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部影片票房近100億,春節檔半數影片撤檔,專家:電影行業頭部集中化特征愈發顯著

四部影片票房近100億,春節檔半數影片撤檔,專家:電影行業頭部集中化特征愈發顯著

曆經撤檔風波,電影行業向頭部集中化特征愈發顯著。

據貓眼專業版資料,截止2月24日元宵節,今年春節上映的四部影片《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熊出沒》總票房達到近100億元。此前,同時上映的另外四部影片《我們一起搖太陽》《紅毯先生》等已黯然宣布撤檔。

四部影片票房近100億,春節檔半數影片撤檔,專家:電影行業頭部集中化特征愈發顯著

(圖源:貓眼專業版)

“不止是春節檔,目前電影行業向頭部集中化的特征越來越顯著,關鍵在于電影這一産品的網際網路屬性。”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研究員彭健告訴九派财經記者:“如果将電影看作工業化産品,行業内一旦産生馬太效應,強者就很容易擊垮弱者,這不利于電影的均衡性和豐富性,但也是必然的。”

影行天下CEO安玉剛也告訴記者:“去年春節檔排名第4、第5位的《無名》和《深海》最終都取得了近10億的票房。而今年4部影片撤檔的特殊情況,說明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商品更加貼近傳統商品的競争邏輯,行業成熟發展後趨向于頭部集中化時代。目前,幾大頭部影片分庭抗禮,也并未形成壟斷。”

【1】電影市場新趨向:頭部集中化

電影市場趨向頭部集中化,源于其網際網路屬性及社交屬性。

彭健認為,以往電影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一種娛樂和審美工具,需要斑斓多樣化;而如今,網際網路正深度影響觀衆走進影院的原因,電影已逐漸成為一種社交工具。一部電影隻要能形成網際網路話題,就能吸引更多人為了參與這一社交話題走進影院,繼而進一步引發讨論,形成典型的馬太效應,是以每個檔期都會有出圈爆款。

同樣在網際網路屬性影響下,彭健指出,以往業内可以根據反映一部影片藝術品質的豆瓣評分來判斷票房成績,基本上成正比;如今更關鍵的則是社交平台的點贊轉發指數、上映前的點映人數。同一檔期不可能産生四五個社會話題。

據貓眼研究院報告,2024年春節檔中,有84.2%觀衆隻觀影一部,13.3%的觀衆觀影兩部,僅2.2%觀衆觀影達到3部。安玉剛認為,如今每位觀衆在一個假期内選擇兩部電影以上的幾率很小,人們沒有精力和财力在同一假期觀看多部影片,而是偏向于選擇經過市場驗證的最熱門影片。

頭部集中化發展的另一大因素,則是影院排片的市場化競争。

據貓眼專業版資料,劉德華主演的影片《紅毯先生》撤檔前3日,在全國影廳排片率分别隻有1.9%、1.8%、1.5%。而春節8天假期中,《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四部影片票房占據了總票房的97.8%,排片比例懸殊。

四部影片票房近100億,春節檔半數影片撤檔,專家:電影行業頭部集中化特征愈發顯著

(圖源:貓眼專業版)

對于排片競争,安玉剛指出,“撤檔無非是片方沒有得到預期的商業回報,核心原因是影院在電影産業鍊中是成本壓力最大的,每天房租高昂,即便像萬達這類自建房地産,影院也是獨立核算的,哪部影片有更多人買票,影院經理自然會盡量多排場次。”

從更上遊角度而言,電影行業的投融資、發行環節也存在集中化趨勢。

彭健指出,目前頭部大片背後一般有15家以上出品方,4到5家發行方,捆綁着例如貓眼、萬達、中影等上市公司,擁有豪華的制作團隊、發行資源、線上平台及院線資源。而據記者統計,《熱辣滾燙》出品方包括新麗傳媒、中影股份、阿裡影業、閱文集團、騰訊企鵝影視等;《飛馳人生2》出品方也包括淘票票、貓眼微影、博納影業、中影股份、開心麻花、橫店影業、儒意影業、上影集團等。

“目前行業資源向頭部影片集中,确實不利于中小制作公司,”彭健說到,“不過,我們也需要頭部影片為社會創造巨大話題和IP,承擔起娛樂全民、 擴大市場的作用。”

【2】定檔、撤檔政策應更加成熟

近年來,影片撤檔逐漸成為“常态”,業内人士認為,這是電影行業正向靈活化、市場化發展。

實際上,以往每年重大檔期,都有中小體量影片遭受頭部影片“力壓”,最終票房慘淡。彭健透露,曾有春節檔影片在上映一天後就發現即将虧損,但當時缺乏撤檔意識,顧慮頗多;如今,經曆過一些調檔先例,包括“分線發行”的進一步啟發,影視公司越來越意識到可以更靈活地制定發行政策。

不過,彭健認為,今後撤檔不能隻是一個“撤”字,而要考慮“怎樣撤”,需要選擇更成熟的方案。

近日,《我們一起搖太陽》在撤檔聲明中提到“在檔期選擇上出現了重大失誤”,《黃貔:天降财神貓》則在聲明中強調“不得不與諸位提前告别”,部分網友質疑撤檔影片是“打不過就跑”。

實際上,《我們一起搖太陽》口碑優秀,系列前作收獲超十億票房。彭健認為,對于這類優質作品,可以在撤檔聲明中祝賀、緻敬競争對手以表尊重,并強調自身的差異化特征,例如“選擇另一個時間點向大家展示另類勵志”,将撤檔轉化為觀衆迎接影片二次上映的新期待。

而從早期選檔角度而言,“撤檔潮”也警醒中等體量影片應在選檔時更重視小長假、周末檔期。

“春節檔雖然時間更長,但其可容納的影片數量與小長假幾乎相同。”彭健指出,“若非《流浪地球》《封神》這類工業化、高成本電影,普通影片在小長假檔期中跑到前2,其價值會優于在春節檔跑上前4。就像如果你不能在大蛋糕裡切前四塊,還不如在一個小蛋糕裡去切前兩塊,這實際上是一種競争政策的考量。”

【3】中小成本影片的出路

在頭部集中化的趨勢下,未來中小成本影片應如何調整制片、發行政策?

在電影行業中,小成本影片能夠給新人提供探索的可行性,也能滿足小衆垂直市場的觀影需求,是行業工業化的展現。安玉剛認為,小體量影片要控制成本,考慮投入産出比,每一個量級的項目得到其相應的收入。

彭健指出,目前一些小體量影片隻在藝術聯盟院線上映,同時向電影頻道或網絡平台出售版權,另外參加一兩個國外電影節的展映或海外電影基金會,分賬後也能盈利;未來還可以通過分線發行在部分院線、地區上映。雖然,小體量影片的成功帶有偶然性,但找到一些差異化政策,創造出話題,還是能盈利甚至成為黑馬。

相比之下,彭健認為目前最受“擠壓”的反而是成本在5000-8000萬元的腰部電影,這類影片至少達到2億左右票房才能盈利,但在春節檔的激烈競争中可能成為“炮灰”。

作為決定一年票倉的關鍵特殊檔期,春節檔上映影片的成本較平日更高。據彭健介紹,春節檔頭部影片宣發、票補成本在6000-8000萬元;而《紅毯先生》撤檔前隻有8400萬票房,分賬後隻有3500萬元左右,可能連宣發費都覆寫不了。

除了在選檔時注重小長假檔期,彭健認為,腰部影片及其公司在制片階段有兩個選項,“其一是中制作去做小制作,将單片成本控制在兩三千萬,這樣隻要達到8000萬票房就有利潤。另一個選項則是走工業化大制作路線,真正進一步提升各環節的制作規格,将每一個鉚釘鉚母鍍得非常精美。總之,我們需要行業内大中小體量的影片都找到各自的政策和軌道,各得其所,形成結構均衡。”

九派财經記者 夏雯琪

【來源:九派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