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肩蘇轼的豪放詞家,一本書帶你領略辛棄疾波瀾壯闊的一生。

作者:雲鑫周建鑫
比肩蘇轼的豪放詞家,一本書帶你領略辛棄疾波瀾壯闊的一生。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具有文才武略式的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和壯志未酬的坎坷遭遇,都化作了郁勃激蕩的詞作,感染了無數後人。

比肩蘇轼的豪放詞家,一本書帶你領略辛棄疾波瀾壯闊的一生。

黑龍江大學辛更儒教授是辛棄疾研究專家,曾經出版過《辛棄疾研究》《辛棄疾研究叢稿》等著作。近些年,辛更儒教授親身考察辛棄疾行蹤軌迹并把多年來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新資料加以補充,大力增訂了諸多挖掘到的辛棄疾及其後人生平的新史料,寫成了這部《辛棄疾新傳》。

《辛棄疾新傳》這本書在以其生平經曆為線索的同時,還特别注重他的詞作線索,通過探索每段經曆後的詞作背景、思想内涵、感情變化去展現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相關史料,解讀存世詩文作品,深入還原了辛棄疾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進一步揭開了辛棄疾生平的神秘面紗。

我将分四個部分來解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

辛棄疾自幼父親早逝,跟随祖父辛贊生活。辛贊對辛棄疾教誨有加,在亳州做官時,就找到當地最有名的詩人、教育家劉瞻,讓辛棄疾跟随他學習詩歌創作。

後辛贊任職行台尚書省,雖然是在金人麾下為官,但辛贊始終保持着對南宋朝廷的忠誠之心,一心求得南宋的統一,祖父的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在年幼的辛棄疾心中牢牢紮下根,為他日後成為堅定的愛國志士打下了基礎。辛棄疾長大後,兩入燕山參加科舉考試,實則是依照祖父囑托去考察金朝政府的山關要塞,敵人的力量裝備,為日後的起義做準備。

但辛棄疾的祖父沒有等到他起義的那天就去世了,祖父去世的時候正值金朝征兵征賦的紛亂時期,各個地方的起義不斷,其中尤以耿京起義最是轟轟烈烈。

此時的辛棄疾雖然才二十二歲,但已成長為智略超衆的文武之才,他先是召集鄉衆組建了自己的起義軍,然後又義無反顧的同耿京的起義軍聯合抗金并在軍中擔任掌書記。之後,辛棄疾帶領起義軍攻占東平,追殺了叛徒義端和尚 ,發動了膠州灣之戰,為耿京出謀劃策,并深入敵營擒獲叛徒張安國。他的這些英雄事迹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廣泛贊譽,由此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視。

第二部分:屢建奇功的青年時期

得到朝廷重視後的辛棄疾,急切地希望将自己收複失地的計劃全盤說出,于是開始尋找機會向朝廷獻計獻策,其中就包括讨論收複大計的《美芹十論》。

《美芹十論》是中國曆史上難得的一篇有大局觀的策論,是一部很好的軍事論著,有着很高的研究價值。《美芹十論》全書分審勢、查情、觀釁、自治、守淮、屯田、緻勇、防徵、久任、詳戰十論。

其中《審勢》《查情》《觀釁》三論具體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并指出“敵之可勝”。對當時誇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自治》《守淮》《屯田》《緻勇》《防徵》《久任》《詳戰》七論,主要論述如何加強戰備,激勵士氣,準備反攻以收複失地,重振河山。

全書從客觀形勢的分析中指出了戰勝金人,收複失地,統一中國的可能性,又從主觀上提出如何加強戰備,激勵士氣,準備反攻力量,以求把打敗金人的可能性變為現實,代表了宋代主戰派積極抗金的軍事思想。

除了《美芹十論》外,辛棄疾還寫了一篇《九議》,《九議》稱得上《美芹十論》的延續,是對自己收複失地政策的進一步展開。

但辛棄疾創作的萬言書最終因為議和派的阻撓沒有被采納,但他提出的種種政策卻引起了抗金派的強烈反響。

雖然良策千言并沒有獲得當局的實施應用,但辛棄疾則把這些良策用到了自己管轄的地方,通過把這些良策在自己管轄之地實施後獲得的突出成就,證明了辛棄疾所具有的雄才偉略。

任職滁州期間,他實行寬征薄賦的政策,任職贛州期間,他平叛了一度危及國家内政的茶商武裝,之後辛棄疾又輾轉多地任職,在湖南任安撫使期間整頓了湖南鄉社,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飛虎軍,威震中原,在江西任安撫使期間,開倉濟民,處理荒政,帶領百姓熬過了嚴重的旱災。

南歸以來的辛棄疾所展示出來的風範,不僅赢得了當地百姓的擁戴,也得到了很多士大夫階層的稱頌。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他的傾世才能也同時招緻了統治集團中人的嫉妒,使他創立更大功業的期待落空。

第三部分:屢遭罷黜的中年時期

辛棄疾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也引起了當局的重視,他的遠見卓識,在農業、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眼界甚至超越了執政者,聲名震耀一時,同時這種成就也得到了各個方面的猜忌,其中就最主要的猜忌就來自宋孝宗。

宋孝宗聽信其他人所言辛棄疾“難駕馭”而對他心存芥蒂,辛棄疾遭遇第一次廢黜。廢黜後辛棄疾閑居帶湖,開始專心詩歌創作,這是他詩歌創作的第一次高潮。

閑居帶湖時期的辛棄疾所作的詩歌中真正談及自己的志向和家國情懷的甚少。可見辛棄疾此時作詩是全身心投入的,他作詩不僅僅是為了排遣,還是為了熱愛的詩歌本身,對于憂國憂民的憂思實在排遣不得,就保持清醒,這也是他文可安天下的原因。

後來宋朝廷人事變動,辛棄疾再一次成為政治犧牲品,被第二次廢黜,這次廢黜後辛棄疾開始創作很多悲憤詩詞,詩詞創作進入第二次高潮,甚至參與了當時的詩體革新。

此時詞體改革的方向就是在詞中加入議論,詩歌中加入散文的句式、章法和語言。以文為詞,豪邁慷慨,這樣的風格也構成了此時辛棄疾詩歌的主要特征。

辛棄疾雖然強迫自己融入詩歌創作,不再過問朝廷,但一心北伐,一心統一中原,半生都在“夢裡挑燈看劍”的老人,依然無法忘卻自己“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的宏偉志向,是以當聽到朝廷要出兵北伐,并委任他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史帶兵出征時,他依然熱血翻湧而起,仿佛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那個時候。

第四部分:凄涼悲壯的晚年時期

接到帶兵出征的消息時,辛棄疾已經64歲,再度出山抗金,他依然雄心勃勃。

于是他馬不停蹄地為北伐大計做準備,把自己多年的北伐計劃裝訂成冊,供将士閱讀,籌備糧草,訓練士兵,精點裝備,随時出征。但是,無論是籌糧還是訓練,士兵們根本不聽辛棄疾的指令,他根本就調動不了一兵一卒。原來朝廷給他的官職隻是個擺設,隻是想借助辛棄疾的威名來吓退金軍,皇帝根本就不打算讓他帶兵上陣殺敵。

朝廷派出權相韓詫胄出兵北伐,韓詫胄立功心切盲目出兵,用人不淑,加之南宋朝廷内部腐敗堕落,最終導緻北伐失敗。

北伐潰敗已成定局,辛棄疾也終于不再對朝廷抱有執念,于是悲憤不已,拒絕再出山,由于自己的身體也日漸衰弱,辛棄疾就再三請求辭官歸養,來到了鉛山下度過了自己悲壯的晚年。

辛棄疾的一生文可安天下,上馬定乾坤,可謂是波瀾壯闊。

辛棄疾有着統一中國的戰略構想,并且他對自己這一構想有着系統地布局,在《美芹十論》中就系統的分析了自己的戰略格局,并且這種構想既高瞻遠矚又确實具有可行性。

其次,辛棄疾對傳統兵家理論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南宋為數不多的通曉軍事的人物,深谙南北形勢以及兵家厲害,在《美芹十論》《九議》中蘊含着他的軍事韬略。

再者,辛棄疾作為一個始終如一的愛國人士,他的民族氣節,愛國思想和行為在中國前仆後繼反抗侵略和壓迫者的鬥争中,發揮着振頑起懦的作用,是人盡皆知,人人敬仰的天地英雄。

最後,辛棄疾一生寫作六百多首詞,為兩宋詞人之最,其品質也是出類拔萃的。他不但善于創造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善于運用詩的比興手法、句法,還長于用典,使之成為南北兩宋歌詞藝術的集大成者。辛棄疾還對詞體進行了大量多樣化、規範化的革新嘗試,建立出獨具一格的稼軒體詞。

書名:《辛棄疾新傳》

作者:辛更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