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茶友問:你的茶,今年有沒有漲價?
聽見漲價二字,老楊一臉懵,說:從2021年10月自己賣茶開始,從來沒有漲過價。
茶友聽了一臉懵地說:有個品牌,年底漲價了。本來想入手他家的茶,也放棄了。賣茶的給出的原因是,普洱茶越陳越香,品質越好,越陳越香的市場表現就是越陳越貴,漲了10%的價。
老楊一聽,淡定地說:漲價,這大概是品牌廠家幹的,經銷商也是被迫接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幾年,某大品牌漲價,年年提價,逼着經銷商拿貨。可是,價格倒是漲起來了,但代理那個品牌的經銷商,也一批一批地倒下了。
如今,經銷商已經收割不動茶客了。茶客要的很簡單:我買茶,買到适合自己的茶就行。你漲價,我喝其他家的。市場那麼好茶,并不是非你家的不喝。
是以,每年漲價,漸漸就成了品牌收割經銷商的方式。品牌廠家一提價,經銷商的庫存又升值了。前些年,茶葉市場行情好,茶葉好賣,這種方式,經銷商也很喜聞樂見。
可如今,茶葉不好賣了。經銷商活着,靠的不是茶葉表面升值,而是把茶葉賣掉變現。可如今這行情,茶還是那個茶,價格越漲越貴,并不好賣。
茶行業有個特殊的地方,有名山沒有名牌。也就是說:一個品牌,對終端市場的影響力,是相當有限的。
到了終端市場賣茶,還得靠經銷商自己單打獨鬥,自己開發市場,在經銷商自己的圈子裡努力賣茶。
經銷商想說:品牌,你這麼收割經銷商不好。
品牌表示:我也沒辦法,我都快活不下去了,要是品牌廠家都倒了,你們經銷商的茶更難賣。
終究,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做經銷商的好處是:别人的東西,無論理念、宣傳,茶葉成品,還是門店裝修,拿來直接用。
但是,這也意味着,往後,要跟品牌共進退,一年一堆産品,好賣的就那麼幾個,很多茶葉,年底還是庫存。
年複一年,茶葉積攢了很多。可是,因為茶葉存量大,已經把自己牢牢綁在了品牌的車上。想不做經銷商,一想存下來的茶葉更難賣,還得硬着頭皮幹。
最終,車大難掉頭。廠家一提價,經銷商也得跟着提價,不提就是擾亂市場。新産品開發出來,還得拿貨。
要是連續幾年不補貨,品牌說:你賣不出去,别占着品牌的形象,别做經銷商了。那以前存下來的茶,可就真賣不出去了。
甘蔗沒有兩頭甜。自己做一個品牌,自己設計品牌理念、自己收茶,自己營運,要養團隊,壓力很大。做經銷商,倒是輕松多了,可在其它方面又有損失。
既然選擇做茶,就隻能二選一。要是想在茶行業幹出一番事業,那就幹品牌,這是一條不歸路。若是想輕裝上陣,過潇灑賣茶的小日子,做經銷商,是最好的選擇。
就這幾年的情況來看:茶山原料越來越貴,品牌越來越難做,越做越被套牢。
反之,經銷商的小日子,雖然不比以前,但總比品牌商滋潤些。#普洱茶##庫存##茶##茶生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