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作者:鳳梨欣賞家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文|鳳梨欣賞家

編輯|鳳梨欣賞家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很多有志青年選擇去建設農村,實作理想和抱負,最後回到城裡配置設定工作。

也有很多人最後選擇留在了農村,張志遠就是其中的一個,但他選擇留在農村的原因卻讓身邊人不解。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正是20歲的青春年紀,未來有無限可能,卻和一個農村31歲帶着4個孩子的寡婦重新組建了家庭,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兩人都不太合适。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一個朝氣蓬勃的有志青年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呢?這其中又有着那個年代怎樣的選擇與堅守呢?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留守大山的知青

在1980年的時候,中國迎來了經濟的蓬勃發展,原本上山下鄉的浪潮也逐漸結束。

在幾年前響應國家号召上山下鄉的有志青年也可以傳回城裡,這是無數知青心心念念的一刻。

在農村的生活讓他們再也沒有了當初朝氣蓬勃的那股勁頭,隻有心中想要回城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讓他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1980年在四川一個山村裡,青年張志遠也被通知了有回城的機會,他得到這個消息也十分地意外。

他做夢都在盼望着這一刻,他想念城裡的家人和夥食,想看城裡變成了什麼樣子。

可激動是激動,他再也沒有了當初迫切想要回去的激情,剩下的隻有身上的責任。

他回頭望了望4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臉緊張看着自己的妻子,自己走了孤兒寡母可怎麼活啊。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了想他最終還是拒絕了回城的機會,就這樣青年知青張志遠一輩子待在了他當初最想逃離的農村,養育大了6個孩子。

從一個青年變成了一個遲暮的老者,再也看不出原來意氣風發的樣子了,周圍人對他的選擇無不惋惜。

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回到城裡原本可以有更好的人生,而他做出如此選擇是源于當初的一個承諾……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響應号召

在大陸的六十年代初,國家都由于自然災害和曆史原因,人民處于吃不飽飯的時代。

糧食的産量大大減少,種地的農村人都沒有飯吃,更不要說是城市裡的人了,經濟十分地蕭條。

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沒有那麼好,更别提有沒有工作的機會了,這個時候正逢有一批年輕人處于需要就業的階段。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解決就業問題迫在眉睫,讓這群青年沒有工作勢必要出大問題,于是國家就大手一揮讓他們去建設農村。

進而緩解就業崗位少的問題,在這個政策的号召下,重慶青年張志遠也懷着無所畏懼、報效國家的壯志準備去農村大幹一番。

本來他想象得很美好,他作為一個有文化和涵養的知識青年,什麼幹不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就等着他揚名立萬吧。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就這樣1972年他來到了四川省的一個縣城開始了插隊的生活,雖然說“川渝一家親”,但這裡的夥食和一切他都很不習慣。

每天吃的飯都很不習慣就罷了,還經常會吃不飽,每天餓得張志遠頭暈眼花的,更别提建設農村實作抱負了。

更别提他一個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書生去幹農活了,他從來都是家裡最受寵的孩子,就連家務都沒有幹過。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他每天都過得很是煎熬,再也想不起來當初的雄心壯志了,每天都在寫信問父母他什麼時候可以回。

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張志遠也漸漸地開始逼迫自己适應農村的生活,在這裡他也結識了一個大哥。

大哥叫餘林海,為人很是熱心腸,經常會去幫助農活不熟練的知青們,尤其是幫助張志遠比較多。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他比張志遠大12歲,張志遠就叫他餘大哥,他注意到了張志遠焦慮不安的情緒。

在張志遠幹不完農活時去幫助他,讓他能掙到工分,不至于一直都在挨餓,平時家裡有好吃的也會叫張志遠一起吃。

餘大哥的妻子名叫胡庭秀,為人也很和氣,經常笑眯眯地看着張志遠,夫妻倆人都把他當弟弟一樣地疼愛。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這讓張志遠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遠在家裡的哥哥嫂子,對他們也不自覺地更加親近。

張志遠作為一個毛頭小子,十分地粗心大意,照顧不好自己,有的時候張志遠自己的衣服或者鞋破了都不知道。

得虧餘林海細心,看到了後就會讓張志遠脫下來,他帶回家讓妻子補一下,對張志遠幫助很大。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還有一次張志遠的鞋子破的不行了,第二天又要幹活,不穿鞋子可不行,餘林海就把妻子給他做的新鞋拿給了張志遠。

張志遠看到鞋子的那一刻,心裡湧起了滿滿的感動,他知道這雙鞋子餘大嫂做了好久。

家裡還4個孩子需要照顧,最小的孩子又離不開人,餘大嫂隻能在晚上做一會鞋子,做了好久才做完。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家庭負擔重,是以餘大哥不得不每天多幹點活,并且不敢輕易地請假或者偷懶,這樣才能保證一家人不餓肚子。

同時還熱心地幫助張志遠幹活,好多次張志遠都說不用幫他,可餘大哥不聽,經常把自己的農活幹完後拖着疲憊的身軀幫助張志遠幹農活。

張志遠也隻能從别的地方去彌補,就沒事的時候去餘林海家裡教兩個稍大點的孩子認字。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餘林海經常說自己沒文化,不識字一輩子都吃了大虧,他很羨慕張志遠有文化,認識很多字。

要不是自己家的條件不好,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像張志遠一樣地讀書認字。

這句話被張志遠記在了心裡,每天都會在晚上下班的時候和餘林海一起回到家裡,教孩子識字。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然後有一段時間他發現不管是在幹農活的時候還是在家裡,他都沒有看到過餘林海的身影。

他也很疑惑,自己幾乎每天都會見到餘大哥,這都好幾天沒看見他了,在詢問之下他才知道餘大哥進醫院了。

他聽罷火急火燎地就往醫院跑,但到醫院後看到的一幕讓他永生難忘……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醫院離别

在張志遠趕到醫院後才知道,餘林海已經住院好幾天了,怕他擔心就沒有通知他。

他問餘大哥是得了什麼病,餘大哥隻說是小毛病,過幾天就好了,但看着餘大哥幾天不見就凹陷的臉頰。

張志遠知道事情不簡單,但餘大哥也不願意說,他也就沒問,隻能盡力地去照顧家裡,看家裡有什麼重活就幫嫂子幹幹。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他一直以為餘大哥很快就會好了,但沒想到卻隻見到了他最後一面。

醫院病房裡,餘大哥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滿臉急切地看着門口,像是在等待着什麼。

直到張志遠的身影出現在門口的那一刻他的眼神中才有了一絲安心,張志遠連忙來到他身邊,把耳朵貼近他來聽他說了什麼。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餘大哥表示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4個孩子和妻子,怕他們的日子過不下去。

也害怕家裡沒有男人她們會受欺負,他希望張志遠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能夠代替他照顧他們。

都到了這個時刻了,張志遠自然是想都不想就答應了,絲毫沒有考慮到他自己也是個沒有結婚的半大小子。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在餘大哥因病去世後,他就經常去家裡照顧嫂子和幾個孩子,在餘大哥去世後他讓孤兒寡母感受到了家裡還有頂梁柱的感覺。

但随之而來的也有村裡人的風言風語,畢竟一個是本來是就很容易惹是非的寡婦,一個是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

難免不會被人說閑話,一天兩天的還好,可是時間長了想要忽略都不行,雖然張志遠的心裡坦坦蕩蕩的。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但耐不住總有人喜歡背後嚼舌根,時間長了餘大嫂就開始抗拒張志遠的幫助。

孩子們也因為外面的風言風語開始排斥和張志遠接觸,這讓他十分地難受,但讓他放任孤兒寡母的任人欺負他又做不到。

但怎麼能正大光明地照顧他們呢?張志遠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要娶胡庭秀……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組建家庭

本來他對胡庭秀就挺有好感的,在餘大哥去世後她也一個人堅強地照顧孩子和家庭。

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也沒有喊過苦和累,這樣又有幾個女人能夠輕易做到。

她是一個好女人,值得被珍惜,在張志遠向她表達了結婚意思後,胡庭秀也很意外。

她自己整整比張志遠大了11歲,他才20歲,自己已經31歲了,況且自己還有4個孩子。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張志遠還沒有談過對象,這不是拖累了他嘛,她怕他是因為年輕一時沖動,生怕他後悔。

但眼看張志遠也沒有放棄的意思,還是堅持一直照顧家裡,看着很是認真。

胡庭秀也知道和張志遠組建家庭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最好的選擇,她也就同意了。

在1974年的時候張志遠和胡庭秀組建了家庭,他們的婚姻雖然沒有别人有轟轟烈烈的愛情。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但生活也還算幸福,隻是兩人剛結婚的時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議論,他們兩人怎麼看都不太般配,但隻要自己幸福就好了。

兩人在婚後又有了兩個孩子,加上前面的4個孩子,一共有6個孩子要養育,張志遠也一刻都不敢歇息。

但這樣的生活讓他有了歸屬感,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踏實,不但自己有了家庭的羁絆,也完成了餘大哥的囑托。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對幾個孩子也都一視同仁,一樣地當成親生的來養育,在得知可以回城後,張志遠也選擇留在了農村照顧家庭,放棄了回城的機會。

但他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已經70歲的他已經在農村待了一輩子,家庭條件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6個孩子也都成家立業。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張志遠在老年時候回憶起以往的事情仿佛都浮現在眼前,他的心裡還是會湧起無限的感慨。

張志遠這一輩子無愧于心,無愧于家庭和夫妻,真切地做到了紮根于農村,建設美好農村的使命。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結尾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張志遠的選擇多少會有些傻,為了一個承諾就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年華和美好的人生,但懂得的人自然會明白他的堅守。

1974年,20歲知青報恩娶31歲寡婦,養6個孩子放棄返鄉,留守大山

參考資料

《知青回憶錄》

《巴山之戀》

《一個重慶知青與一個山村寡婦和六個孩子的故事》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