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條百年老街的“老品牌”迎來“新春天”

作者:網信薊州
一條百年老街的“老品牌”迎來“新春天”

  2月10日,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遊覽。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新華社天津2月12日電(記者宋瑞、白佳麗)春節期間,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聚集地古文化街披上了節日盛裝,到處點綴着喜氣洋洋的“中國紅”。街上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楊柳青年畫、果仁張等中華老字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商家林立,吸引着八方來客在前來遊覽“打卡”。

長達687米的主街上,共有26個老字号和非遺店鋪,這些琳琅滿目的“老品牌”承載着百姓記憶。近年來,随着時代發展,津門老品牌不拼年齡拼活力,正在尋求煥然新生的新機遇。

一條百年老街的“老品牌”迎來“新春天”

  2月10日,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遊覽。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提起存續400多年的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懷抱紅鯉魚的胖娃娃形象就會浮現在人們眼前,傳遞着濃濃的年味。但近年來,楊柳青年畫卻反其道而行之,讓年畫不再隻是“過年的畫”。

位于天津古文化街的楊柳青畫店内人頭攢動。一對父子咨詢着“數字藏品”如何購買,年輕的情侶在試背印有“年畫娃娃”的帆布包。

“去年我們門店的年畫銷售額與文創産品銷售額明顯提升,并實作了五五開。”楊柳青畫店經理楊凱說。

不舍棄年畫市場的同時,畫社還依托經數十年搶救性保護收集到的6000多塊古版、2萬多張年畫,開發出了一批文創産品。人們記憶中的“胖娃娃”等經典元素,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印制在絲巾、挂件、瓷瓶上,再一次走入尋常百姓家。

“倚老賣新”的老字号,在“活化”中謀求發展。修葺一新的泥人張店鋪古樸典雅、古韻悠長。花木雕刻的櫥窗裡擺放着一件件“捏活人間百态”的彩塑作品,細微的人物表情、流暢的衣襟線條,令不少年輕遊客駐足仔細打量。

泥人張彩塑是中國泥塑領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為了讓非遺傳承發展得更好,早在十年前,泥人張傳承人就開始走進校園,義務教授學生傳統泥塑,引導和鼓勵未來一代熱愛傳統文化、傳承文化基因。

“非遺不能坐等年輕人的喜愛,而應主動擁抱更有活力的市場。”泥人張第六代傳承人張宇說,泥人張正努力融入青少年成長,同時,學生在創作中迸發的閃亮火花,也為泥人張傳統泥塑帶來新思路。

“文化是非遺的靈魂,加速建構多層次立體化保護傳承和傳播體系,培育起一批愛傳統文化、懂傳統文化的新群體,是時代賦予的新命題。”長期研究老字号的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文英說。

一條百年老街的“老品牌”迎來“新春天”

  2月10日,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遊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不同于泥人張的發展“新思路”,同樣坐落在街上的“中華老字号”企業桂發祥和果仁張則通過“抱團”制造“新賣點”,玩出了“新花樣”。

走進兩家老品牌攜手打造的“聯合店鋪”,各色小巧且便于攜帶的小麻花、益糖和高纖麻花,以及多種口味的瓜子和果仁包裝精美、琳琅滿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

“顧客可以一站式購買不同品牌的年貨産品。”在古文化街果仁張店鋪工作了14年的店長孫卓說,“我們的産品不斷創新,以适應老百姓的口味。現在光顧店鋪的年輕顧客越來越多。”

“老字号尋求新流量,在傳承文化價值的同時,創造出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天津市老字号協會會長、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路認為。

一條老街濃縮精彩萬千。張文英說,天津古文化街上的非遺、老字号品牌承載着世代相傳的技藝與文化精髓,唯有曆久彌新,才能真正綿綿不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