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思考的思考?

作者:提升認知訓練營
對思考的思考?

圖檔來源:今日頭條圖庫

人類從萬物之中脫穎而出,站在生物鍊的最頂端,離不開對語言與文字的發明、冶鐵技術的掌握、火的使用。

語言與文字的發明和使用,極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溝通與知識傳承,成為文明發展的基石。它們讓思想、文化和智慧得以跨時空傳遞,推動了人類認知的深化和廣度的拓展。不僅提高了資訊傳遞的效率,促進了大腦發育,也為大規模生産協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

冶鐵技術的掌握和使用,使人類得以從石器時代邁向鐵器時代,極大地提升了工具的耐用性和實用性。鐵器的廣泛應用,不僅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産的效率,如鐵犁、鐵鋤等農具的使用,也讓農活變得更為輕松、高效,進而促進了糧食産量的提升,還推動了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的技術革新,以及社會分工和貿易的繁榮。不止于此,更為深遠的影響還在于,冶鐵技術對于軍事戰争的影響也極為顯著。鐵制武器的出現,使戰争的形态和規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進一步影響到國家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演變;

火的使用則标志着人類控制自然力的開始,它不僅提供了溫暖、照明和烹饪的手段,打破了白天與黑夜的時間限制,延長了活動時間和人均壽命,更在驅趕野獸、開辟土地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火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的生存能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這一切,又反過來塑造着人類差別于其他物種最本質、最核心的特征:思考能力!解決問題,需要思考;工作複盤,需要思考;學習知識,需要思考……思考對人類而言,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可我們真的懂思考嗎?關于對思考的思考,有兩點值得關注:

首先,明确思考的目的是什麼?

相信你一定會脫口而出,思考的目的當然是解決問題。沒錯,但不止于此。思考不止在于接受新的經驗,更在于丢棄過時的經驗和假的經驗。諾基亞曾經是手機市場的上司者,以其堅固耐用的手機和創新的設計而聞名。然而,随着智能手機的興起,諾基亞堅持其原有的手機設計理念和作業系統,沒有及時适應市場的新變化。這導緻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争中逐漸落後,最終失去了市場上司地位。

在接受新經驗方面,諾基亞最初對智能手機的重要性和潛力認識不足。而當公司意識到這一點時,又過于依賴其舊的Symbian作業系統,沒有及時轉向更先進的作業系統,如Android或iOS。這使得諾基亞的智能手機在功能和使用者體驗上無法與競争對手相抗衡。

在丢棄過時的經驗方面,諾基亞需要放棄其傳統的手機設計理念和作業系統,轉向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智能手機産品。然而,由于公司内部的文化和利益格局等因素,這一轉變過程非常困難。諾基亞最終未能成功實作這一轉型,導緻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失敗;

另一個案例,則是柯達。柯達是傳統的膠片攝影領域的上司者,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然而,随着數位相機的興起,柯達未能及時适應這一新技術帶來的市場變革。

在接受新經驗方面,柯達最初對數位相機的潛力和市場前景持懷疑态度。公司過于依賴其傳統的膠片業務,沒有積極投入研發數位相機技術。當市場開始轉向數位相機時,柯達發現自己在這方面遠遠落後于競争對手。

在丢棄過時的經驗方面,柯達需要放棄其傳統的膠片業務,轉向數位相機領域。然而,這一轉變對于柯達來說非常困難,因為膠片業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和利潤來源。柯達最終未能成功實作這一轉型,導緻其在數位相機市場的競争中失敗,并最終申請了破産保護。

這兩個案例都表明,接受新經驗和丢棄過時的經驗是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争力的關鍵。隻有不斷适應市場的新變化,丢棄過時的經驗,企業才能保持領先地位并實作可持續發展。

人類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常常具有慣性,不自覺的會用以前有用的經驗指導今天的任務。然而,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一些過去被認為行之有效的經驗,放到現在來用,很可能就會失效,甚至是負擔。

相較于過時的經驗,假經驗也值得警惕。人們做事,往往會憑借習以為常的成功經驗,認為過往顯而易見的行為,就是得出某個問題的原因,但事實并非如此,不過是假經驗罷了。《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的作者、馬裡蘭大學哲學教授布萊恩·格裡瑟姆認為,一個人在給某件事找原因的時候,最先想起來的是自己最熟悉的原因,卻并不一定是最真實的原因。人們之是以會這樣做,隻是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從最熟悉的地方找原因是最節省能量的思考方式。

面對假經驗,作者建議用反向思考提供幫助。什麼是反向思考?反向思考,又稱為逆向思維,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它通常涉及從問題的相反面或非正常角度來審視和解決問題,以打破正常的思維架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或觀點。這種思考方式有助于發現被正常思維所忽視的可能性,并經常能觸發創新性的見解或解決方案。

一個使用反向思考政策的成功案例是Swatch手表的推出。在上世紀80年代初,瑞士的制表業面臨日本石英表的巨大沖擊。日本的制表工藝雖然不如瑞士,但其生産的石英表準确、廉價,對瑞士的高端機械表市場構成了嚴重威脅。

瑞士的制表商們大多選擇了提高機械表的工藝和技術,試圖通過高端市場來與日本表競争。但Swatch集團董事長尼古拉斯 ·G· 海耶克卻采取了反向思考的政策。他認為,瑞士制表業的優勢在于其設計和品牌,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和高端市場。

是以,海耶克推出了Swatch手表。這款手表采用了塑膠材質,設計時尚、顔色鮮豔,并且價格親民。它并不追求極高的準确性或長久的耐用性,而是注重時尚和可替換性。這種反向思考的政策打破了傳統制表業的規則,使得Swatch迅速成為了一種時尚符号,并在全球範圍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Swatch的成功證明了反向思考的力量。通過從問題的相反面出發,海耶克找到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不僅拯救了瑞士的制表業,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其次,是否能正确使用直覺?

通常認為,思考是絕對理性的過程,靠的是邏輯腦(即:慢思考),而非情緒腦(即:快思考)。覺得好的思考,應該把包括直覺在内的一切情緒性因素刨除在外。但真實的思考過程并不是這樣,好的思考也包括直覺因素,關鍵取決于如何正确使用直覺。

假如一個人做決定,盡管事前考察了很多資料,做了大量調研。但在最後決策時,發現自己産生了片刻的遲疑,就得提高警惕,暫時停下正在進行的事情,再仔細想想是否什麼地方有所纰漏。這種情況,就是把直覺當成刹車用,也是直覺正确的使用方式;反之,假如做某事,直覺告訴你隻管往前沖,此刻就是把直覺當成油門用,需要立即停止行動。之是以把直覺當油門,在于大腦受到情緒腦的驅使,在具體行動上表現為沖動。熟話說,沖動就是魔鬼,一定要避免沖動做事。

總結,一個人思考不僅要接受新經驗,更要丢棄過時的經驗和假經驗。在做決策時,既要依靠理性腦,做出符合邏輯的推理。一定程度上,也要相信直覺的作用。直覺能否發揮出正向效用,取決于我們是否把思考當成刹車用,而非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