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作者:聞笑雜談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如果你接受了被污染的資訊,很難想象你能做出公正的判斷。

在被稱為“世紀審判”的美國“辛普森案”中,僅僅因為辦案警察的一個“小小失誤”,就讓“如山的鐵證”不能被采信,原因是這個證據已被“污染”。

人們之是以強調“程式正義”,是因為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平和公正。對此,你可以不了解,但你否認不了自然科學在進步,人文科學也在進步的這個事實。

日前,隸屬于聯合國的海牙國際法庭對南非訴以色列“種族滅絕”案給出了裁定,令“正義者”們遺憾地是,裁決并沒有認定以色列“罪名”成立,而是要求以色列采取一切措施“防止種族滅絕”。

你可以質疑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的“權威性”,但你否認不了的一個事實是:南非并不是沖突的當事方。其提供的“證據”來源及真實性都需要“厘清”。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活生生的視訊畫面,那些第三方記者的報道難道還不足以說明“證據确鑿”?對此,舉個例子來加以诠釋。

哈以沖突爆發後,全世界迅速形成了對以色列口誅筆伐的輿論氛圍,而這自然與媒體的報道“密不可分”。而就在此時,英國廣播公司(BBC)卻對旗下6名記者給予“停職”處分,并解除了與一位阿拉伯語自由撰稿人的合作。

英國廣播公司的這一“舉動”,曾被輿論大大的嘲諷了一番。有人質問:西方的報道自由呢?還有人是以定性:這是“猶太資本”打壓的結果。然而,卻很少有人去探究英國廣播公司“處罰”這些記者的真正原因。

有英國廣播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這幾位被處分記者的報道并非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但卻進行了“情緒化”播報。而且,其資訊來源“複雜”。

據透露,這幾位BBC記者的資訊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來自于當事方之一的哈馬斯。二是“線人”提供。三是來源于常駐加沙地帶的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如果資訊來自于哈馬斯和線人,這無可厚非。因為,人們在接受資訊時會加以“甄别”。畢竟,哈馬斯是當事方,而“線人”也是巴勒斯坦人,提供什麼樣的資訊都是可以了解的。而對于聯合國機構提供的“資訊”,則就“另當别論”了。

基于正常思維,人們會下意識地對來自于聯合國機構的“資訊”選擇相信。畢竟,不管怎麼說,聯合國機構都不是直接當事方,且因為聯合國這塊“牌子”的性質,人們會相信其具有最基本的公平和公正。

可是,問題來了,假如向記者提供,乃至于向聯合國“上報”資訊的這些近東救濟和工程處的人員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救濟處人員也是哈馬斯成員)呢?其提供的資訊還能不加甄别的采信嗎?不幸的是,這個“真相”正在浮出水面。

直白地說,在哈以沖突爆發後,以色列人對聯合國秘書處的“态度”,特别在哈馬斯去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這件事情上聯合國秘書處所表現出的“立場”很不服氣。因為,對于譴責哈馬斯襲擊時出現的“無差别攻擊”行為,包括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内的聯合國秘書處高層可以說是“惜字如金”。

當時,以色列方面曾憤怒地要求古特雷斯“辭職”。為此,以色列還被輿論場嘲諷為“狂妄”。不過,網絡有記憶,當時就有相對理性的第三方評論稱,聯合國秘書長和秘書處的态度确實有幾分怪異之處。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畢竟,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性組織的辦事機構,聯合國秘書處在去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事件發生後,其正确的打開模式應該是:譴責任何“無差别攻擊”的行為,同時呼籲雙方保持冷靜和克制,呼籲以色列不要采取傷及無辜的報複行動。

然而,聯合國秘書處當時沒有那樣做,隻字未提“無差别攻擊”的事情。這從某種程度來說,聯合國秘書處的态度和立場讓以色列人産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也讓事态向更惡劣的方向發展。衆所周知,以色列的報複行動一度是“歇斯底裡”式的。

如果聯合國秘書處認為“不譴責哈馬斯的無差别攻擊行為”是正确的,那大可以“堅持己見”。那樣的話,即便是有再大的外部壓力,世界人們也會支援和力挺。然而,在最近一段時間裡,聯合國秘書處的态度卻來了個“大轉彎”。

日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負責人拉紮裡尼不僅譴責了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的襲擊行為,而且罕見地使用“最強烈”這個字眼。在哈以沖突100天後卻出現這樣的“大反轉”說明什麼?顯而易見,有“故事”發生了。

記得在1972年“慕尼黑慘案”發生後,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曾表示:既然世界抛棄了以色列,那我們就自己來(行動)。

直白地說,時時刻刻的生存危機形成了以色列“睚眦必報”的行為方式,以及凡事都要“探個究竟”的慣性。尤其是在它們感覺到“委屈”之時,它們會有意識的“一追到底”。而事實證明,以色列人在對哈馬斯采取軍事行動的同時,一直在“搜集”它們所懷疑的“部分聯合國近東救濟處人員與哈馬斯‘勾結’”的相關證據。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去年10月份,在以色列對加沙地面行動之前,曾發生了加沙醫院被炸,500人死亡的惡性事件。當時的報道和輿論可以說是鋪天蓋地,以色列“辯解”的聲音被完全“湮沒”。也是從那時起,有的理性者開始質疑輿論場上耳熟能詳的一個說法,即媒體和輿論被“猶太資本”操控。果真如此,會是那樣的的氛圍嗎?

對于一發炮彈砸在停車場上,一次性造成500人死亡的這起“加沙醫院”事件,當時的輿論氛圍是不容置疑的。因為,誰如果質疑,誰就是缺乏正義。其實,真正值得和應該被同情的是那些普通的巴勒斯坦群眾,而不是那些将國際援助“中飽私囊”,卻還口口聲聲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當權者”。

在新聞記者對“加沙醫院”被炸事件的報道中,清楚地記得,有醫院院長的言之鑿鑿,有聯合國近東救濟處人員的“現身說法”,有“屍袋”的視訊為證,是以,人們相信,确實死了500人。至于以色列關于那位院長是哈馬斯,聯合國近東救濟處人員與哈馬斯“勾結”的說法,則被嗤之以鼻。

凡事就怕“較真”。以色列軍隊進入加沙地帶後,随即就逮捕了那位當時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的醫院院長,一番審訊過後,什麼都招了,他不僅是哈馬斯成員,而且是哈馬斯高層幹部。當然,輿論場上有觀點認為,這是“屈打成招”。總之,基于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這個高大上理由,“事實”也許并不重要。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直白地說,那位加沙醫院院長的“身份”可以了解,但近東救濟處人員則又另當别論了。道理很簡單,因為近東救濟處的性質是代表聯合國的,職責之一是促進和平的,自然是要“一碗水端平”的。即便是立場上有所傾向也可以了解,但如果具有“雙重身份”的話,那就性質嚴重了。遺憾地是,這樣的事偏偏就發生了。

今年1月初,以色列方面将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部分人員涉嫌與哈馬斯“勾結”的相關“證據”送給了聯合國秘書處。于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于1月17日訓示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專員拉紮裡尼進行調查。

1月27日,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開除了部分涉及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無差别攻擊行為”的從業人員。請注意,這些首批被開除的人員是直接參與了去年10月7日行動的人。至于具有“雙重身份”的人還有多少,目前還是個“秘密”。至此,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的“醜聞”正式曝光。

“醜聞”曝出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震驚”。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負責人拉紮裡尼發表聲明稱,将邀請專家對此事件進行獨立調查,包括對涉案人員進行刑事訴訟。

與此同時,古特雷斯和拉紮裡尼也明顯擡高了對哈馬斯的譴責調門。比如,拉紮裡尼表示,他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哈馬斯去年10月7日令人憎惡的行為。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有分析認為,面對“醜聞”,聯合國秘書處和近東救濟和工程處如此“果斷”的處理方式,以及高調譴責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的襲擊行為,似乎可以說明,有人急于“切割”與這起醜聞的關系,畢竟,“拔出蘿蔔可能會帶出泥”。然而,可大概已經晚了。

就在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醜聞”曝出的當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了電話,而美國國務院随後就宣布,将“暫停”對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的捐助。在美國這個“最大的捐助者”宣布對近東救濟處“斷供”後,第二大捐助者德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13個國家立即跟進。

這些“捐助者”對近東救濟處的“斷供”行動,顯然是意在對這起醜聞深入調查。而一旦“追根溯源”,難免會牽扯出渎職和貪腐。畢竟,每年幾十億美元的“救助金”到底去了哪裡?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還有就是,他們要搞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後支援近東救濟處的“行為”,不然的話,無法解釋為何有部分“人質”會說,他們并不是被哈馬斯綁架,而是被聯合國開辦的學校老師所“扣留”,以及在人道主義援助中,說是救援物資,但打開箱子卻是武器。

顯而易見,僅僅說是哈馬斯滲透已經無法诠釋發生在加沙、哈馬斯以及近東救濟處的這些“怪現象”。是以有分析認為,可能有“第三方勢力”深度介入了這場沖突中。是以,在“醜聞”曝出後,有人急于“斷舍離”和“大事化小”。

對于這起“醜聞”事件,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的表态可謂是“意味深長”。他表示,以色列的指控必須得到調查,而不是懲罰近東救濟和工程處及其支援者。那麼,事情出在近東救濟處,如果不“懲罰”,又何談“調查”呢?不得不說,耐人尋味。

聯合國近東救濟處曝出“醜聞”,難免有人想與之盡快“切割”

毋庸置疑,以色列人不會善罷甘休。日前,以色列方面已經表示,它們會将此事追究到底。言外之意是,不希望聯合國近東救濟和工程處再參與加沙地帶事務和巴以問題程序。為此,以色列媒體還專門發表了一幅諷刺漫畫。漫畫是一人兩面,一半是穿制服的聯合國從業人員,另一半是露出眼睛、穿着哈馬斯軍服的武裝人員。

另據以色列社交媒體上的消息,有以色列官員私下透露,以色列提供給聯合國秘書處的“舉報材料”隻是一部分,還有更大的“爆料”沒有呈送,目的是給有些人、有些國家留下回旋餘地,看看他們對以色列的态度是否會轉變。顯而易見,這起“醜聞”遠沒有結束,其對國際社會、對聯合國運作、對那些自诩“正義者”的形象都可能會産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