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曆史課堂嗎?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電影《逃學威龍》劇照

在課上默寫朝代時間表,曆數各朝代政治、經濟、文化變化,反複背誦曆史大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為了考試而将課本倒背如流,曾經我們以為,這就是“曆史”的全部。

還記得很多曆史暢銷讀物的名字嗎?

《詳解xx史》《xx帝國的隕落》《xx曆史千年》......曾經我們以為,這樣的恢弘壯闊的大叙事,是我們看待“曆史”的唯一方式。

直到2023年,一個曆史詞彙走進了公衆視野,在短時間内迅速席卷了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那就是——“微觀史”。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和它一同被人們所熟知的,還有“曆史學家王笛”的名字。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各大媒體對王笛的報道

在深耕微觀史學三十多年後,曆史學者王笛,在過去的一年裡,被更多的人看見了。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在一次演講中,王笛提出:中國史學的傳統,是《史記》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以我們習慣了去關注曆史大事件。那麼,曆史中的普通人呢?

在《十三邀》中,王笛說:曆史學家不能隻沉浸于宏大叙事,更要看到個體的“人”。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有人可能會問,普通人的曆史有什麼價值、又有什麼好看的?

在王笛看來,微觀史,就是從普通人有血有肉的“小曆史”中,探尋大時代的轉折。每個普通人的日常勞作,就是文明傳承的推動力量。如果沒有微觀的視角,我們的曆史就是不平衡的曆史,不完整的曆史。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微觀史和宏觀史,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兩種曆史思維,就像一個人的兩隻眼睛,隻有睜開雙眼,我們才能看到曆史的全貌。

在曆史的洪流中,看到普通人 | 王笛

自從1980年起,王笛便因站在微觀視角,持續為中國社會和普通人立傳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中國微觀史第一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