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四大女詩人詩詞賞析

作者:每日精華

在唐朝這個詩歌的盛世,不僅湧現出了衆多的男性大詩人,也出現了不少才華橫溢的女性詩人。其中,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采春被并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唐朝四大女詩人詩詞賞析

李冶

李冶(約730年~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是唐朝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她自幼便顯露出極高的才情,6歲時父親令其詠薔薇,她作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11歲時,李冶就被父母送去道觀出家。身為女道士的李冶不改生性浪漫之氣,善彈琴,工格律,她與陸羽、釋皎然、劉長卿等人交往甚密。後來,她的才華被唐代宗所賞識,被招入宮中。不幸的是,李冶遭遇了政治巨變。李冶的才華被叛軍所看重,被要求寫詩歌頌新朝,李冶無力抗拒!而皇帝再次傳回都城之時,李冶被下令處死。一個暮年的女詩人,面對政治巨變,身在其中,無可奈何,隻能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賞析:以簡潔而精練的文字,通過獨特的對比,展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詩中“至近至遠東西”,道出了空間距離的相對性;“至深至淺清溪”,則揭示了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的自然之理。“至高至明日月”,強調了日月的高遠明亮,而“至親至疏夫妻”更是以犀利的筆觸,點出了夫妻關系的複雜與微妙。

《寄校書七兄》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餘。

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賞析:這首詩是李冶寫給一位任校書郎的“七兄”,從詩中内容可知此人當時正在從烏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此詩首聯從眼前心境說起,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歲月餘”三字除寫時令,還兼帶些遲暮之感。颔聯點出“寂寞”,卻又不是在說自家,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憂,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頸聯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寫水程,寫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下句寫陸程,寫“星”曰“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尾聯則引用典故,希望七兄在經過大雷岸時,不要忘記給自己寄幾個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明月夜留别》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賞析:這首詩前二句是寫兩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時情景,後二句轉而描寫離别後情景。作者是個女子,從末二句的口氣來看,第三句中的“人”也應該是指一位女子。她不僅離别有情,别後相思也依然有情。這從“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啟下的意義。從承上講,前二句雖然月無聲,隻有光,但就如同人無語卻有情一樣,都是有情物,而此處說“人似月”,就是說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樣,仍是有情物。從啟下講,月亮每天夜裡從雲中映射到水中,又從水中爬到層城,年年歲歲,周而複始,表現其時間之長,而“人似月”,正是為了說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說明其相思時間之長之久。月亮皎潔無聲,離人相思無語,其情卻如同月光,雲間、水上、層城,無處不在。足見相思之深沉、綿密,如詩如畫。

詩從月光下離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閨女的獨自相思,從頭至尾都将人、月合寫,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寫得十分有情味,又别緻。

唐朝四大女詩人詩詞賞析

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長安(今西安)人,是唐代樂伎、清客,蜀中女校書、詩人。薛濤八九歲通詩律,居浣花溪,創薛濤箋。父親薛鄖在京城長安當官,學識淵博,把這個唯一的女兒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薛濤紅得發紫,不少人想找韋臯都會先找薛濤“走後門”,薛濤性格狂逸,來之不拒,但卻全部将之上交,一分不留。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她朝思暮想,滿懷的幽怨與渴盼,彙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薛濤一生作詩500多首,然而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90餘首。

《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将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複哀吟。

風花日将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賞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渴望和相思之苦。詩中通過描繪花開花落、春鳥哀鳴等自然景象,抒發了時光易逝、佳期難再的苦悶之情。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知音的渴求,希望能夠找到一個了解自己的人,共度人生。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賞析:此詩前兩句主要是寫景,描繪送别的凄涼景象。水國之夜籠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寒冷的月色與夜幕籠罩中的山色渾為一色,蒼蒼茫茫,令人凜然生寒。後兩句主要是抒情,寫惜别的深情。離别之後,友人相距千裡,隻有通過夢境來緩解相思之苦。

《題竹郎廟》

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

何處江村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

賞析:此詩前兩句主要是寫景,描繪送别的凄涼景象,竹郎廟前古木參天,綠蔭蔽地,夕陽西沉時,山似乎更綠了。後兩句主要是抒情,寫惜别的深情,從江村中傳來的陣陣笛聲,每一聲都是迎接郎君的曲子。整首詩情景交融,從廟前的景色到笛聲,表現出詩人的離愁别緒。

唐朝四大女詩人詩詞賞析

魚玄機

魚玄機,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她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魚玄機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她的代表作品有《賦得江邊柳》、《江陵愁望有寄》等。其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一句是千古名句,此詩以無價寶比有心郎,闡述了女子對愛情的重視和追求;以易求反襯難得,訴說了愛情追求的艱難與痛苦。

《賦得江邊柳》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

賞析:此詩首聯一二句,寫柳色、柳姿,語句對偶:“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翠色”,是指柳樹的顔色。“連”,不是一棵樹,是一片。如果詩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邊柳,那麼“荒岸”這兩個字,就有意義了。秋天中柳樹的翠色,應該是衰老的顔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種蒼老的美,暗示着詩人已身心疲憊。草木枯黃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說明詩人自己的生存環境,環顧四周,不知哪裡是自己的人生歸宿。

詩人想:煙波渺渺,隐隐約約中,依稀能看見遠方的樓宇,這些樓宇才是詩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可惜,溫馨的家庭生活離自己太遙遠了,可望而不可及。

《江陵愁望有寄》

楓葉千枝複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賞析:以簡潔而生動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充滿離愁别緒的畫面。詩中通過“楓葉千枝複萬枝”的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茂密的楓葉林中,感受到秋日的蕭瑟與寂寥。而“江橋掩映暮帆遲”則進一步烘托出詩人望眼欲穿、等待友人歸來的焦急心情。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這一句,更是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比作源源不斷的西江之水,日夜東流、永不停息。這種比喻既貼切又富有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詩人内心深處的牽挂與眷戀。

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楓葉、江橋、江水等意象的運用,使詩歌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同時,詩人通過對自己内心的細膩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那份真摯而深厚的友誼。

《贈鄰女 / 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賞析: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女子的愁苦與哀怨。首句“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通過女子羞見日光、無心梳妝的描寫,凸顯出她内心的愁苦。而“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以無價寶與有心郎相對比,鮮明地表現出愛情的難得與珍貴。

接着“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進一步刻畫出女子的孤獨與痛苦。在無人之時,她隻能默默垂淚,暗自斷腸。最後兩句“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則顯示出女子的自信與無奈,她有自己的驕傲,然而現實卻讓她無法如願。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深入地展現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既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又透露出對現實的無奈。詩歌語言簡潔,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讓讀者深切感受到女子的哀怨與深情。

唐朝四大女詩人詩詞賞析

劉采春

劉采春,生卒年不詳,淮甸(今江蘇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劉采春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她歌唱得尤其好,有夜莺般的嗓子,歌聲響遏行雲,餘音繞梁不絕。她的代表作品有《啰唝曲六首》等。

《啰唝曲六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恐太陽偏。

莫作商人婦,金钗當蔔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别日,隻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

昨日北風寒,牽船浦裡安。潮來打纜斷,搖橹始知難。

賞析:這組詩主要描寫了商人婦的離愁别緒,抒發了詩人的幽怨之情。詩人對夫君稽留他鄉遲遲不歸充滿幽怨之情,時而懼怕自己年華逝去、人老珠黃,時而又自作寬慰之語,心情十分複雜、沖突與痛苦,可謂愁腸百結,凄婉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