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自助餐廳、托盤、午餐隊伍等大家都覺得并不陌生,但其實在學校午餐是近百年才出現的事情。那麼這一百年來,美國的school lunch 校園餐都經曆了哪些變化呢?
School lunch最早的開始
1900年代初之前,大多數孩子住在學校附近,回家吃午飯。在這期間,午餐被認為是一天中的主餐,不能匆忙吃完或者直接不吃。那些家離學校很遠的孩子通常會帶上冷盒裝午餐來吃,或者将帶來的食材放入公共炖菜中,和大家一起享用。而這時,學校食堂的概念也還不存在,需要在學校吃飯的孩子隻能在各自的桌子上吃。
工業時代的午餐
随着工商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母親需要去外地工作,父母開始把工作安排在離家更遠的地方,被迫留在學校吃午餐的孩子越來越多,導緻對學校午飯計劃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當時波士頓和費城首先實施了午餐計劃。從 1894 年開始,在婦女教育和工業聯盟等組織的推動和資助下,費城開始為學生提供被稱為“便士午餐”的熱餐,包括熱湯和餅幹。1910年,由于家政系的存在,需要在波士頓女子貿易學校吃午餐的學生可以得到更精緻的食物。午餐包括芹菜湯配面包丁、蕃茄餡、蘋果酥餅和烤豆配黑面包。
奶酪肉餅的出現
在撫養“嬰兒潮一代”(因二戰後出生人數激增而得名)的過程中,需要越來越多的物資來滿足新一代學童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需求包括更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彌補食物配給期間損失的時間和熱量不足。蛋白質需求的增加使得奶酪肉餅、火腿和豆扇貝以及香腸酥餅等食品出現在自助餐廳的排隊和托盤上。
午餐披薩的加入
20世紀60年代,加入了披薩和其他地方食品。鑒于學校午餐計劃在全國範圍内擴充,菜單不再僅僅針對目标社群,需要多樣性來吸引更多的學生。披薩、辣醬、玉米餡餅、炸玉米餅或辣椒等食物在每周菜單上變得司空見慣。
美式快餐出現
到了 70 年代中期,全國各地的學校食堂提供美式快餐的數量急劇增加。其中包括每周一次的漢堡、墨西哥卷餅、披薩、炸雞、炸玉米餅和洋芋泥,這些在當今的學校菜單中随處可見。甚至番茄醬和泡菜調味品都成為可以接受的蔬菜。
快餐連鎖店接管了自助餐廳
到了 90 年代中期,政府揮手開啟了無營養學校午餐的新時代。像麥當勞這樣的公司都被允許在食堂内獲得特許經營權,甚至盒裝午餐也含有一系列缺乏營養的友善食品。
改善學校午餐的運動
到 2000 年初,美國年輕人的健康明顯受到快餐連鎖店入侵的影響。超過一半的美國學校擁有垃圾食品自動售貨機或快餐特許經營店,兒童肥胖率也是以飙升。在奧巴馬的上司下,新的《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被簽署成為立法。在此期間,學校午餐略有改進,添加了更多新鮮水果和蔬菜,在标準快餐産品中添加了蔬菜配料和配菜,以及火雞熱狗等食品。
2020 年,公立學校的學生開始獲得免費午餐。截至 2023 年 10 月,已有 9 個州繼續執行該計劃,包括加利福尼亞州、緬因州、科羅拉多州、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明尼蘇達州、新墨西哥州和佛蒙特州。
不知道華人家長們對美國午餐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探讨。
PS:分享自網際網路平台,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屬于原作者,若帶來不便敬請諒解并及時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