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三大樂舞都有哪些?

作者:趣說曆史

唐朝三大樂舞包括《七德舞》、《九功舞》和《上元舞》。以下是關于這三部樂舞的詳細介紹:

1.《七德舞》:

唐朝三大樂舞都有哪些?

原名《秦王破陣樂》。它是在唐武德三年(620年)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下令創制的,起初是為紀念他在平定劉武周時所取得的勝利。這首樂舞原本是一首凱歌軍樂,戰士們随着音樂起舞,形成了一種獨特形式的軍舞。舞者多達一百二十八人,全部披甲持戟,如同在戰場上一般,铠甲上裝飾着銀飾,光彩奪目。觀者看後無不熱血沸騰,仿佛也要随之沖鋒陷陣。這首樂舞在唐代極為著名,但遺憾的是,如今已經失傳。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還創作了一首詩名為《七德舞》的作品,這是一首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的叙事史詩,詳細叙述了李世民建立唐王朝的經過以及他即位後所推行的善政。

2.《九功舞》:

唐朝三大樂舞都有哪些?

原名《功成慶善樂》。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在慶善宮宴請群臣,并賦詩十首以慶祝功績。後來,這些詩被樂府譜曲演奏,形成了《功成慶善樂》。舞童共有六十四人,他們頭戴進德冠,身着紫褲褶,長袖飄飄,漆髻高束,以緩慢而莊重的動作表演,象征着文德洽和、天下安樂。後來,這首樂舞被修入雅樂,成為祭祀時的文舞。

3.《上元舞》:

唐朝三大樂舞都有哪些?

傳為唐高宗所創。上元三年(676年)十一月三日,高宗下令新造《上元舞》。這首樂舞被視為唐代的雅樂代表作,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和先祖。由于先前的《慶善樂》音調過于柔和,不适合用于降神驅邪,而《破陣樂》的韻律又不符合雅樂的要求,是以高宗特意創作了《上元舞》作為祭祀時的專用舞曲。

這三部樂舞在唐代均享有極高的聲譽,不僅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也展示了唐代樂舞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内涵。雖然這些樂舞在現今已經難以重制,但它們的影響和地位在樂舞史上仍然不可忽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