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四大女诗人诗词赏析

作者:每日精华

在唐朝这个诗歌的盛世,不仅涌现出了众多的男性大诗人,也出现了不少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其中,李冶、薛涛、鱼玄机和刘采春被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唐朝四大女诗人诗词赏析

李冶

李冶(约730年~784年),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唐朝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她自幼便显露出极高的才情,6岁时父亲令其咏蔷薇,她作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11岁时,李冶就被父母送去道观出家。身为女道士的李冶不改生性浪漫之气,善弹琴,工格律,她与陆羽、释皎然、刘长卿等人交往甚密。后来,她的才华被唐代宗所赏识,被招入宫中。不幸的是,李冶遭遇了政治巨变。李冶的才华被叛军所看重,被要求写诗歌颂新朝,李冶无力抗拒!而皇帝再次返回都城之时,李冶被下令处死。一个暮年的女诗人,面对政治巨变,身在其中,无可奈何,只能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赏析:以简洁而精练的文字,通过独特的对比,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至近至远东西”,道出了空间距离的相对性;“至深至浅清溪”,则揭示了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自然之理。“至高至明日月”,强调了日月的高远明亮,而“至亲至疏夫妻”更是以犀利的笔触,点出了夫妻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赏析:这首诗是李冶写给一位任校书郎的“七兄”,从诗中内容可知此人当时正在从乌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此诗首联从眼前心境说起,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还兼带些迟暮之感。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颈联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写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尾联则引用典故,希望七兄在经过大雷岸时,不要忘记给自己寄几个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赏析:这首诗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月亮皎洁无声,离人相思无语,其情却如同月光,云间、水上、层城,无处不在。足见相思之深沉、绵密,如诗如画。

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唐朝四大女诗人诗词赏析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西安)人,是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父亲薛郧在京城长安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薛涛红得发紫,不少人想找韦皋都会先找薛涛“走后门”,薛涛性格狂逸,来之不拒,但却全部将之上交,一分不留。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薛涛一生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

《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相思之苦。诗中通过描绘花开花落、春鸟哀鸣等自然景象,抒发了时光易逝、佳期难再的苦闷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求,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共度人生。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赏析:此诗前两句主要是写景,描绘送别的凄凉景象。水国之夜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令人凛然生寒。后两句主要是抒情,写惜别的深情。离别之后,友人相距千里,只有通过梦境来缓解相思之苦。

《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赏析:此诗前两句主要是写景,描绘送别的凄凉景象,竹郎庙前古木参天,绿荫蔽地,夕阳西沉时,山似乎更绿了。后两句主要是抒情,写惜别的深情,从江村中传来的阵阵笛声,每一声都是迎接郎君的曲子。整首诗情景交融,从庙前的景色到笛声,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唐朝四大女诗人诗词赏析

鱼玄机

鱼玄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鱼玄机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她的代表作品有《赋得江边柳》、《江陵愁望有寄》等。其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一句是千古名句,此诗以无价宝比有心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重视和追求;以易求反衬难得,诉说了爱情追求的艰难与痛苦。

《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赏析:此诗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着诗人已身心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赏析: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诗中通过“枫叶千枝复万枝”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茂密的枫叶林中,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寂寥。而“江桥掩映暮帆迟”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望眼欲穿、等待友人归来的焦急心情。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一句,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比作源源不断的西江之水,日夜东流、永不停息。这种比喻既贴切又富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与眷恋。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枫叶、江桥、江水等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真挚而深厚的友谊。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愁苦与哀怨。首句“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通过女子羞见日光、无心梳妆的描写,凸显出她内心的愁苦。而“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以无价宝与有心郎相对比,鲜明地表现出爱情的难得与珍贵。

接着“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进一步刻画出女子的孤独与痛苦。在无人之时,她只能默默垂泪,暗自断肠。最后两句“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则显示出女子的自信与无奈,她有自己的骄傲,然而现实却让她无法如愿。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地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既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又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的哀怨与深情。

唐朝四大女诗人诗词赏析

刘采春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省淮安)人,伶人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刘采春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她歌唱得尤其好,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不绝。她的代表作品有《啰唝曲六首》等。

《啰唝曲六首》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赏析:这组诗主要描写了商人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了诗人的幽怨之情。诗人对夫君稽留他乡迟迟不归充满幽怨之情,时而惧怕自己年华逝去、人老珠黄,时而又自作宽慰之语,心情十分复杂、矛盾与痛苦,可谓愁肠百结,凄婉动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