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運動的關注度正在逐年增高。通過分析機構預測的運動流行新趨勢,可看出運動的形式和價值展現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愛好者們一方面在興趣驅動下接觸新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渴望在運動的過程中建立社交關系、表達自我,同時實作身體和精神上的雙向成長。
興趣門檻降低運動人士越來越熱愛“嘗鮮”
2023年,北京冬奧會的冰雪運動熱尚未消退,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接連舉辦。人們的運動熱情空前高漲,運動愛好者的規模也不斷擴容,運動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驚蟄研究所的調查顯示,人們對于運動流行的感覺變得更加敏銳,也越來越熱愛嘗鮮。而社交媒體及運動社群提供的豐富内容,降低了運動愛好者們接觸、了解新運動的門檻。在Keep、小紅書、百度貼吧等平台上,隻需要簡單搜尋,就能找到從入門教學到裝備購買相關的豐富内容。運動愛好者們可以快速學習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巧。也是以,渴望走出戶外的人們在過去一年,憑借自身的興趣驅動,重新“選”出了一系列新的熱門運動。
根據《2024年度運動流行趨勢指南》,在對12項運動的網絡曝光情況調查中可以看到,2023年爆紅的小衆運動中,徒步、橄榄球、飛盤、普拉提熱度有所降低,而八段錦、馬拉松、騎行、滑闆、冥想、瑜伽、網球、滑雪等8項運動繼續保持增長态勢,特别是八段錦、馬拉松、騎行、滑闆以及冥想,表現出了驚人的漲勢。
從整體走勢來看,個别小衆運動的熱度出現下降趨勢,但人們參與新興運動的熱情并未減少。而人們對于運動的選擇,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從室内到室外,從單人到多人,豐富的運動選擇,反映出運動需求的多元化趨勢。
賽事點燃運動熱情“戶外運動”大爆發
過去一年,人們紛紛走出戶外,積極參與馬拉松、騎行等各種集體賽事,在天地間感受身心的自由,也在戶外運動中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
戶外運動中,馬拉松作為熱門代表項目,賽事“遍地開花”,也迎來了該項運動人群的強勢增長。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共舉辦路跑賽事348場,有123萬人次參與;2022年舉辦58場,有39萬人次參與;2023年舉辦699場馬拉松,有605.19萬人次參與。
從賽事舉辦情況來看,2023年的699場馬拉松賽事,相當于去年全年每個省平均舉辦了20.6場馬拉松。運動賽事的頻繁舉辦不僅幫助運動本身建立了更深厚的人群基礎,也獲得了持續曝光。
在微網誌上,參賽規模超過3萬人的2023北京馬拉松和參賽人數達到3.8萬人的2023上海馬拉松,其話題閱讀量分别達到17.2億和13.1億。此外,有2.6萬人參賽的2023武漢馬拉松,以及2萬人同跑的2023深圳馬拉松,其話題閱讀量也分别達到了3.4億和3.1億。
戶外運動攻略刷屏徒步跑步“踩”出熱門路線
大小賽事交替曝光産生的連續性網絡流量,使得戶外運動的輿論場從未真正“冷”下來,而大量增量運動愛好者們湧入,除了為戶外運動帶來了強勢内容增長,攻略内容與現實場景的關聯,也催生出一些熱門運動目的地或熱門路線。
首先,戶外運動的“出圈”,使得運動人群對于内容的需求也開始增長。2023年1月至10月,小紅書平台騎行相關的筆記釋出量增速近400%,筆記量超180萬篇,“騎行”話題有近13億閱讀量;相同時間段,徒步相關筆記釋出量增速近300%,筆記量超150萬篇,“戶外徒步”相關話題閱讀量近25億次。
同時,運動人群對内容的需求也從入門走向深度,并由此産生了大量的“戶外運動攻略”。2023年,Keep平台的“騎行”相關課程數量約有500節,而總訓練次數已超過500萬次。
此外,運動攻略本身的可複制性也催生出一些熱門運動目的地或熱門路線。比如徒步人群所熟知的萍鄉武功山、德欽雨崩村、香格裡拉虎跳峽等,以及被大學生們“跑紅”的“玉林醫大田徑跑道”“江蘇師範大學泉山校區操場”和“大連民大校園”三條熱門路線。
跟練達人将社群變成運動場運動後“打卡”分享成為固定儀式
如今,人們在擷取資訊的行為偏好上有了新的變化,例如通過社交媒體話題了解熱門資訊,以及在種草社群擷取新的生活方式等,使得運動的流行與社交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由此也産生一種現象:當一種運動開始流行,人們也開始進入到各種與之相關的運動社群中,并且用結伴運動代替“約飯”形成新的社交場景。
運動達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運動經驗和技巧,為其他運動愛好者提供指導和靈感。在抖音平台,超過500萬粉且日常直播運動相關内容的運動達人賬号有12個。在運動使用者更加集中的Keep平台,百萬粉絲達人賬号有49個,另有10個粉絲過百萬的官方營運賬号。2023年,Keep平台的1300餘位達人共産出了6萬節以上的達人課程,且帶動平台使用者跟練超過4億次。需要指出的是,“達人”不是少數群體的代名詞,而是指平台上所有願意積極分享專業運動經驗的使用者。這意味着,每一個運動者都有機會成為運動達人,通過自身産生的課程内容帶動全民運動熱情。
“長期運動通常是無比枯燥的,特别是當你抱着減脂、塑形等明确目标時。”某運動平台使用者小A認為“來自外部的刺激或者激勵往往是讓人堅持下去的動力。”——運動社群正在成為運動流行的重要推動力量。使用者之間存在着一種社交“弱關系”,具體表現在每一次的點贊、打卡行為。這種輕互動有效地營造了社群内部的積極氛圍,也幫助更多人實作運動習慣的養成。
運動愛好者會把運動之後的分享行為當成和喝水、沖涼一樣的固定儀式。從運動習慣養成的角度來看,分享行為的産生,反映了運動人群與運動行為之間的“黏性”,堅持分享與堅持運動之間存在必然關系。
如今,運動愛好者們堅持某一項運動習慣的動機,可能并不僅僅因為持續從運動中獲得樂趣,而是因為保持這項習慣能夠維持内心的一種平衡。或者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在挑戰自己、突破自己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
“繞着天府綠道騎行一周,接近100公裡,得到了這塊紀念獎牌!”四川成都的小川興奮地曬出自己過去一年的“戰利品”:除了各種紀念獎牌,還有與蠟筆小新、瘋狂動物城、玩具總動員等知名IP合作的獎牌——除了熱愛,堅持運動也少不了自我激勵,參與各種“有獎活動”,讓運動愛好者們能夠持續保持運動的“慣性”。運動與IP關聯成為吸引使用者參與熱情的“法寶”,當知名IP疊加獎牌的實物獎勵,“宅”屬性拉滿的二次元人群也會被激發出“自律”屬性。
運動愛好者走向“技術流”帶動專業運動裝備市場增長
運動人群基數的不斷增長,為運動市場的深度發展提供了良好背景。特别是在專業化賽事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開始對參與馬拉松等專業賽事感興趣,由此也産生了提升運動能力的專業化需求,于是從運動行為到運動消費都開始走向“技術流”。
根據2023年北京馬拉松組委會賽後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北馬”共有2402人在3小時内完賽,這一數字也創造了國内馬拉松賽事“破三”人數的新紀錄。當運動人群從“愛好”轉向“專業化”,随之而來的是運動裝備的消費增長。覆寫多場景、多功能的硬體産品,正在成為商家争奪的熱門商品賽道。
戶外運動大盤中,雖然常見的運動鞋服依舊占據市場大頭,但在2023年,自行車相關商品的驚人增速讓市場看到了新的增長潛力,熱門單品包括騎行褲、騎行服、騎行鞋、自行車手套、騎行頭盔、騎行襪、騎行眼鏡、自行車包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針對運動流行趨勢進行調研分析中,還得到了一些有趣的資料:有52.3%的人,在和戀人或伴侶一起運動後,關系變得更親密了;并且,除了聽音樂、看視訊外,還有12.9%的人會選擇聽播客,3.8%的人會背單詞,以及3.0%的人能夠運動與工作(線上會議等)兩不誤。
在運動時間的選擇上,23.1%的人習慣在下班之後(17:00-19:59)運動;而每天晚上8點到11點之間是運動“高峰”,運動人數占比達到28.2%。此外,還有18.8%的人能夠不睡懶覺,在早上(5:00-7:59)這個時段進行運動。
文/本報記者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