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聊三國:六、曹操的另一面

作者:洛甯城事企業号
閑聊三國:六、曹操的另一面

《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曆史小說,講述了一系列故事,反映了許多道理。不同時空、不同年齡的人,讀後會有不同的感受。是以,有聊不完的話題。

——題記

《三國演義》“擁劉反曹”,說曹操奉行的是“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利己主義信條。羅貫中運用逼迫獻帝、殺戮大臣、屠殺人民、挖墳掘墓、借頭平憤、夢中殺人等故事情節,把曹操塑造成了一個大惡大奸的角色。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把曹操寫成一個單面人。我從《三國演義》裡挑出幾個故事,讓大家來看看曹操值得稱道的另一面。

故事一:“割發代首”。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率軍征伐張繡。當時麥子已經成熟,但百姓因為躲避戰争,不敢回家收麥。曹操派人貼出告示,說:“我奉诏征讨叛賊,為民除害。現在是麥熟的時候,不得已而起兵,有官兵踐踏麥田者殺頭。軍法森嚴,你們不必驚慌。”百姓聞知,歡喜異常,夾道歡迎官軍。将軍們經過麥田時,都下馬扶麥而行。

曹操乘馬經過地頭,麥壟裡飛起一隻斑鸠。那馬受到驚吓竄入麥田,踏壞了一片麥子。曹操叫随軍主簿議罪,主簿說:“怎麼能議丞相的罪呢?”

曹操說:“我制訂的法律,自己違反了不加懲罰,怎能服衆?”說着,便要拔劍自殺。

衆人攔住,謀士郭嘉說:“《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丞相統帥大軍,怎麼能自殺呢?”

曹操沉思一會兒,說:“既然《春秋》有‘法不加于尊’的條文,我就姑且免死。”

于是用劍割去一縷頭發,扔在地上,說:“割了頭發,暫且代替我的首級!”

接着,他派人遍告三軍:“丞相的馬踐踏麥子,本當斬首示衆。今割發代首。”

三軍敬畏,無不遵守軍令。

故事二:燒毀通敵書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以七萬兵力在官渡戰勝了袁紹的七十萬大軍。有人從袁軍丢棄的文書中撿到一捆書信,都是許都和曹軍中某些人暗中與袁紹的通信。

曹操身邊的人說:“正好對照姓名,把他們一個個抓起來殺掉。”

曹操阻止說:“當初袁紹那麼強大,連我也不能自保,何況其他人呢?”

于是,把書信全都燒了,表示不再追究這件事情。

故事三:赦免陳琳。

袁紹起兵攻打曹操之前,指令陳琳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陳琳的文才在靈帝時就有點兒名氣,官為主簿。董卓亂政時,他避難冀州,後被袁紹任命為文字秘書(記室)。接到指令,陳琳不敢怠慢,提筆寫下洋洋千言,曆數曹操罪行。

文章果然寫得好,且看其中最令曹操惱火的一段文字:“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髒假位,輿金辇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數十字,把曹操祖孫三代罵了個痛快!

袁紹大喜,命人四處張貼。當時,在許都的曹操身卧病榻,頭疼欲裂,看了檄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頭竟然不疼了。他問曹洪,得知檄文是陳琳寫的。

待到攻克冀州,陳琳當了俘虜。曹操問他:“你替袁紹寫檄文,隻說我的罪狀就行了。為啥要侮辱我的祖父和老爸?”

陳琳回答:“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呀。”

衆人都嚷着要曹操殺了陳琳。但曹操愛惜陳琳的才華,以德報怨,不僅赦免了他,還任命他為主管文書和監察工作的官員(從事)。

故事四:寬容許攸。

許攸年輕時是袁紹和曹操的朋友。後來讨伐董卓失敗,他随袁紹到冀州作了謀士。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鏖戰于官渡。許攸手下人截獲了曹操給荀彧的一封密信,信中說軍糧緊缺,趕快從許都運些來。許攸向袁紹建議:曹操率軍在官渡,許昌必然空虛。

如果派一支精兵連夜襲擊許昌,不但許昌可破,而且曹操缺糧必敗,也會被擒。但是,袁紹認為曹操詭計多端,這封信是誘敵之計。許攸還要争辯,留守邺城的審配派人送來書信說,許攸在冀州時濫受民間财物,且縱恿子侄多收稅賦,私吞所餘錢糧,今已将其子侄逮入獄中。袁紹大怒,将許攸趕出營帳。許攸怨恨袁紹,投降了曹操。他獻計火燒烏巢,袁軍失去糧草,大敗。許攸再獻計引漳河水灌冀州城,城破,曹操率衆将入城。許攸縱馬近前,用馬鞭指着城門,喊着曹操的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怎麼能進得了此門?”曹操聽了,大笑。

一天,許褚騎馬進入冀州城東門。許攸迎面走來,喊住許褚,大聲說道:“沒有我,你們怎能随時出入此門?”

許褚脾氣火爆,怒氣沖沖地說:“我們舍生忘死,冒死血戰,奪得此城。你怎敢自誇功勞?”

許攸罵道:“你們這些愚蠢無知的家夥,不值一提!”

許褚大怒,拔劍殺了許攸,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猖狂無禮,被我殺了。”

曹操斥責這位愛将,說:“子遠(許攸的字)是我的老朋友,好開玩笑。你為什麼殺了他?”并指令厚葬許攸。

故事五:王修升官。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很出名,但是王修違抗曹操的指令,卻當了大官。王修原是袁紹長子袁譚手下,勸說袁譚不要跟弟弟袁尚打仗,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曹操。袁譚不聽,反而把他趕走了。結果,袁譚被袁尚打敗,投降了曹操。曹操把女兒許配給他,還幫他打敗了袁尚。

袁譚收降袁尚的部衆,兵力大增,又發兵要從曹操手中奪回冀州,後來陣前被曹洪斬殺。曹操命人将袁譚的頭挂在冀州城北門外,傳令:有敢來哭者,殺頭!士兵發現有人穿着喪服在哭,将他捉去見曹操。

曹操問他:“你知不知道我的指令?”

王修說:“知道。”曹操又問:“你不怕死嗎?”

王修回答:“我是袁譚的屬下,知道他死了,不哭不義。怕死忘義,有何面目活于人世啊。若能收葬袁譚屍體,我即使被殺也無遺憾。”

曹操聽了,感歎道:“河北義士這麼多啊!可惜姓袁的不能重用他們。否則,我怎敢正眼看這裡呀!”

于是,同意王修收葬袁譚的屍首,并且把他待作上賓,還提拔他做了四品高官——司金中郎将。

《三國演義》中,除了這幾個正面描寫曹操的故事,還寫了一些反映曹操“正面形象”的事兒。譬如,曹操打下冀州後親自去袁紹墓前祭奠,而且哭得很悲痛。

他對随行的官員說:“我與袁紹共同起兵讨伐董卓時,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曾經掏心掏肺地商量過,如果失敗了怎麼辦。現在他死了,我怎能不傷心流淚呢?”那真摯的情感,讓衆人感歎不已。接着,曹操命人送給袁紹妻子劉氏一些綢緞和米糧,囑咐她安心過日子。接下來,又下令:“河北人民遭受戰争苦難,免去他們今年的租賦。”

曹操是個性格複雜的多面人物。第一回書中,許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接下來,《三國演義》圍繞這兩個方面,來刻畫曹操這個人物:首義讨伐董卓、迎獻帝到許都、掃平群雄統一北方、終生不篡奪漢家帝位,證明曹操确實是一個“能臣”。羅貫中又通過一系列故事,用很多筆墨描寫曹操多疑、刁鑽的性格,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奸雄”的形象。

本文從《三國演義》中選取的幾個故事,雖然不可能改變曹操“奸臣”的形象,但是可以讓讀者對曹操的另一面有所了解。我的希望,僅此而已。

未完待續......

閑聊三國:六、曹操的另一面

作者簡介:張澤民,1949年生,陳吳鄉陳吳村人,中共黨員。退休前曾任縣政協辦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

#洛甯頭條##洛陽頭條##文化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