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戲說民俗二十二:臘月二十三,“辭竈”過小年

作者:樂天知命故不憂
戲說民俗二十二:臘月二十三,“辭竈”過小年

#天南‮北地‬大拜年#

在我們山東膠東這邊,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

“小年”,也叫“辭竈”,有一系列複雜的程式要完成。

當年,我小,常常纏着做飯的母親,讓她給我講故事,特别是做好飯的時候,更是要問問這是什麼節日。

“娘,今天過什麼?”

“竈王爺爺要上天,咱們做頓好飯給他吃”

“為什麼要吃面條?”

“竈王爺爺本姓張,一年一碗雜面湯”

“有故事?”

“對啊”

“娘,講講”

“好,你燒火,我給你講”

于是,在寒冷臘月二十三的早晨,早早從炕上爬起來的我,記住了這個神話故事:

從前啊,有一姓張的大戶人家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單”,給他娶了郭氏女“丁香”。

本指望“單”能改改纨绔子弟的毛病,嘿嘿,可惜,“單”染上了“嫖”的毛病,被“六海棠”(也有可能是“李海棠”,記不清了)迷住,一封休書,一頭老牛,一挂破車,就把“無出”的郭氏女趕出了家門。

“前門休了丁香女,後門娶進花花李海棠”

都說娶妻娶賢,還真是,娶不了好媳婦,家門真的要“不幸”

本指望娶進李海棠能給張家“開枝散葉”,家業興旺,嘿嘿,結果,李海棠不是個過日子的“鳥”,不光“無所出”,還因為半夜要吃“炖銀耳”,結果是“燒了床,燒了房,燒死了爹,燒死了娘,燒死了花花李海棠,萬貫家财都燒光”

沒法,“單”急火攻心,瞎了眼,隻能乞讨為生!

有一天,“單”乞讨到一個村莊,女主人心善,給了他一碗面湯(連湯帶面的面條,也就是古書上所謂的“湯餅”)。

“單”吃了不夠,開口道:

“大娘,還有沒有,我好幾天沒吃飯了”

“有”

女主人又給他盛了一碗,并把一錠銀餅放在碗裡。

“大娘,面湯我吃了,這塊雞骨頭沒有肉,我給你放碗裡了”

“飽了沒有?”

“差不多了”

“那就再吃點”

“好”

女主人轉身就把自己的一根長頭發放在碗底,然後盛上面條端給了“單”。

“單”吃到最後,扯出這根“三尺三寸”長的頭發,楞在那裡,因為,他感激這根頭發像他的前妻的,于是,在那裡默默流淚。

“怎麼哭了”

“想起了前妻郭丁香”

“你摸摸這根簪子是誰的?”

“你是?”

“張郎張郎你瞎張郎,管你前妻叫大娘”

“單”羞愧難當,一頭碰死在鍋竈前。

玉皇大帝感其有羞愧之心,封其為“竈君”,負責督察之職,管“一家”善惡之事,并讓其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上天彙報工作。

于是,就有了:

早晨一碗“雜面湯”,讓其别忘了“本”;

供上“糖瓜”(麥芽糖做的,黏牙),讓其嘴裡“甜甜的”,多說好話,少說壞話(把嘴黏住了)

戲說民俗二十二:臘月二十三,“辭竈”過小年
戲說民俗二十二:臘月二十三,“辭竈”過小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