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康熙到老婦家吃飯,老婦怒斥這位你不能坐,康熙:賞黃馬褂。
在康熙年間,清朝正鼎盛發展,而這位在位時間長達61年的皇帝,不僅是曆史上在位最久的封建皇帝,更是一位十分“大方”的君主。
傳聞有一天,康熙皇帝親臨一位老婦人的家中用餐,這頓飯卻差點引發一場笑話,不過老婦人并不知道康熙的真實身份,看他坐到了康熙的位置上,大聲呵斥讓他趕緊換個别的地方坐,這裡是給當今聖上留的位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坐的。
康熙聽到這些話之後非但沒有怪罪這位老婦人,反而還給老婦人賞賜了一件黃馬褂,不過這可并不是一件普通的黃馬褂,而是象征着皇帝的尊貴地位。
在清朝時,黃馬褂是滿清官員的标志,剛開始是為了友善騎馬,與此不同的是,明黃色的馬褂是皇帝專屬的服飾。
要得到黃馬褂,通常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在皇帝外出時,随行在他身邊的禦前大臣和親近的護衛;第二是在皇帝參與打獵活動時,獻上珍貴的獵物或者展現出色的打獵技巧,作為對這些表現的嘉獎,皇帝會親自賜予黃馬褂,不過隻能在和皇帝狩獵的時候才能穿。
第三種便是為皇帝做出非常大的貢獻才可以獲得,一般這樣的都是一些人才。
在某次康熙的私訪中,他來到了一個蒙古營子,康熙和他的随從們都打扮成普通百姓,與草原上的居民一同進入一個蒙古包,康熙卻因為不懂草原的習俗而差點鬧出笑話。
在草原的習俗是,這北邊的位置是給皇上留着的,不過康熙并不知道就坐在了這個地方,老婦人生氣的指責他說道:“這個位置是留給當今聖上的,豈是你能随随便便就能坐上的。”
在蒙古包裡,康熙看到了一個五鬥櫃,上面蓋着一塊黃色綢緞,老婦人告訴他,這是供奉康熙皇帝的地方,康熙開玩笑地質疑畫像是否真實,讓老婦人氣得差點拿掃帚趕人。
康熙在蒙古營子裡過了一晚,老婦人熱情好客地招待了他們,康熙感到滿意,準備賞賜一些銀錢以表謝意,他卻發現自己身上沒有帶錢,于是康熙決定以更有價值的方式來感謝老婦人。
他決定賞賜老婦人一件黃馬褂,這可是無價之寶,是皇帝親自賜予的,康熙的随從吓了一跳,但康熙不加解釋,隻讓他們去取黃馬褂。
老婦人見到黃馬褂,簡直吓得魂飛魄散,康熙笑着說:“我身上銀錢有限,這黃馬褂就當是我的謝禮吧。”
過了三天,一位自稱來自巴林王府的人前來贖回康熙的黃馬褂,老婦人聞訊幾欲昏倒,然而康熙的囑托讓她不敢輕言歸還。
她毅然提出要求一整個山溝的牛和一整個山坡的羊作為交換條件,這個條件讓巴林王府的人陷入了困境,最終這件黃馬褂留在了這裡。
老婦人因為得到康熙賞賜的黃馬褂,此生把它珍藏如寶,同時在草原社群中嶄露頭角,黃馬褂的擁有使老婦人成為草原上備受尊敬的人物,名聲迅速傳遍當地。
資訊來源:
許向乾. 細說康乾盛世[M]. 2018
呂傑,施秀娥主編. 泉城故事[M].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