熙十七年(1190)的漳州白云岩紫阳书院,是朱熹'万万没想到的',他题刻在白云岩紫阳书院的楹聯:'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先后成了领导人的讲话用典。只不过有一件事比较蹊蹺,漳州的紫阳书院并不是南宋全国的四大书院。而朱熹的漳州三溪弟子(陈北溪、高东溪和蔡南溪)之一蔡汝作,号'蔡南溪'却秉承朱子'力倡儒学,移风易俗'的执着。南宋在榜山平宁社创办了'观澜书院',后又有学生郑深道(明洪武太子太傅)、林同(广东布政使)等先贤的修葺迁建,使之发扬光大,终成明朝全国的'四大书院',迩來属於漳州也是龙海的重大史实,不能不令后人叹为观止!

《漳州府志》)。漳州白云岩紫阳书院也正是朱熹任漳州知事一年内创办的。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中国自唐代开始有书院中国最早的书院是漳州的松洲书院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公元708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响创办的,他因此被唐玄宗敕溢“文英”荣誉。据《中国教育史》记载,漳州的松洲书院”比唐玄宗时代创立的“丽正书院”要早10年时间唐玄宗时,通过设置了丽正书院,集中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学者进行书写、讲书活动。同时,书院中设有侍讲,专门为呈帝讲经解史。到宋代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是“讲会”制度,其首创者为朱熹陆九渊和吕祖谦,南宋绍熙二年,他们在江西信州进行了著名的理学与心学“鹅湖之会”,也是中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一次重要学术辩论会,后“讲会”大盛于明中叶,一直延至清初。历史上,书院乃包括讲学、授徒、藏书、著书、居住、演武、游息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建筑。“自古名山僧占多”,宋儒理学兴盛之时,除官府县学、州学和乡村私塾、大户家教外,进居名山的书院、讲堂亦是地方名士、儒家先贤、州府官员们热衷倾情之处。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书院的出现,实在是一批高智商的文化构想者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成果。它既保持了一种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大体符合中国国情,上可摩天,下可接地,与历史上大量不切实际的文化空想和唾流于世俗的短期行为都不一样,实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创举。”目前白云岩的紫阳书院已不是南宋建于白云禅寺前的紫阳书院,而是清朝乾隆十年间(公元1745年)由禅寺西相的禾子杉全紫阳书院旧址而建的,前看有通风采光门屏等书院风格,后视如宗祠庙宇一般的结构,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清代祠堂书院的并合体“两不象”。而白云岩的百草亭、朱子祠、禅寺却同处于一条线座南向北,亭庙院同藏于山麓“一簇毛”千年原始森林之中,和尚、学者、隐士同享于漳州平原一方香火清茶施舍。释、道、儒三教同山对立统一于无极而极,太极而两仪,两仪而四象,四象而八卦的易理无常之中,这也可能是漳州的文明特产,世界的文化奇观。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闽南的福建三大古镇石码有书院的记录,应该是南宋蔡汝照、高东溪大儒等发起创办观澜书院,后经明初洪武年间郑深道太子太傅、林同广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等先贤不断重修或迁建闻名全国。漳州地方史上甚至将其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明代四大书院。毕竟参与重建观澜书院的人,是明初记上府老师、我的太子太傅郑深道先祖、还有广东布政更等这样一品朝官或省部级大人物,而且'观澜书院又是朝庭议政批准的。相当于国家级重点大学。而今复建于石码'锦江书院',这也是如今闻名遐邇的'龙海一中'的雏形前身。是始建于康熙六十一年,石码乌礁乡坤呈报,由福建总督爱新保罗批准建成的。今天周日无事,听说石码汇文书社的创办者、励志榜样林维璇女儿,接手了锦江书院办学培训业务,未进院门看了满满的课程表的、还有林维璇社长的女儿黄怡欣如数家珍的活动展示,不禁欣喜无比...朗朗的读书声、默默的写字劲、似青青睡莲花一一含苞欲开,让古城里充满盎然生机..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据乾隆版《龙溪县志》卷一至卷四记载观澜书院在十一都,初宋儒蔡汝作于平宁建乡校,以教学者。岁久倾记,明洪武纪善(府太子太傅郑深道请于巡按御史陈仲述重修之,仲为之记。后深道又迂于南坂扁,曰'观澜书院。(明)弘治七年致仕布政林同以南坂杂民居乃迁于文山之麓中,建正祠以祀先圣先贤前为书屋及斋舍。(明)正德四年(漳州)知府罗列请于院司以孔子六十二世孙孔文淳与衣巾以主祀事并拨新洲田坐落瀛江等处,(漳州知府陈宏漠、张鹏(在云洞岩有崖刻)相续拨本山观音寺田租入院,以充祭祀(费用)。万历十二年诏草天下私创书院,有可议上于朝谓观澜书院,两经奏勘准。令圣裔奉礼并非私创可比。且子孙相承又增置舍屋,已为孔氏世守家庙不便。没官(后来没有官方支持),再传至孔捐礼(这代),天启(年)间,移建于漳城旧书院,遂废。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由此可寻,广东布政使(省长)林同进士,对明朝四大书院一一榜山'观澜书院的发展有过贡献。为什么将其从南坂迁移至洋西文山,因为文山又名惠文山、象山、观音山,乃是闽南林、郑、许、方四大姓的发祥地,林同的迁建文山观澜书院努力,有其不忘宗功祖德的孝道。所以,至今紫泥所有林氏同胞,不应只是仁和林明宗,应当心同此念继续一起为宏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吧!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石码镇志》:

“郑深道洪武丁卯举人,授梁府①记善”

郑深道名文玄以字行,洪武间,奉旨视两浙盐运司,狱廉得数人,非其罪出之,此还。其人怀金尾舟后为谢,峻却不授。永乐末,升司经局。校书时,仁庙在邸,屡承询谕问,称旨。召人待筵,以学问老成,操履清慎褒美之,授梁府记善,正言谠论,辅益宏多。年七十致仕归,乃重新观澜书院,以教乡子弟。著有《存养辑略》、《栖迟集》等书,年八十二卒,赠太子太傅。

请告还家入榜山书院作

太傅郑深道

得请归来万里余,欢寻旧院水云居。

早从洙泗传心印,晚阅灯窗教子书。

细草幽花香笔砚,清风明月满庭除。

一腔宇宙皆春意,此乐顾曾未必如。

注:①:梁府、仁庙皆太子府。

郑深道,石码大埕人。

大埕:现石码镇公园西路,从街心公园到现中医院一带。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家庙在大埕(原大埕小学办公厅,现市委大门前的停车场),每年元宵(正月十五),郑深道皆要在大埕举办灯会。

郑深道与观澜书院的缘源

郑深道原为榜山林边观澜书院的学生,故诗中才有,“欢寻旧院水云居”之句。他致仕归以后重建观澜书院于榜山南苑。故《镇志》才有,“重新观澜书院”之记。他致仕还乡以后,重视教育事业,在观澜书院任教以教书育人。

后,由林边人林弼,明朝天顺四年辰进士,官,工部主事,历户部郎中。在七十致仕归隐后,为了学子能安心读书,尝请郡县移观澜书院于文山。文山即观音山,并建有观澜书院有功的林弼。即祀蔡汝作、林弼、郑深道之祠。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蔡汝作,西头人是兴建观澜书院的崇师。又称蔡南溪。

林弼,元至正七年(1348年)进士,林边人,与父林广发、字明卿,弟林虞臣,字原功,皆是观澜书院的高材生。林弼,任漳州路知事。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名儒身份奉召修《元史》,并二度出使安南国。

有田丰关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贡生郑深道与巡按御史陈仲述,发起重建观澜书院”的记事。

观澜书院,在道光四年重建在林边村内同样建有二贤祠。在进士郑开禧的记述下有:“明太傅郑深道重修之”的《文祠碑记》,并认为观澜可与大梁、麓岳、凤池同为国家有材之地。

清光绪八年(1882年),林开春在修五福禅寺时,把仙庵的右殿修改成“文山书院”,并在田厝仔建“太师公庙”(现被改为政协)以纪念太傅郑深道。

1652年,郑成功攻占石码,据郑老——郑厚根说,郑成功还到大埕的郑氏家庙朝拜,并在大埕建立铸币厂。民国年间,以郑氏家庙为办公厅建立了石码大埕小学(现三中之地)。大埕小学的学生要到田厝仔的太师公庙进行春秋二祀的行礼。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根据《梧桥社史》、《世泽堂郑氏族谱》记载,梧桥开基始祖“思美公”是清朝顺治年间,适逢禁海迁界,从石码大埕迁往西洞岩西麓开基建社,梧桥人郑亚水、作家梧闽是郑思美的第二十代裔孙,从清初至今梧桥人代际相隔18.7年,那么由此反推郑思美的上祖郑深道是明朝洪武丁卯举人,按照18.7年一代测算,他应该是郑思美的第十三至十五代上祖,也是郑亚水君之三十三至三十五代祖上祖。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追宗溯源并弘扬列宗列祖的世泽功德,这种乡里社区的祠堂文化,可以使后代世续不忘宗功祖德,延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老百姓会把根留住的。

现在的漳州历史遗迹需要重修恢復的很多,但是作为历史文化的集焦'三大书院'一一唐代的松洲书院已然重建,南宋的紫阳书院亦耳闻目染,明朝的观澜书院却在云里雾中…但愿有个'海市蜃樓'也是此生美梦成真的初心!

海滨邹鲁 三大书院/陈金土 梧闽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40万字散文集《日出紫云》,正在编纂,拟退休后正式呈贡读者。

谢谢亲的您,一路支持,鼓励,补台,纠错,参与……欢迎合作!

全部选自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以上篇章,并从《北京头条》+《今日头条》500篇在线闽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单篇有5万读者以上的[红榜]或[热点]文章中,再精选入录!

十五年磨铸二剑:《月泊龙江》+《日出紫云》。

不以赢利为目的,确定不亏后,即送中小学等单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