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羅卓英是何許人也,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他的名字雖然沒有薛嶽、杜聿明等人被人熟知,但當年在國民黨軍隊體系中他可是蔣介石相當器重的重将。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羅卓英7歲時便踏入了鄉村的私塾開始求學之路,并于1914年從當地的官學畢業。随後的一年,他邁入了大埔中學繼續深造。自幼,羅卓英便對詩詞與古文情有獨鐘,他在大埔中學度過了一段充實的學習時光,直到中學畢業。之後,他還曾短暫地擔任過教師的職務,傳授知識給學子們。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投筆從戎思救國

羅卓英在1918年選擇投身軍旅,北上參加保定軍校的考試,雖然首次未能成功,但第二年他成功考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在軍校期間,他結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兩人結為深厚的友誼。是以,羅卓英後來成為了陳誠派系的主要骨幹和智囊人物。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陳誠

羅卓英既是陳誠的得力幹将,也是土木系的智囊,其地位僅次于陳誠。每當陳誠晉升高位,羅卓英都會繼任其之前的職位。是以,他在第18軍以及整個土木系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一旦陳誠不在,他必定是号令“土木系”的唯一人選。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由于羅卓英與陳誠的關系密切,他也深受蔣介石的重視。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尤其重視陳誠、羅卓英等人上司的部隊,視為他的第一親信嫡系部隊。羅卓英因其出色的能力和智慧而被蔣介石器重。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上高戰役的完全勝利

1937年以後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日本侵略者雖然一步步蠶食國土,但其日子也并不像他們自己宣揚的那麼順利。日軍長沙戰役受挫之後,深感必須首先消滅或趕走贛江、撫河流域一帶的國民黨野戰軍,掃清障礙,才能直搗長沙右側,打通粵漢鐵路,便于1941年3月發動了鄱陽湖掃蕩戰。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師團、池田混成旅團,及遠藤少将指揮的第三飛行團組成的掃蕩部隊,共出動了四萬餘人,飛機百餘架,坦克四十餘輛,分三路合擊第十九集團軍的指揮中心上高。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怎麼也沒有想到平日裡看起來散兵遊勇的國民黨部隊會在這個地方讓他們折戟沉沙。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羅卓英指揮劉多荃的第四十九軍、李覺的第七十九軍、王耀武的第七十四軍和趕來增援的七十二軍李良基師,共六萬餘人,采取兩翼牽制敵軍,使其不能形成合圍之勢,并大膽集中重兵,轉移外線,誘敵從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帶殲滅敵人的戰略。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這場戰鬥中,日本三十四師團幾乎被全殲,該師團步兵指揮官宕永少将因重傷至斃。據當時戰報說,日軍被斃傷24000餘人,被俘72人。羅卓英是以役而獲青天白日勳章。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戰争雖然離不開羅卓英的戰略指揮,但是王耀武率領的74軍展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令蔣介石刮目相看。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王耀武

令人惋惜的遠征軍

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貪婪無度,已深陷中國戰場泥沼,卻仍妄想将整個東亞收入囊中。面對如此猖獗的日軍,美國、英國與中國聯手,共同組建聯合軍隊,誓要與之抗争到底。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1942年4月2日,國民黨最高軍事委員會委任羅卓英将軍為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接受史迪威将軍和英軍太平洋戰區司令的指揮(這種安排也最終導緻了三國聯軍的敗局)。在經曆數次與日軍的對峙和較量後,中美英聯軍決定在瓦城附近與日軍展開一場生死決戰。然而,他們卻未能充分重視通往臘戌的要道——東枝等地的防守,而是采取守株待兔的政策,靜待日軍前來攻擊瓦城。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然而,日軍并未采取正面強攻的戰術,而是采取迂回戰術,分兵兩路,一路佯攻瓦城,另一路則偷襲東枝。在占領東枝後,得知羅部軍隊集結于瓦城,便迅速調動機械化部隊猛攻臘戌。當史迪威和羅卓英兩位将軍獲悉臘戌告急時,已來不及調兵遣将前往救援。28日,臘戌失守,瓦城随即陷入被包圍的困境。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史迪威和羅卓英兩位将軍這才如夢初醒,急忙下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方向撤退,并緊急支援八莫等地,試圖先穩固後方,再圖謀進取。然而,一切已為時太晚,日軍在占領臘戌後,繼續沿東線快速推進,5月3日,一舉拿下中緬邊境重鎮畹町,并迅速向莫八等地發起攻擊。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邊境重鎮騰沖淪陷了。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至此,十萬入緬軍的退路被徹底切斷。5月1日,史迪威和羅卓英兩位将軍無奈下令放棄瓦城,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大撤退。全軍被迫舍棄車輛辎重,突破日軍重重封鎖線,進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嶺之中,穿越原始森林。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一部分軍隊于8月初艱難傳回滇西;而羅卓英将軍的長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師則曆經巴曼克、曼坎、荷馬林、泰南等地,最終進入印度。此次入緬作戰的十萬大軍,損失慘重,多達五萬餘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撤退途中不幸犧牲。第二○○師師長戴安瀾将軍因重傷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英勇犧牲,令人痛惜不已。

他在抗日戰争中一戰封神,指揮遠征軍失誤痛失全局,最終客死台灣

抗日戰争勝利後,羅卓英還在東北主持過一段時間和解放軍對抗的工作。在曆史大勢的選擇之下,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時代的步伐。羅卓英在東北面對解放軍依然是束手無策,隻能跟着蔣介石飛往台灣。1961年曾經叱咤風雲的一代名将最終落得個客死他鄉的結局,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