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提到曆史上變法改革,我們往往會想到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等。無論哪朝哪代的變法,幾乎都會得罪N多既得利益群體。

即使變法成功,變法的執行者也往往會受到既得利益群體的清算,結局慘不忍睹。當然也有變法是例外,比如春秋時期,齊國首相管仲的變法,就搞得順風順水、所向披靡、平穩落地。

為什麼偏偏管仲能成為這個“例外”呢?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1.管仲變法前的齊國,是一個爛攤子

齊桓公公子小白繼位之前,齊國的國政可以用七個字總結:亂,很亂,非常亂。

首先,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在位期間荒淫無道,和妹妹文姜有那種不可言說的關系,還派人殺死了妹夫魯桓公,朝政治理得也是混亂不堪。

執政12年後,齊襄公被堂兄公孫無知殺死,公孫無知随後自立為王,史稱齊前廢公。一年後,公孫無知被刺客殺死,一時間齊國無主,人人自危。

遠在他國避難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後,當即決定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趕回齊國,畢竟誰先到誰就是新任國君啊。

路上,公子小白被公子糾的謀士管仲射了一箭,差點就一命嗚呼,幸虧公子小白機靈,知道吐血裝死,才僥幸撿回一條命,提前趕回齊國,繼承了國君寶座,成為了齊桓公。

雖然當上了國君,但齊桓公面臨的挑戰可不小。由于齊襄公和公孫無知多年來的倒行逆施,齊國的大臣們早已被吓破了膽,經濟落後,社會結構混亂,朝政管理一塌糊塗,大家别說什麼保全既得利益了,基本上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大的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有着變法革新訴求的齊桓公無論重用什麼人,釋出什麼樣的指令,隻要不讓齊國大臣們面臨生命危險,大家基本上都會舉雙手支援。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2.管仲的務實

差點射死公子小白,結下了深仇大恨,結果人家不僅沒死,還當上了國君。對于站錯隊的管仲而言,除了逃離齊國似乎沒有别的選擇。但是幸運的是,管仲遇上的公子小白是百年不遇的心胸開闊之國君——齊桓公。

在鮑叔牙的勸說下,齊桓公幾乎沒怎麼猶豫,便盡釋前嫌原諒了管仲,還将管仲拜為相國,希望管仲能帶領齊國變法圖強,成就霸業。

管仲的能耐是真不小,他迅速找到了齊國亟待解決的幾大核心問題,那就是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和富國強兵。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經過一番籌謀後,管仲實施了以下幾大改革:

第一,大手筆整頓吏治。齊國朝政混亂,無非是因為國君不管事兒,朝中諸臣沒有各司其職。現在國君開始管事兒了,那就隻需要給各個部門配備上能幹的官員,重新定好規則,讓各部門正常運轉起來便可以大功告成。

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什麼比百廢待興更能激發大家的鬥志了,随着管理财政的甯戚、管理軍隊的王子成父、管理司法的賓須無等人陸續上位,齊國的内政基本被捋順,規則基本上被确立。

管仲的用人法則也很簡單,我不管你什麼出身,我隻看能力,能者上庸者下。這樣一來,寒門庶子們會支援管仲,因為管仲給了他們階層逆襲的機會。貴族們也會支援管仲,以前我雖然是貴族但是沒有表現機會,還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現在你給了我用武之地,難道我還會跟你過不去?

第二,盡全力發展經濟。東海之濱的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大山東,是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的。首先,靠海吃海,海就是最大的資源。漁民們打上來的魚,太陽光曬出來的鹽,這都是民生産品,剛需産品,大可以出口到各個諸侯國,換點兒外彙。其次,齊國有田有礦,發展農業和冶鐵業也可以填飽肚子、盤活經濟,還能制造兵器,增強國力。

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通過管仲的改革,老百姓能吃飽飯了,官員們能順利拿到工資了,支援他的人當然多于反對他的人。

第三,增加國家财政收入。這一點和第二點很像,發展經濟國家不就有錢了嘛,不過管仲還留有後手,他擔心隻發展民營經濟,讓國家單純依靠賦稅過活的話,難以聚集起巨額财富,變身強國。是以他特意把重點行業劃撥了出來,由國家壟斷經營。比如食鹽業和冶鐵業,那是段段不允許老百姓插手的。

通過國家資本的直接經營,這些收入豐厚的産業越做越強,齊國很快成為了春秋時期的強國、富國,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依靠多重務實舉措,實作了讓國君開心、官員開心、百姓開心三重利好的管仲,又怎會因為變革了舊法而成為全民公敵呢?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3.齊桓公的健康長壽與做人格局

曆史上的其他變法,如果既得利益群體過于強大,改革者是很容易成為衆矢之的的。而齊國沒有什麼既得利益群體,或者這些既得利益群體的勢力根本不足以與管仲相抗衡,是以管仲面臨的阻力并不算大。

同時,改革者與背後大佬的關系,背後大佬是否長壽,都是改革者能否平穩落地的關鍵所在。齊桓公對管仲,那是自始至終都非常信任和尊重,是以就算有小人想害管仲,也沒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壽命方面,管仲活了74歲,實施改革41年,被譽為“華夏第一相”。齊桓公活了72歲,在位43年,是曆史上最會用人,最完整地繼承了“尊賢尚功”精神的上司者。

管仲壽終正寝的時候,齊桓公還活得好好的,管仲能平穩落地,當然也在情理之中。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是以,和曆史上的其他變法改革相比,管仲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他上有英明的君主信任,下有廣泛的民意支援,還處于舊秩序崩潰,新秩序亟待建立的曆史節點,曆史給了他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能成就偉業,青史留名,自然也就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曆史上的變法革新往往會得罪很多人,為何管仲的改革卻順風順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