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視作品之是以成功往往就是因為他的人物塑造鮮活,讓我們産生無窮的回味和思考。在經典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我們看到了楊立青的信仰和忠誠,看到了瞿恩的家國情懷,也看到了董建昌洞若觀火的睿智,但是有一個人物更讓人振奮澎湃,他就是楊立青的黃埔老班長範希亮。
國破山河在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進入了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已經聞名遐迩的黃埔軍校。在這座對中國近現代史影響深遠的軍事學院裡面孕育出了中國近現代軍隊的半壁江山,黃埔軍校是在保定軍校的基礎上繼承創新,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實踐,一面教學一面通過北伐戰争實戰訓練。
在當時中國來說,黃埔軍校在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關懷下建立,也是當時有志青年的向往之地。
範希亮就是這樣的有志之士,他希望在這個全國最高革命學校裡面找到人生的真谛,哪怕在進去黃埔軍校之前他已經是地方軍隊的旅長。
黃埔軍校的範希亮和楊立青這些懵懂少年不一樣,他是經曆過戰争洗禮的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别人所不具有的幹練和氣質。
甚至在一整部《人間正道是滄桑》裡面,我覺得最像軍人的還是範希亮,軍裝下的董建昌更像是一個政客,楊立仁是特務,隻有範希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質。
感時花濺淚
範希亮之前在軍閥部隊裡面雖然是個旅長,但是他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在黃埔軍校希望自己經過鍛煉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對于範希亮來說,他雖然是飽經戰火的硬漢,但是如果是有什麼記憶是讓他最難以忘懷的,那一定是當年一個班的兄弟們在炮火連天裡面穿梭,那個時候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雖然艱苦,但是心卻是平靜踏實的。
随着老蔣叛變革命,兄弟阋牆,曾經象征着信仰的黃埔軍校也落下神壇,又一次成為了軍閥的武器。
老蔣圍剿根據地,範希亮作為黃埔軍校的嫡系自然也是成為了先鋒軍。人生就是這麼巧,在圍剿根據地的時候他碰到了自己的老同學楊立青。範希亮成為了楊立青的俘虜,這種恥辱的事情卻成為了範希亮最輕松的一段時光。
我不懷疑當年軍校分家的過程中範希亮内心一定動搖過,他不是不希望跟楊立青一樣奔赴理想和信仰,但是作為一名軍人他還是選擇了忠誠。
恨别鳥驚心
對于範希亮來說,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坎過不去,那就是是他範希亮親手擊斃了自己當年的老師瞿恩。
瞿恩在《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作品裡面是精神源頭,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初代革命戰士的勇敢和情懷。
對于範希亮這個學生,瞿恩還是非常欣賞的,因為範希亮其實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而純粹的人之間就是會互相吸引的。
瞿恩在自己要被槍決的時候特意讓班長範希亮來執行,雖然說這個決定對于範希亮來說有一些殘酷,但是這也算兩個純粹的人之間的最後一次精神交流。
對于範希亮來說,戰場才是最後的歸宿。東風吹戰鼓擂,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瞿恩的死讓範希亮明白有些東西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有的人為了信仰奔赴,既然是純粹的人那麼就要選擇純粹的方式。
範希亮死在了抗日戰場上,像他這樣的軍人可能會有遺憾,但是絕對不會後悔。瞿恩作為一名革命戰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踐行了自己的信仰。作為一名純粹的軍人的範希亮最終效死疆場,在家仇國恨面前自己也做到了純粹。
人生末期的範希亮對于他的黨派已然失望,衮衮諸公,生亦何歡,死亦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