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外留學包治百病?什麼樣的家庭孩子适合海外留學?

作者:莎莎嘉嘉站起來

#精品長文創作季#

作者簡介:

艾老師 ------留學服務行業10餘年從業經曆,幫助若幹學生申請到心儀院校。除了大量的案例積累帶來的總結,同時作為一名家有兒女的母親,也一直思索着留學在一個人的教育、成長中扮演的角色。最終形成以下文字,希望對有意走這條路的家長和學生有所啟發。

本号已獲作者授權

一、什麼樣的孩子和家庭适合海外留學

首先,什麼樣的中國孩子和家庭适合選擇這條路徑,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備選?

我之是以用備選這個詞,是因為大部分人(家庭)并不是一開始堅定地走在出國留學這條路上,或者說,我們并不是一開始就給孩子選擇了雙語幼稚園-國際學校-出國讀書這條道路,而是一邊走一邊主動移至(或者被迫踏進)這條路上,或因為孩子本人強烈要求、非常向往,或因為孩子本人不适合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得已而選擇。

是以,這篇文章适用于有一定經濟能力、對出國留學這個路徑抱有不确定想法、但又有意為孩子選擇出國接受大學大學及其以上高等教育的家庭。

海外留學包治百病?什麼樣的家庭孩子适合海外留學?

就孩子本人而言,那些有鮮明的個人特點、深入的思考力、且擅長輸出的孩子更容易适合西方教育。衆所周知,中國和西方教育體制的差別,不僅僅在于語言表達,更在于思維方式和習慣模式;我們從小習慣了從衆、标準化、被灌輸的教育方式,而西方教育則偏愛個性化表達。換句話說,隻一味強調自己是N好學生而不呈現自己的個性是不占優勢的,因為教授們想看到,并不是你在國内傳統評價體系裡如何如何優秀,而是你是誰、你想幹什麼。(無論是面試還是申請,請牢記這一點)你的标準化考試分數,僅僅意味着你有基本的語言水準和學習能力。

他們更想看到的是:你為什麼想學這個領域,你做出了怎樣的準備和努力,你在這方面有什麼期望,你為什麼适合這裡;或者說,他們想知道的,不是你如何送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而是一個非常符合邏輯與常識且又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這就意味着,學生本人要有明确的自我認知和專業見解,深度地挖掘出來、準确地表達出來,去感染别人,讓别人認同。這種思考力和表達力不僅僅對于被錄取是重要的,在國外學習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授們考察的學生的輸出力,不僅僅包括解答題目,還包括課堂分享、小組作業貢獻、論文寫作。

海外留學包治百病?什麼樣的家庭孩子适合海外留學?

其二,自我管理和調适能力強的孩子更适合出國留學。這一點無需贅述,畢竟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和文化,大部分事情都得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處理,包括時間配置設定、财務管理、生活安排、人際關系等等。總之,一個有個性、有成長性、獨立意識和自學能力強、擅長自我管理的孩子會更适應出國留學。

二、 海外留學的一些困惑

事實上,我們大部分家庭可能面臨的兩難境地就是經濟,這留學百萬或者幾百萬,如果花去供孩子出國留學了,那麼就今後不能用于支援孩子買房了;而我們之糾結和猶豫的點也在于此,這筆錢在家庭資産上的比重不小,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既然這筆錢的使用人和受益者本來就是孩子自己,那麼,就讓他參與進來抉擇,讓他在受益的同時,也要承擔壓力、學會擔當(至少我們要慢慢引導孩子去選擇去承擔)。我們可以給予建議、提供參考,但把最終抉擇權給予孩子;如果說他有勇氣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相信,他們會有勇氣和能力去克服留學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讓這段經曆更有收獲、更為出彩。

當然,如果是大學就開始留學生涯,這個教育費肯定還是很可觀的(港澳新、的費用要略低一些,東歐、日韓 東南亞再低些,但是也是幾十萬近百萬的支出,而英美發達地區,大學費用加上生活費,可能涉及到數百萬的經濟支出)。是以說到留學,我們還必須得考慮到家庭經濟實力和未來規劃,這是毋庸置疑的。不僅會考慮經濟供給的可行性,也會考慮到經濟投入産出的價值性。

海外留學包治百病?什麼樣的家庭孩子适合海外留學?

畢竟在現如今的經濟大環境中,教育也不再是穩賺不賠、或者是短期獲利的買賣了。可以說教育更多的是一種中遠期投資。

是以我認為把出國留學視為孩子的逆襲方式或翻身手段,完全是不可取的;至多它也就是各方面的保底,或者錦上添花而已。是以,對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及普通孩子,沒必要孤注一擲或砸鍋賣鐵非要送他出國留學或者非要去某個國家;相反,如果我們降低期望,放平心态,就把幾十百把萬或者數百萬、幾年的時間當作是孩子這一生中難得的經曆、向外探索的體驗,相信它遲早會被孩子轉化成為人生中的寶貴财富。

是以結論就是:如果孩子本人的特性在應試教育并不占優,或者願意去體驗和經曆更新的教育模式,那麼我們不妨根據家庭經濟能力,改換賽道。

再說細一點,說起留學有些家長可能還有誤區,以為一定是幾百萬才行,并不是。

現在全球一體化的程序,大陸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多元化招生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升學的賽道确實更多了。家長确實可以根據家庭經濟實力,關注不同國家的、不同層次的留學;可以關注大學階段,也可以關注研究所學生階段的留學;還可以關注國内中外合作大學以及高校的中外合作項目,為後一階段的留學做好準備。

身邊也有例子,在國内讀了一般大學的孩子最後讀了海外的授課型碩士(1-1.5年),成功拿到當地和專業相關的工作OFFER,另一個是讀了國内的中外合作大學,最後在海外讀了授課型碩士也成功在當地拿到了和專業相關的工作OFFER,海外的授課型碩士一般是1-15年,在學制上對女性更友好,還一定程度避開了國内的研究所學生内卷和就業内卷。是以國内大學+海外碩士的路子,這種方式也是比較适合相關家庭和孩子的。

三、關于留學機構的選擇

留學有很多路徑, 有些是從小就決定要如此;很多是初三,高中開始進入國際體系;還有是高二開始過語言關,然後讀一年預科等。這些都是因人而異,其實路徑一直在那裡,根據孩子的和家庭情況來規劃即可。

最後簡單說說關于留學機構的選擇。

我個人覺得追根究底,人與人、人與事之間産生聯系,其實都源于深層次的某種奇妙的相似。如果個人隻沉迷于被夢校錄取、從此萬事大吉的光環中,那麼他就很容易被吹噓得天花亂墜的機構所吸引。一個穩健、周到、以平常心待之的人,也會像對待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樣,有追高、居中、保底幾套擇校方案,更在意學校是否适合自己。

是以,面對各個機構,隻需要看看他們以前的案例,根據自己孩子的綜合情況(畢業學校、GPA、考試分數、個人背景)去套一下,看看借鑒得出的學校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另外呢,再判斷一下,分管老師們的責任心和經驗如何,孩子是否信任和認可他們、與他們是否氣場契合(這一點至關重要,畢竟是合作工作嘛,大家彼此信任才能産生出1+1大于2的神奇效果)。

市場上的價格都是透明的,可以參照,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畢竟來說,大家要合作長達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的時間,這期間愉悅合作、最終産出滿意相比于幾千、上萬的差價更為重要。

海外留學包治百病?什麼樣的家庭孩子适合海外留學?

關于申請學校,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太糾結于學校排名是前30,前50,還是前100,最為重要的是,孩子對于專業的選擇,對于教授研究方向的喜好(尤其對于研究所學生和博士教育),對于畢業後的規劃(這所學校更有利于直博還是就業,所處環境孩子是否可以适應)。

總之,現世現狀,教育的角色也就是一段人生經曆,而非一份通向光明坦途的保證;我們家長對于孩子的作用也就是保底,而非撥高( 畢竟孩子最終發展的綜合變量很多,這是無法提前量化)。

以平常心對待這個事情,在平時家庭教育中多與孩子商量和探讨這個方案,共同決策;同時做好當下之規劃和準備,循序漸進,因上努力果上随緣,不憂不懼,才是正途。

并不是說一時沒申請到理想的學校,孩子的前途就被暗淡了,如何如何了。

其實說到底,檢驗教育效果最直接的就是職業競争力,不管是否留學,孩子們最終還是都要回歸到社會與社會建立連接配接。

一句話:海外留學拯救不了你,但是會給你提供更多的可能,這也是事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