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倫再度訪華時機特殊 專家指減少誤判是關鍵

作者:海峽網絡

中新網4月7日電(魏晨曦) 日前,77歲的美國财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飛抵廣州白雲機場——這是她繼2023年7月後再度訪華,她也成為拜登政府任内,兩次訪華的内閣官員。

中國财政部3日公布,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财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于2024年4月4日至9日訪華。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接受中新網專訪時指出,耶倫時隔九個月再次訪華,釋放出多重信号,對話将有助于兩國增進了解、減少誤判,促進中美關系穩定。

耶倫再度訪華時機特殊 專家指減少誤判是關鍵

資料圖:耶倫。中新社記者 鄧敏 攝

兩次訪華有何不同?

“目前中美關系的氣氛發生了一定變化。”王勇分析稱,耶倫在上一次來訪時,主動提出中美經貿關系非常重要,與中國的“經濟脫鈎”将對美國造成災難性影響,這番表态在美政府内部起到改善中美關系氛圍的作用。

對于耶倫的第二次訪華,王勇表示,其重點是與中國就宏觀經濟政策舉行對話,了解相關政策的未來走向。

“這是建立在上次通路的基礎之上的,兩國在财政政策、貨币政策等多個方面,建立了宏觀經濟政策對話機制。”王勇說。

另一方面,耶倫此次訪華的時機較為特殊。

首先,2024年美國大選越來越近,兩黨争奪日趨白熱化。

王勇表示,在美國日益複雜的國内選舉政治環境下,不管是耶倫,還是此前訪華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他們代表了主張美中保持經濟合作的美國工商界的利益。

耶倫再度訪華時機特殊 專家指減少誤判是關鍵

資料圖:美國白宮。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其二,近期,美國國内經濟問題突出,高通脹、美債危機等問題愈演愈烈,美政府有較為強烈的經濟合作需求。

王勇指出,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處于一種“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美國通貨膨脹從表面上得到控制,但實際上群眾的感覺并不明顯,美國還面臨維持加息的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國内高成本的借貸環境,使得美國企業的破産率大為提升,同時也加重了美債危機。

《紐約時報》分析稱,耶倫此行之際,拜登政府試圖“平衡”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包括限制美國技術的擷取和保留對數十億中國出口産品的關稅,同時保持定期溝通管道暢通并避免經濟戰。

王勇進一步指出,耶倫此次來訪,用貿易做“幌子”,指責中國所謂“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其實是美方的一種話術。美國期望中國幫助其解決宏觀經濟問題,希望中國加持美國國債,至少不要減持美債,這樣将有助于美國經濟穩定。“我想,這是耶倫此次訪華的實質。”

“小院”變“大院”?

此次耶倫訪華備受關注,在外媒的報道中出現了一個高頻詞彙——“産能過剩”。

有媒體觀察到,4月5日,耶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講話時,“産能過剩”一詞就提了五次。

王勇認為,耶倫此行有個目的很明顯,就是代表拜登政府向中國傳達美國所謂對于中國工業“産能過剩”、美國勞工和企業遭受“不公平對待”的擔憂,并以此向中國施壓,期望中方在相關政策上做出調整。

事實上,在訪華前不久,耶倫剛剛遭遇了輿論場的“翻車”。

她在佐治亞州造訪一座光伏電池工廠時,聲稱中國新能源産業“産能過剩”,并稱這些“過剩産能打亂全球價格,損害美國企業和勞工”。此言一出,遭到許多國際網民嗆聲,有人指責美國“十分虛僞”“搞雙重标準”。

王勇對此表示,美方所謂的“公平對待”背後,是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其所作所為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攪亂了全球的供應鍊,導緻多國經濟不穩定,“美國應該更多檢讨自身”。

實際上,美國政府打着“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幌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壓TikTok、限制對華企業的境外投資、對中國先進晶片制造商實施制裁,還計劃對中國進口綠色能源技術征收關稅……

就在幾日前,美國政府修訂了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令,進一步收緊對中國擷取美國人工智能(AI)晶片和晶片制造工具的限制。

耶倫再度訪華時機特殊 專家指減少誤判是關鍵

資料圖:晶片。

王勇認為,美國對華推行的所謂“小院高牆”政策背後,“小院”正在逐漸變成“大院”。

他指出,美國在人工智能晶片制造等方面,對中國進行無限制的打壓,而這些舉措,對雙邊關系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長期以往,中美關系就可能變成一種“赤裸裸的實力較量關系”,兩國陷入惡性競争狀态。

在王勇看來,中美之間的博弈,如今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美國一方面采取一種頗為主動的姿态,企圖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打壓;另一方面,卻發現自身與中國的博弈相當艱難,認為中國是“難啃的骨頭”。

“美國發現,當下,中國有着雄厚的經濟與科技實力,在政治方面也團結統一。”王勇表示,盡管美國政府依然保持一種對華競争的狀态,企圖遏制中國的發展,但是隻怕事與願違。

兩國關系未來怎麼走?

有觀點指出,耶倫此次訪華,是在4月2日中美元首通話之後,雙方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的最新舉措。王勇認為,近期,中美高層互動頻繁,其背後釋放出多層信号。

首先,美國要釋放的信号是,中美關系需要穩定。

王勇解釋道,這樣的“穩定”意味着,一方面,中美之間不要發生戰争。另一方面,在高度競争的基礎之上,兩國還要在一些共同的、互利的領域合作,保持雙邊關系的基本穩定。

其次,他指出,中美關系十分複雜,既存在競争,還存在一種利害關系,兩國還将繼續保持這樣一種狀态。

《紐約時報》分析稱,由于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中美貿易的潛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就在訪華前,耶倫自己也提到,美國經濟面臨着“衰退風險”,雙方互利合作可以彼此成就。

最後,對于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王勇總結了“兩大關鍵”。

其一,中美雙方力量差距發生的變化。

王勇指出,如果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特别是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長足進展,美國打壓中國的實力基礎将會大大削弱,屆時美國将更多地轉向與中國尋求一種合作關系,“而這種勢頭正在繼續”,王勇說。

其二,中美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通過這次對話,美國應該了解到中國對于一些問題的看法,特别是在美對華企業的不公平對待上。”王勇表示,如今中美關系可能出現很多問題,對話将有助于了解彼此情況、減少由于猜忌造成的誤判。

他建議,中美雙方應該持續增加兩國上司人、各層級官員、非政府組織、學術界以及群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月3日表示,中美經濟關系根植于兩國共同利益,本質是互利共赢。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妥處分歧、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推動中美經濟關系穩定向前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