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作者:王新喜

文/王新喜

近期中國中車最近在保加利亞高鐵項目競标中被歐盟從中作梗,踢出了局,該事件引發了業内熱議。原因是中車報價太低,比保加利亞估算的成本還低46.7%!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這件事情簡單說一下就是,保加利亞的訂單是20列推拉式電力動車組及15年維保,意向價格為6.1億歐羅(47.8億人民币)。Talgo報6.2億,中車四方直接砍一半,報3.1億(平均1.2億人民币一列)。過低價格引起歐盟的補貼懷疑,進而逼中車出局。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中國高鐵競标保加利亞,因為報價過低而被取消競标資格這種事情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讓國人意識到,原來價格低也有錯。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當然,這件事情可以看成是歐盟的貿易保護,但從歐盟的立場與擔憂來看,也值得思考。因為高鐵不比卡車,是一套工程系統,造價大機率差距不會過于懸殊。

從歐盟的角度,一條鐵路進去,雖然通訊信号動力等是中國标準,但也要嚴格按照歐洲标準生産,後面維護保養團隊也要在歐洲本土,很難把成本降到比成本還低46.7%的水準,因為你哪怕走量采購國内crh2a這種最便宜的早古型号單列都是過億的,何況加上定制、運輸、維保成本,保加利亞的高鐵競标一列隻要1.2億?這讓對方難免生疑。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是以,隻有人家一半的競标價難免讓人生疑,這就讓他們聯想到這背後有沒有補貼,是不是品質有問題,或利用供應鍊能力疊加低價傾銷的競争手段,又或者是不是壓榨員工與供應商利潤換來的。其實不僅歐盟這麼思考,國内很多網友也這麼看。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如果不是,那麼甯願虧損也要來搶市場,到底是圖什麼?而早在2023年7月份,歐盟《外國補貼條例》正式生效,這個條例旨在阻止企業獲得外國一些不合理補貼進而獲得市場競争優勢,歐盟已經将《外國補貼條例》作為來排斥其他外國企業進入以超低價惡性競争的工具。

從正常的邏輯來看,中國高鐵技術是一張代表中國制造的名片之一,我們在高鐵上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從動車組研發、鐵道工程建造、列車控制技術、供電技術、鐵路排程技術、高鐵網絡營運管理技術、磁懸浮技術、牽引系統、轉向架和制動器等核心技術全部自主掌控。

目前大陸已經投入營運350公裡時速的高鐵,600公裡時速的高鐵也已經研發出來,截至2023年底,大陸的高鐵通車裡程超過4.5萬公裡,已經建立起了全球營運裡程最長的高鐵系統。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中國新造地鐵和高鐵全部使用自主研發列車,日本全部使用自己的新幹線,歐盟也一樣。

但全球很多國家的思考邏輯是,先進制造技術要有溢價的。中國高鐵本身是掌握了先進技術,但以這麼低的價格來競标在他們看來就有點看不懂了。在國外看來,一家企業的核心目标是為了賺錢,如果你做生意,不圖錢,那到底圖什麼呢?既然看不懂,那麼不如就直接拒絕就好了。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為什麼會讓保加利亞認為我們另有所圖呢?實際上除了歐洲日本,高鐵本身其實很少有能盈利的。即使在美國建高鐵,由于美國地廣人稀航運發達,百分百也是虧錢的。

其實很多時候,别的國家不願意做的虧本生意,我們願意做,是因為我們國内太卷了,我們對出海擴大市場的渴望太強烈了,而在國内市場,以虧損搶市場,先做大市場再考慮盈利的做法幾乎成為很多行業、很多企業的一種慣用的競争思路。

但在國内,消費者是吃這一套的,畢竟,企業之間的價格戰,最直接的獲益者就是消費者。

是以,中車這樣超低價競标,在我們看來,是讓他們獲得了好處,相當于半援助的性質了,但是站在對方長期考慮的立場,這卻是讓他們的高鐵行業産業鍊上下遊沒有了活路。歐盟與中國一樣,都是掌控了高鐵的核心技術,他們的擔心是,如果中車以這麼低的價格競标并且獲得了訂單,如果又便宜又好用,那麼整個歐洲市場,未來的高鐵承建,就沒歐盟什麼事了。

是以,他們打壓這種超低報價,本質是有着對整個歐盟高鐵産業鍊上下遊、相關産業未來生存發展的整體考慮,雖然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貿易保護。

是以,這值得我們反思,我們高鐵技術先進,為什麼要低于它國預估的成本那麼多去競标?

人家出标方已經給出了成本标價,為何還無視出标方高昂的人工以及材料成本,爆出一個比出标方成本要低得多的标價?該賺的錢為何不賺?别人願意給你的利潤為何要放棄呢?這難免讓對方擔心,你千山萬水來競标,到底圖什麼?這是合作共赢,還是要去打砸人家飯碗。

給我們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而早在3月14日,俄羅斯價值200億美元的首條高鐵,莫斯科至聖彼得堡高速鐵路項目開工建設。承建方選擇的是歐洲某家公司,也沒有選擇中國企業。這背後是什麼原因,也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這給我們走出去的企業提個醒,不要把國内那種卷到極緻的經營模式帶到國外,這卷掉的是國内企業利潤和技術進步,損失的是員工福利與工作時長和健康,不利于國内企業在海外市場建立良好的聲譽,反而容易招緻一些市場的抵觸,讓中國企業出海遭遇更多的偏見與打擊。

中國産品的殺手锏一直是便宜,不管是不是技術領先,本身來說,從企業利益角度,從員工薪資待遇角度,擁有核心技術,就要有品牌溢價。

如果在擁有高技術的基礎上,還比保加利亞估算的成本價還低了46.7%,這種以虧損換市場、不給别人留活路的路子,其實是不利于國内企業出海的。

我們的企業需要思考改變一味打價格戰的路子去出海,而是要學會入鄉随俗,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能夠讓别人覺得是品質、身份的象征,能夠讓人放下顧慮,你是依靠産品本身在競争,核心目的是為了賺錢,以虧損搶市場的路子,在海外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固有印象下,會有重重阻力。

中國中車被保加利亞高鐵踢出局,給中國企業出海提了個醒

而中國要成為真正的制造大國、強國,本身也需要給自己留利潤,同時提升勞工的福利,這是産業更新本身要達到的目标。

如果出海一味打價格戰的模式去競争,别的國家本土企業都沒有活路了,站在對方的利益立場,肯定不願意讓你進來。是以,我們需要改變中國企業總是搞價格戰的固化印象。要學會按照海外市場的标準去定價,給自己留利潤,給他人留活路,甯願前期市場佔有率少占一點,形成共赢格局,真正融入當地市場。

我們搞産業更新、擁有自主制造技術是為了給自己謀福利,提升自己勞工的福利與工資,這必然要在建立在一定利潤的基礎上。低價先搶占市場,然後再通過後續維護、其他增值項目,以及長久經營等慢慢回收成本,這種思路在目前偏向于本土保護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可能會越來越難,中國勞工努力做出犧牲給世界提供廉價産品,卻不被買賬,這背後的邏輯或許值得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也意味着這種競争模式或也需要改變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