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實作雙位數增長!”
在美妝代工普遍還未走出“至暗時刻”的背景下,這樣的目标似乎是“癡人說夢”——在過去的一年,全國各地數十家化妝品企業登出了生産許可證,産業出清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各競争次元“卷度”更新,整個美妝行業在激蕩變革中迎來結構性的重構。
但是,諾斯貝爾的執掌者範展華卻深信不疑。
青松股份董事長兼總裁、諾斯貝爾CEO範展華
20年創業,沒有“妙招”隻有“靠譜”
一本斑駁泛黃、貼滿各種四方形小布料的無紡布工藝筆記本,是諾斯貝爾的起點。
在日前舉辦的20周年慶典上,諾斯貝爾用一個時間長廊生動呈現了從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工廠,進階為全球四大化妝品ODM企業之一、面膜ODM規模世界第一的企業成長史。
從2004年三人創始團隊起步,到2009年順利破億後一路飙升到2015年突破10億,直至2020年創下26.7億元的年營收記錄,諾斯貝爾20年的發展史不僅是全球面膜品類的進化史,更見證了中國美妝産業崛起的黃金時代。
縱觀諾斯貝爾的曆程,其踏上了至少兩輪風口。第一輪是在2010年前後,中國本土品牌尤其是面膜品類的快速發展期催生的巨大代工訴求;第二輪是在2017年之後新銳品牌線上上崛起帶來的訂單激增。這直覺展現在營收上,自2015年到2018年的短短4年間,諾斯貝爾就完成從10億到20億的驚人跨越。
“我們最早的客戶是雅芳、妮維雅和屈臣氏這樣的跨國公司,合作都至少有15年了。”在周年慶開場前的專訪中,範展華不無激動地向《FBeauty未來迹》回憶說,2006年他參加了第100屆廣交會,穿梭于萬商雲集的展館,彼時他清楚地意識到,做生意“和誰在一起”很重要。
事實證明,創業的起點與曼秀雷敦、拜爾斯道夫這樣“挑剔”的巨頭客戶的合作,不僅為諾斯貝爾帶來了穩定的訂單,還在生産标準、管理流程以及消費者洞察等經營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度的影響。
截至目前,諾斯貝爾已建成四大生産基地和三大研發中心,打通産業鍊上下遊,形成原料端、研發端、設計端、生産端、産品端、檢測端的全面布局。業務範圍不僅包含超細纖維“奶皮”面膜、石墨烯面膜、凍幹面膜等多種獨家高端面膜品類,還橫向拓展面霜、水乳、精華、卸妝、洗護等全品類功效護膚業務。
“我們的産品已經賣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就差覆寫南極洲了。”範展華笑言,現有400多個客戶可分為國際公司、本土頭部企業和新銳品牌三大類,涵蓋寶潔、聯合利華這樣的跨國公司,也與植物醫生、自然堂等知名國貨建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和多數代工企業一門心思拿訂單做生産不同的是,諾斯貝爾很早就注重“工廠品牌化”建設,不僅積極參加各類行業展會活動,每年釋出展會新品超150個,還參與起草全球首個《化妝品用靜電紡纖維膜》團體标準,展現一流企業的行業地位和使命。
相對于名氣大,“靠譜”反倒是範展華最引以為傲的行業評價。
範展華告訴《FBeauty未來迹》,過去的20年,諾斯貝爾随着行業的發展而快速成長,“一直以來,我們沒有什麼套路,也沒有什麼妙招——客戶有需求,我們去生産;客戶說産能不夠,我們就增加裝置;客戶要消毒整改,我們就響應配合。就是在一個個滿足的過程中,公司實作了穩健的發展。”
他再三強調,“使用者第一”,做到真正為品牌所需一直是諾斯貝爾堅持的經營要訣。
而要在實踐中落實到位,這又非常考驗代工廠的基本功。比如,安瓶和凍幹面膜的市場需求量大,但對于工藝和裝置的要求很高,并非每一家品牌工廠都具備這樣的生産能力。這種差異化産線的滿足,也是諾斯貝爾洞察到的差異化商機。
無論涉足哪個細分領域,諾斯貝爾的要求都是必須做到“專”和“透”。比如合作生産一款卸妝産品,諾斯貝爾會将這個品類從市場洞察到科研趨勢研究透徹,并将這個鍊條的資源打透,最終在與企業共創中完成一套解決方案。這種任何時候都被需要的價值,也是諾斯貝爾在頭部企業紛紛自建産業鍊的趨勢下,依然有重回兩位數增長、利潤提升的信心。
科技+效率,完成重回增長的關鍵一躍
有目共睹的是,近幾年無論中外企業,品牌上新的步伐都在變“慢”,這背後除了合規的需求,更多是消費市場的底層驅動正在轉變,面對日益理性的消費者,品牌在投放營運上更加謹慎,在生産端尤其注重“質價比”。
這是代工行業的時代挑戰,也是頭部企業完成奮力一躍的關鍵時機。
“目前,我們兩隻腳基本已抽出泥潭,曆經大調整後,公司已經整體步入一個良性的狀态”,範展華不無激動地告訴《FBeauty未來迹》,年度增長目标拟定的底氣,除了源于對于市場大盤增長的持續看好,還有向内在科技創新和效率提升兩方面構築的增長引擎。
範展華深知,紮實的科研是立足科技護膚時代的重要命題。過去幾年裡,諾斯貝爾平均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700萬元。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超180人的研發團隊,擁有139項專利,參與了14項國家、行業、團體标準的制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他表示,諾斯貝爾将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并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引入進專業人才;還将專注深入開展産學研合作,與客戶和供應商共創共生,共研共享,聯合打造爆品,深度拓寬産品鍊。據悉,其已與暨南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6所大學和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NAMI等8家科研機建構立起深度合作。
具體來說,在“晶片”原料創新上,諾斯貝爾将加快新材料研發步伐,重點開發合成生物原料、電活性技術材料、天然植物泥原料、天然微生态調控原料等高新原材料,推進高新原材料應用和市場轉化,在産品功效提升和透皮吸收方面發揮價值。
而這一系列操作,最終将諾斯貝爾打造成一個創新平台,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新生态。
這種思維,與國際美妝巨頭和頭部美妝公司所推崇的開放式創新思路高度一緻,在廣泛的連結中,諾斯貝爾也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一股重要力量。
除了深“卷”科技創新,作為标杆制造企業的諾斯貝爾也尤其重視通過數字化實作全鍊路的降本增效群組織更新。
早在2015年,諾斯貝爾就實施“機器換人”數字化項目。時至今日,諾斯貝爾從研發、生産、成品到物流等關鍵業務的數字鍊路,都處在實時透明的資訊流中。超12萬平方米的智能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和占生産裝置比重超82%的數字化裝備,都賦予了其數字智能化的高效成果轉化。截至目前,客戶平均打闆時間效率提升了19.5%,配方檔案平均受控時間效率提升了22.2%。
在範展華的規劃中,對标“燈塔工廠”,2024年,諾斯貝爾将進一步更新、疊代、完善數字化管理系統,擁抱AI技術,繼續加快數字化工廠建設,讓數字化裝備更新覆寫至90%,實作端對端的産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
可以說,面對更不确定的2024年,諾斯貝爾一手抓科技,一手抓效率,已經尋找到重回增長的确定性,而這種逆風而行的勇氣更是由更高階的企業使命所驅動。
百年夢想的新叙事,
照見中國制造的價值底色
站在20歲的全新起點,作為供給側一方的諾斯貝爾,正處于消費需求的提質更新、産業全面結構性重構和技術變革疊代“三浪”疊加的激蕩轉折點。
在新的競争環境之下,供應鍊企業的洗牌将會進一步加速,卷配方科技、價格的傳統代工企業面臨巨大挑戰,具有原創成分技術以及基礎研究能力的代工企業将會成為K型分化時代快速“上岸”的一批。
“規模大、業務廣并不等于企業真的強。”範展華舉例說,在追求流量和低價時代,曾經有人會生産四角錢一片的面膜,現在不會有品牌再去這樣卷,是因為市場現實決定這類企業根本沒有活路。
作為“專精特新”發展模式的代表,諾斯貝爾自比作一個“餐飲集團”,針對不同的品類有做不同“菜系”的團隊,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細分領域要做得足夠透和深。
過往20年間與衆多中外企業合作的經曆,讓範展華深刻意識到,中國企業與外資巨頭之間差距的絕非原料和配方,而是具有從消費者洞察到傳遞解決方案的全鍊路系統性管理能力,這也是中國企業面對未來競争的核心。
而具備這種系統性作戰能力,核心要建立企業内部的完善管理體系,讓管理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一種習慣,不能因為環境的風吹草動而自亂陣腳。堅持系統性地管理,就能找到應對不确定時代的确定性。
在亮出兩位數增長的短期目标的同時,諾斯貝爾還系統回答了“我是誰”的終極問題,以全新的管理思維點亮了新時代中國美妝制造企業的價值底色。
範展華表示,放眼未來,諾斯貝爾将以“讓每個人看起來年輕10歲”新使命,邁向“成為世界一流的美麗健康企業”的新願景,并将企業價值觀定為“使用者第一,奮鬥有我”。
範展華向《FBeauty未來迹》介紹,面對未來,諾斯貝爾必須站在更長遠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按照100年的時間緯度重新梳理出全新的使命和願景,用正确價值觀指引企業堅定走下去。
盡管目前“諾斯貝爾”本身作為工廠品牌的估值已高達12.5億元,但範展華對此并不滿足,表示将更有耐心、信心和決心,搭建一個關于産品、研發和人才的閉環,為打造“百年老店”而奮鬥。
在這場荊棘叢生的百年遠征之途,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追求商業向善是諾斯貝爾正在踐行的戰略之一。
據悉,諾斯貝爾積極探索創新更新再造材料,利用植物副産品及餘料中提取功效物,轉化成“綠色+功效”的雲纖植物泥塗抹面膜,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浪費,已被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評為“國家綠色供應鍊管理企業”。在節能減排的同時,諾斯貝爾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從強公司向好公司持續進化。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造世界一流的企業,同時也為了滿足當下國貨客戶的出海需求,諾斯貝爾提前布局,已獲得美國GMPC(US-FDA)和海關AEO進階認證企業。不僅如此,針對清真地區化妝品市場,諾斯貝爾還特設清真化妝品工廠中的房間,通過了印度尼西亞MUI清真、 BPJPH認證。
對于海外市場的增長,範展華也展現出強烈的期許,認為随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制造的美譽度一定會在世界舞台提升,“這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但結果是肯定的”。
變革風高浪更急。站在2024年的開端,以“共創共生”的務實思維,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可持續創新生态,諾斯貝爾高舉起邁向百年征程的火把,也照見了新時代中國美妝制造的價值底色。
“今年肯定會比去年更好。”範展華以此結束了訪談,腳步輕快地走向舞台聚光燈下。
作者/劉穎
校對/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