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Severn
自加沙戰火再燃以來,世界各國人民對以色列的讨伐之聲再起。
曾經遭受全世界“嫌棄”,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似乎都找不到容身之所的猶太人,再度成為世人關注和批判的焦點,“反猶主義”之風俨然再一次吹遍全世界。
與此同時,猶太人為何不受各國人民待見,也成為輿論焦點,引發世人讨論。
可殊不知,黑格爾早早的便一針見血點明根源:信仰對立。
不被世人所容的猶太人
猶太族,一個偉大且不幸的民族。
不幸是因為自誕生起,猶太族便飽受其他種族迫害,直到二戰之後才建立穩定國家,獲得平等和尊重。
偉大是因為猶太民族在長達幾千年的迫害中,頑強存活了下來,沒有被消滅、沒有被同化,始終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
世人對猶太族的排斥和迫害,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
彼時,野心勃勃的亞曆山大大帝在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後,開始将希臘文化推廣到每一寸被占領的土地。
為此,他要求東方各民族必須抛棄本民族的文化,接受希臘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包括生活在中東地區的猶太族。
在亞曆山大大帝“希臘化運動”的過程中,猶太文明遭到第一次沉重打擊,猶太人不被允許信奉自己的上帝,祭壇被毀、聖書被燒,反抗運動被瘋狂鎮壓。
此時借由宣揚“希臘文化”之名實則進行殖民統治的亞曆山大帝國,開始推出反猶思想,猶太人第一次被排斥。
到了中世紀,猶太人的處境愈發艱苦,他們宛若過街老鼠,成為世界各國驅逐和歧視的對象。
在許多國家,猶太人不被允許擁有土地,這讓他們無法從事農業生産活動和手工業。
當十字軍東征打通了中西方的要道後,地中海地區迅速湧現出一批商業貿易城市,而這些城市的商業命脈也被牢牢掌控在非猶太人手中,原先從事商業的猶太人全部被排擠出來。
走投無路的猶太人,隻能依靠放貸維持生活,這在當時是一種極其無恥的行為,是以猶太人開始變“臭”。
當然,真正興起反猶主義,還是在一戰,而反猶主義發展到頂峰則是在二戰期間。
一戰後,從經濟上對猶太人普遍富裕的不滿和排斥,逐漸發展為一種病态的反猶主義,這種情況在德國最為典型。
一部分德國右翼政黨為轉移沖突,開始大肆宣揚反猶主義,将德國面臨的種種不幸,推托到猶太人身上。
一時間,猶太民族成為德國人轉嫁不滿和仇恨的替罪羊。
而希特勒,就是無數個憎惡猶太民族的一員。
20世紀30-40年代,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将屠刀揮向了整個歐洲的猶太人。
據不完全統計,僅1933-1945年的12年間,就有600萬以上猶太人死于非命。
希特勒這一手,直接屠殺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猶太人,歐洲平均7個猶太人就有5個遇害。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猶太人雖說沒有遭受過亡族滅種般的打擊,但下場同樣凄慘。
被逼無奈之下,猶太人隻能向捷克、立陶宛、俄國等東歐地區遷徙。
可殊不知,整個歐洲大陸早已沒有猶太人的立足之地。
于是,大批猶太人開始遷往北美。
可在這裡,他們同樣沒有受到友善對待,即便到了美以兩國穿一條褲子的今天。
美國每年掀起的反猶主義事件高達上千起,針對猶太人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尤其是巴以沖突再起之後,以色列和猶太民族立刻成為衆矢之的、全球各族人民讨伐的對象。
曆經數千年的演變,猶太人似乎仍然未能改變自己的處境,仍舊被世界各國所不容。
那麼,反猶主義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為何被全世界所不容?
一個民族遭到全世界的排斥,原因一定是複雜的。
比如,雙方的利益糾葛、經濟沖突,甚至是宗教信仰等原因。
而在這些原因,經濟沖突是猶太人遭受迫害的重要原因。
猶太民族是出了名的會賺錢,事實也的确如此。
10-12世紀,歐洲各國迎來商業繁榮期,而活躍在印染、絲織、金屬鍛造等手工業領域的人,大多都來自猶太民族。
猶太人的刺繡紡織品素來聞名歐亞大陸,南歐的猶太技工團體聲勢浩大,随着大規模城市迎來商業繁榮,猶太人趁勢而上,在歐洲各國賺的盆滿缽滿。
可與此同時,猶太人也招緻了其他民族的仇視,一系列打壓猶太人經商的法案被通過,對猶太人的仇恨情緒,開始進一步蔓延。
再比如,猶太人與外部世界的社會隔膜,也是其不被世人所容的一大緣由。
出于宗教、社會與安全考量,猶太人一般盡可能的聚族而居,以避免遭到其他民族的淩辱與襲擊。
而其他民族人們,同樣不樂意與猶太人往來。
1215年,基督教世界甚至專門通過了針對猶太人的行為準則,規定彼此的社交、商業往來必須通過特定管道與手段。
同時,進一步限制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不許猶太人建造教堂,外出需要佩戴識别标志,身着特殊服裝。
在這種情況下,猶太民族與各國社會的隔膜越來越深。
彼此之間極度缺乏交流,有的隻是無盡的猜忌和偏見。
尤其是歐洲基督教世界,各地的民俗、傳說、文學、藝術,都将猶太人描繪成了陰險狡詐、散播病毒的魔鬼。
在中世紀的民間傳說中,猶太人甚至被描述為母豬,或者面孔黑黢黢、鷹鈎鼻、渾身散發惡臭。
許多國家不同版本的木版畫中,猶太人大多也是長着魔鬼尾巴與山羊胡子的醜陋形象。
二者長期隔離的狀态,使得不明真相的基督教徒,天然對猶太人生出敵意。
當時的歐洲社會,但凡遇到威脅而又不能解釋,這件事就會被甩到猶太人身上。
時間一長,反猶主義傾向在這種成見與仇恨情緒中,愈發滋生蔓延。
根源:信仰對立
然而,無論是經濟上的競争還是社會接觸的隔膜,又或者是統治階層的刻意引導,都不是猶太人不為世界所容的根源。
給猶太民族帶來如此凄慘遭遇的根本原因,在于猶太人與世人信仰上的根本對立。
具體而言,就是基督教與猶太教在神學領域的沖突。
公元1世紀,基督教作為猶太教的一個分支而誕生。
為表明自身教義的優越,以及争取更多的信徒,基督教衆開始編造一套诋毀猶太教的言論。
這些言論和思想,甚至被增補進了《新約》,成為一種永恒延續的價值信仰,融入基督教教義中,這便是後世反猶主義的早期理論基礎。
一些攻擊猶太教的重要典故,在西方文化中往往以節日、習俗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周而複始的循環演變,形成一種文化習規。
于是當基督教的神學理念深入整個西方社會的文化傳統之後,反猶主義也就成了西方各國人民心目當中,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
尤其是作為基督教文化核心内容的基督殉難傳說,直接引發了基督教衆對猶太人的仇恨。
殉難傳說認為,是門徒猶大的見利忘義,造成了耶稣深陷苦難。
而作為猶太人代表的猶大,自然背負上了整個宗教的仇恨。
于是,“猶太人必須為耶稣罹難負責”的觀點,在廣大基督教衆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從後世考證來看,盡管《福音書》中有關耶稣之死的記錄,存在多處不實。
然而,《聖經》的神聖性不容置疑,無法改動。
任何一個基督教徒都要受到《聖經》的影響,都會被傳授仇視猶太人的信仰理念。
在歐洲各國,每年複活節前夕都要舉辦基督殉難有關的劇作,目的就是提醒所有基督教衆,不要忘記此事。
是以,看完劇作的教徒們,往往會群情激憤,自發組織集會,痛陳猶太人的種種卑劣行徑。
而每年的複活節,也成了猶太人遭受迫害最頻繁的日子。
經過兩千年的發展,基督教成為全世界傳播範圍最廣的宗教。
在這個過程中,反猶主義思潮和迫害行動,也在不斷蔓延。
在歐洲,無端的宗教诽謗一直伴随着猶太人,比如所謂的“宿主亵渎”“血祭”等可怕指控。
“宿主亵渎”是反猶主義者們诽謗猶太人對耶稣存在刻骨仇恨,是以通過行賄、偷盜等手段獲得“聖餅”,借用猶太人特有的巫術,采用種種手段将“聖餅”亵渎、污染,進而再一次折磨耶稣。
“血祭”,則是控訴猶太人為了獲得猶太禮儀所必須的“血水”,秘密殺害非猶太人,尤其是基督教徒中的男童。
可實際上,猶太教義中有明文規定,禁止以血祭祖、以血祭神等儀式。
猶太教的飲食法也禁止使用帶血的肉類,更不允許直接飲用鮮血。
然而在兩大宗教之間的仇恨與沖突已無法調解的情況下,又有誰會真正在意這些诽謗的真實性?
結語
經濟沖突也好、社會隔膜也罷,類似這樣的沖突無時無刻不在全世界範圍内上演,可唯獨猶太人從始至終一直受到排擠和仇視。
背後的原因,絕不僅僅是經濟、社會因素那麼簡單。
正如正如黑格爾所言,猶太人與世界的信仰對立,才是其不為各國所容的根源。
參考資料
- 黃偉. 論黑格爾的猶太教觀念[D].吉林大學,2022.
- 葛名威.淺析反猶主義思想的曆史淵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7(S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